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针灸调理的常见病证-狐臭可以试试隔蒜泥灸

狐臭又称为腋臭;臭汗症;汗臭症等,是指大汗腺(又叫顶浆腺)排泄的汗液中脂肪酸比普通人高,经皮肤表面细菌(主要是葡萄球菌)的分解产生不饱和脂肪酸而发出的臭味。多见于如腋窝、腹股沟、足部、肛周、外阴、脐窝及女性乳房下方等这些多汗或汗液不易蒸发的部位,以足部和腋窝最为常见,大凡夏季、青春期、情绪波动、进食刺激性食物、女性怀孕期间及月经前后均可使臭味更加显著。患者大多有家族史,女多于男。

适宜针灸调理的常见病证-狐臭可以试试隔蒜泥灸


狐臭中医称之谓“体臭”;“狐燥”;“狐气”;“胡臭”。早在《外台秘要》中就有“病源人腋下臭,如葱豉之气者,亦言如狐狸之气者,故谓之狐臭,此皆血气不和蕴积,故气臭……肘后疗人体及腋下状如狐狸气,世谓之胡臭。”明胡侍《真珠船·腋气》:“今谓腋气为狐臭,狐当作胡。故论云:‘有天生胡臭’。” 的论述。中医学认为狐臭的病因与患者禀于先天,承袭父母腋下秽浊之气,熏蒸于外,从腋下而出;或因过食辛辣厚味之品,致使湿热内蕴于腠理汗孔所致;或由天热衣厚,久不洗浴,使津液不能畅达,以致湿热秽浊外堕,熏蒸于体肤之外而诱发。令患者取舒适卧位并使患部充分暴露,将患部毛剃除干净并将优质淀粉调成糊状外涂患部待淀粉自然风干,取大蒜适量去皮捣烂如泥做成厚约0.3厘米的蒜泥饼中间用缝纫针穿刺数孔以患部可见较粗大的汗腺为中心将蒜泥饼放于患部,把纯艾绒用一手拇、食二指搓成纺锤状,以拇、食、中三指捏紧置于平板上用力压紧制成上尖下圆,呈圆锥形如大花生米大小的艾炷放于蒜泥饼上,用线香由艾炷顶尖部点燃令其自燃成灰或患者自觉施灸部有发烫感时将艾炷移除为一壮,再如前法换一壮继续灸,不拘壮数多少连续施灸至患者自感患部温热、舒服但不致烫伤为度。每日一次灸30至50分钟,10次一疗程。休息5天后根据患部较粗大的汗腺萎缩及臭味、汗量减少(消失)程度再隔日或每周两次如前法巩固治疗至彻底痊愈。

该法前期用优质淀粉调成糊状外涂于患部是利用淀粉与汗液反应后能够将较粗大的汗腺充分暴露,为第二部隔蒜泥灸找到施灸“靶点”做“侦查”。隔蒜泥灸又称蒜钱灸,该法首载于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在“侦查”到的“靶点”较粗大的汗腺处直接隔蒜泥灸可起到宣通气血,畅行营卫,拔毒于外,即所谓 “散其毒,移重就轻,转深于浅”,促进患部较粗大的汗腺自行萎缩凋亡,从而使臭味、汗量减少(消失)狐臭随之消失。


职业的缘故,业余时间写了些针灸相关科普小文章,有些在《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家庭中医药》等报刊;百度文库、网易博客、针灸中国网等公开发表。从学术交流角度考虑汇集于此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治依据。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文章版权归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针灸科蔡晓刚医生所有,转载、摘录请注明出处!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