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针灸调理的常见病证-摆脱宫寒之困可用火罐艾灸

宫寒是中医病症名称,也可以理解为“子宫寒冷”。是导致妇科病,尤其是不孕症的“罪魁祸首”。临床以肥胖,月经不调,经色暗,痛经,小腹及腰骶部冷痛、得温则舒,闭经,白带多、色白清稀,不孕为主证。可伴有恶寒喜暖,四肢不温,舌苔白,脉沉紧。这里的“宫”是中医讲的“胞宫”,泛指包括西医所讲的女性内生殖器官(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其功能。故宫寒可以见于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错后、月经量少、闭经、痛经、阴道炎、流产、产后腹痛、产后恶露不绝、不孕等妇科疾病。

适宜针灸调理的常见病证-摆脱宫寒之困可用火罐艾灸


中医认为宫寒之征与阴寒内盛,阳气不足有直接的关系。一般而言因早产、流产、不科学减肥等原因使患者脾肾阳虚,不能正常运化体内的水湿之气;或后天贪凉涉水、长期居于寒凉潮湿之处、久居空调房中,贪食寒凉之品;或寒冬腊月遭受寒邪侵袭等使寒聚冲任、停滞凝聚胞宫而发病。

穴取神阙,十七椎。令患者先取舒适仰卧位并将神阙穴位处充分暴露,术者左手将打火机的火焰调至最大于右手所持的大口的玻璃罐中瞬间闪过后迅速将罐吸拔于神阙穴处,留置10分钟起罐后将里面放有点燃的艾段的大艾灸盒再放于拔火罐处施温和灸约40分钟,以患者自觉施灸局部肚腹内温热、舒服,术者视之泛红但不致烫伤为原则。灸毕移去艾灸盒神阙穴处外贴伤湿止痛膏之类的膏药防止神阙穴处热着凉!患者改为舒适伏卧位将十七穴处充分暴露,如前法在十七椎处先拔火罐10分钟后再用大艾灸盒施温和灸约40分钟,以患者自觉施灸局部温热、舒服,术者视之泛红但不致烫伤为原则。每日一次。15天一疗程,月经期间暂停治疗。

方中神阙穴位居脐中,又名脐中、气舍、气合、环谷、维会、命蒂等。为先天元神出入之道,其处凹陷空缺,历代针灸医籍均视为人体要穴。此穴属任脉,通过经络关系督脉“贯脐”、“过脐中央”,故在肚脐眼施术可以激发经络之气,通过任督二脉总理人体诸经百脉、五脏六腑,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培元固本、回阳救逆、补益脾胃、理气和肠、调整脏腑平衡的功效。十七椎别名腰孔、十七椎下、上仙,为位于腰骶部、“阳脉之海”督脉经循行线上的经外奇穴。从解剖部位来看十七椎穴下有第5腰神经分布,与其他神经形成盆腔神经丛,组成子宫阴道丛等次级神经丛,分布于生殖器官,取十七椎有通调诸阳、疏经活络、调理冲任的功效。遵《针灸问对》“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气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之古训在神阙、十七椎拔火罐、温和灸治疗宫寒方法简单、安全、效高,又无任何药物对人体的毒副作用。


职业的缘故,业余时间写了些针灸相关科普小文章,有些在《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家庭中医药》等报刊;百度文库、网易博客、针灸中国网等公开发表。从学术交流角度考虑汇集于此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治依据。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文章版权归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针灸科蔡晓刚医生所有,转载、摘录请注明出处!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