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美麗傳統侗族村寨迫在眉睫

侗族人世世代代都住在木樓內,侗家木樓依據地形修建都會形狀各異,一棟棟木樓,有的整齊排著,有的錯落有致,勾勒出美麗侗鄉村寨。

保護美麗傳統侗族村寨迫在眉睫

侗族繼承著古老中華民族建築,並將之昇華,侗鄉之外地方,尤其北方與侗鄉木樓建築結構特點大體相似,但大多是平房,房屋結構是用木頭來搭建,再用磚塊圍起來,修建一個四合院平方為主。

保護美麗傳統侗族村寨迫在眉睫

而侗族地區木樓構造是三層樓房,一般第一層養放牲畜有豬圈、牛圈、放柴火等等,第二層一般分前後兩半,前半部分做客廳堂,後半部分做廚房,第三層就是房間休息睡覺,以前曾有個侗人出去打工,找一位漢族姑娘做女朋友,那女孩子就問:你們家條件怎麼樣?那個侗人回道:我們家房子一共三層,第一層是動物園、第二層是飯店、第三層是賓館;這位侗人後生形象的把侗族木樓比喻多好。另外,如果房子修建在峭壁上,會用幾根杉木從峭壁底下撐起來,就是常說的吊腳樓。

保護美麗傳統侗族村寨迫在眉睫

木樓有弊病——怕火,侗族人是聚居,家家戶戶樓房緊挨,一旦發生火災會很危險,所以侗鄉村寨發生火災幾率是非常高,防火是侗家人謹慎再謹慎。在侗族地區房子,上三百年很少,因為火災而造成經濟財產損失。侗族遺存的各種古老侗族文物也很少。

保護美麗傳統侗族村寨迫在眉睫

國家經濟發展,外出打工,做生意,侗鄉茶業產業,侗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條件也好,外來文化影響,看到外面世界都修建磚樓,侗族地區人民紛紛拆掉木樓,建起四五層磚樓。隨之而來,潔白的磚樓慢慢“侵佔”侗鄉,廣西三江縣尤為突出。三江縣侗族地區苗江流域風雨橋最多,整條苗江20來座風雨橋。苗江流經三江獨峒鎮、同樂鄉,苗江河兩旁大部分人家建起磚樓。磚樓配上風雨橋,一個古老與與現代,很不著調。

保護美麗傳統侗族村寨迫在眉睫

並非要阻止、不允許修建磚樓,考慮到侗族村寨的特色特點,更應該保留原有的傳統。政府統一規劃,允許建幾層,建起的磚樓外形要能夠做成侗族風格,有瓦簷,有柱子,可以依據各自經濟條件來修飾,這樣構建侗族村寨,不失掉傳統,又能讓侗族人民居住更加安全的房子。

保護美麗傳統侗族村寨迫在眉睫

侗鄉山清水秀,美麗侗族村寨,巍峨侗族鼓樓,別具一格風雨橋,是多好旅遊資源,充分利用自身資源環境優勢去開發旅遊。這需要當地政府做引導、大力支持協助。

保護美麗傳統侗族村寨迫在眉睫

相比於廣西三江縣,貴州保護侗族村落做得好,比如小黃侗寨,肇興侗寨是侗族旅遊勝地。貴州十多年前著重開發原生態文化旅遊,廣西現如今剛發力,工作艱鉅,可想而知。重視文化旅遊,這是給當地山區侗族百姓創收,又可侗族文化傳承,並得到推廣,一箭雙收。

保護美麗傳統侗族村寨迫在眉睫

政府下狠功夫,要統一規劃,最淳樸,最太生態還是在當地人的生活環境裡。不是再建一個侗族村落。為侗族發展,唯獨只有政府牽頭去帶動地區經濟發展、開發旅遊,廣西三江旅遊才會碩果累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