「雷潮」將退,P2P將何去何從?

最近,互聯網金融行業可謂把人嚇得“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據統計,目前全國P2P平臺註冊的大概就超過五千家,正式在運營的大概兩千四五百家,目前爆雷跑路的約200家左右。從數據上看,大概有十分之一在運營公司確實出了問題,比例並不低。

那麼,互聯網金融到底靠不靠譜,P2P到底還能不能投資?如果要投資,該以何種標準作為評判一個平臺安全與否的標準?

“雷潮”將退,P2P將何去何從?

通過理性分析,我們能得到其中的答案。

為什麼有的P2P平臺會雷?

近期P2P行業的“雷潮”是不是系統性風險暫不確定,但通過分析這些雷的公司,可以發現他們的一些共同點,它們大部分本身就不夠正規,出問題只是一個早晚的問題。或者說,不少爆雷公司本身就是詐騙公司,藉著P2P的概念和一些平臺在推廣上缺乏審核來進行推廣,拿到錢之後就通過投資自己的項目來把錢洗出去,其實是純粹的詐騙。

另外,從整個大環境看,互聯網金融確實還是一個新鮮事物,對其監管終究還是處於一個摸索的階段,相關政策相對還不完善,這也是造成部分P2P平臺近期爆雷的重要原因。

“雷潮”將退,P2P將何去何從?

如何選擇優質的P2P平臺?

如今,“雷潮”將退,留存下的平臺可以用“真金不怕火煉”來形容,誠信、透明、合規,堅守P2P平臺中介的本質,是這些經受住考驗的平臺的重要特點。那麼,該如何辨別出這些平臺,在之後的投資生涯中避免踏入“雷區”呢?這裡就不得不介紹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這一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權威組織。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是由中國人民銀行會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國家有關部委組織建立的國家級互聯網金融行業自律組織。為保證P2P行業的健康發展,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開發了互聯網金融統計監測系統,並陸續採集從業機構數據,計劃分期分批接入,最終實現對會員機構及整個行業的統計監測全覆蓋。因而選擇接入中國互聯網金融統計監測系統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其安全性、穩定性、可靠性相對更高。

“雷潮”將退,P2P將何去何從?

“雷潮”之後的思考

對投資者而言,要理性科學理財。在金融行業,方便、安全和利息很難三全其美,每一方的提升,都會帶來另外的下降,而很多人之所以被騙則是因為更多地關注了利息,而沒有注意到安全性,忽略了可能的風險,最終上當受騙。

在行業逐步塵埃落定的2018年,我們以前熟知的互金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淡出,還能健康有序發展的平臺未來必然會做出改變。堅持安全合規為發展的前提,深化平臺自身的每一個細節,迴歸到平臺的中介性本質,讓出借人認可與熟知才是未來互聯網金融平臺健康持續發展的必然之路。

在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成立之後,2016年,互聯網金融行業便進入監管元年,各項政策及服務也在不斷落實及完善。如網貸監管細則,存管制度,備案指引等等,同時,監管的機制也在不斷加強,未來,監管將會更加完善,促進互聯網金融行業繼續向好發展。

“雷潮”將退,P2P將何去何從?

總體上講,互聯網金融要不出問題並非一件難事:

投資者需要充分調研平臺的心態和行事方式,對太激進的利息給付,太寬鬆的風險審核,要予以迴避,畢竟“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平臺要注意堅守平臺的中介性,對風險時刻保持警惕,在運營上注意業績與風險的平衡,才不致付出慘痛的代價;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等監管組織繼續強力監管,出臺相應的監管措施,從大環境上保障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良性發展,促進整個行業的繁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