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已久的國慶長假終於來臨,是交易者們該輕鬆的時刻了,七禾小編今天為大家奉上一部關於金融題材的影片《金錢怪獸》,本片講述了小股民聽信了著名財經主持人的投資建議,賠掉了畢生積蓄,被逼入絕境的他決定鋌而走險挾持主持人,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金錢怪獸》 又名《華爾街綁架直擊》
電影簡介:《金錢怪獸》是由朱迪·福斯特執導,喬治·克魯尼、朱莉婭·羅伯茨、傑克·奧康奈爾領銜主演的犯罪劇情片。本片講述了財經節目主持人在電視直播中被走投無路的股民綁架的故事。
劇情介紹:李·蓋茨是一個知名的財經類電視節目主持人,他在節目中誇誇其談,夾帶笑話和滑稽的舞蹈,專門推薦各種熱門的金融產品給觀眾,許多股民都聽從他的建議投資。
然而,事實上他在節目中做出的預測都有內線消息作為參考,這讓他的推薦往往立於不敗之地。直到某一次,他推薦的某支股票出現了所謂的電腦故障,造成股價大跌,一夜之間蒸發了8億的市值,這讓聽從他投資建議的股民損失慘重。貨車司機科爾,就是其中一員,因為女友懷孕,他決定用母親留下的遺產6萬美元放手一搏,全部投資了李·蓋茨所說的那支穩賺不賠的股票,結果賠光積蓄。走投無路的科爾決定鋌而走險,為所有和他一樣蒙受不明損失的股民找原因。於是他拿著槍闖入了直播間挾持了李·蓋茨,並要求所有工作人員保持直播。
電影的最後,劫持者科爾和李·蓋茨以及導演三個人一起終於找出了事情的真相,這場這場挾持行動也揭發了背後巨大的金融操弄醜聞。達到目的的科爾,生無可戀地鬆開了所謂的自製炸彈但只是一堆粘土的開關,換來一顆警察的子彈,最後中彈身亡。
推薦理由:
《金錢怪獸》雖然涉及金融行業,但它和我們熟知的金融題材電影還是有很大的區別,本片中沒有過多的金融術語,即使是行業小白也能看懂,基本是一部含有金融行業的懸疑犯罪片。
本片的劇情幾乎都發生在挾持李·蓋茨的演播室中,兩人的對話不乏對金融體制和媒體的諷刺,以及社會很多小人物的心聲。
很明顯,電影中科爾代表著那些對金融市場、投資行業一無所知但又試圖從中獲利的普通人。所以他們會盲目地相信電視節目、網絡上那些看似可信的消息,孤注一擲地投入畢生積蓄,並愚蠢地相信天上真的會掉餡餅。
而李·蓋茨則代表著那些為了引人注目,提高收視率而誇誇其談的媒體。他們收集信息,整合資源,然後在節目中不負責任地拋出觀點,滿臉自信地指導觀眾如何投資,很多股民也因此遭受巨大損失。
同時,影片中也反映了一個社會問題,就是人們對待挾持事件的態度,一定程度上諷刺了現在旁人對於社會事件的冷漠,抱著看客的心理,對於他們來說,這不過是又一個談資,為枯燥的生活製造更多娛樂的效果而已。
精彩影評:
《金融怪獸》裡的金融與法律(豆瓣網友“乘舟側畔”)
如果把這部電影當成懸疑犯罪型電影來看的話,比較劇情類似的《恐怖直播》的豆瓣評分就知道它的精彩程度和深刻程度還不能與後者相提並論。但是,把它當成瞭解美國金融世界電影來看的話,還是很有收穫的。
1、高頻交易
故事的導火索是上市的高頻交易公司IBIS因交易系統故障致使公司在交易中虧損8億美元從而導致公司股價暴跌。
電影一開始,主持人李•蓋茨在的新聞主持中說到“如今你辛苦打拼掙來的錢,不過是幾個光子的能量,在龐大的光纖網絡中奔波。為什麼這樣做呢?為了讓交易速度更快,因為你的錢最好跑快一點,比別人的錢快,但是如果想要交易更快、獲利更快,一切都快起來,有時候就會爆胎。”這段話說了兩個問題,一是高頻交易靠什麼掙錢;二是高頻交易的弱點在哪。
先看第一個問題,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快。這種由強大的計算機系統和複雜的運算所主導的股票交易能在毫秒之內自動完成大量買、賣以及取消指令。機器通過算法生成訂單的速度,遠超過人的極限。一眨眼功夫就是200毫秒,服務器託管在交易所的高頻交易商,通常在1毫秒時間內就可以完成一輪交易,單個高頻交易商在眨眼時間內就可以執行200筆交易。
如果用通俗的語言來描述就是:比如你和其他顧客都在超市排隊要買一盒標價10元牛奶,但你身邊卻不斷有人插隊,他們也買牛奶,當你走到收銀臺
結帳的時候,因為購買的人太多,價格已經漲到了11元,而且你只能買到四分之三升牛奶。在這個情形裡,高頻交易公司就是速度極快、能夠插隊,且能推測你購買行為的其他顧客。快,能給高頻交易帶來鉅額利潤利潤,但是一旦程序出現錯誤時其虧損也是巨大的。電影中,IBIS就因高頻交易系統的算法程序出現重大錯誤,造成8億美元的虧損。雖然事後證明這只是IBIS為了掩蓋其挪用資金操縱股價失敗的虛假陳述,但是交易系統的錯誤給高頻交易商帶來鉅額虧損的事件在華爾街卻是真實發生過的。2012年8月1日,紐交所主要做市商之一的騎士資本(Knight Capital Group)因為高頻交易系統出現故障,紐交所148只股票股價短時間內出現巨幅波動。受此影響,騎士資本在短短45分鐘內虧損達到4.4億美元。
2、IBIS與科爾:大機構與小散的投資樣本
高頻交易公司歷來都是一個頗為神秘的群體,它們大都採用小型合夥企業和私人公司的運營模式。但也有少部分高頻交易公司選擇上市,向公眾募集資本,IBIS就是其中之一。對小散來說,是很難找到分享到高頻交易利潤的途徑的(反而大部分小散都是高頻交易的受害者),對他們來說,購買上市高頻交易公司的股份而非基金份額,使他們也能夠分享到這個快速發展的行業的蛋糕。科爾就是這眾多小散之一,他幾乎將家庭的全部資產6萬美元全倉買入IBIS的股份。簡單地對比IBIS和科爾的投資方式,我們就能發現大機構和小散在複雜的資本市場中的差異。
作為以高頻交易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IBIS為什麼沒有將募集到的資本投入到高頻交易當中呢?這可能是兩個原因導致:一是高頻交易市場的激烈競爭,導致利潤的下降。在美國這樣一個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體的資本市場,IBIS面對的是眾多和自己一樣的機構,它們也擁有由眾多精英組成的團隊,有強大的技術和資本支持。這些機構在毫秒之間爭搶市場利潤。所以,對IBIS來說要維持高額的利潤並非易事。但IBIS是上市公司,它必須滿足市場的期待,這就是第二個原因。在美國股市上市公司營收的變化會迅速的反映到股價上,在眾多的上市公司,如果你的利潤不能滿足投資者的期許,那麼就會被資本拋棄。所以,我們看到一旦上市公司的盈利超過投資者預期,股價就會大漲,而低於投資者預期,股價大跌也是常事。
在主營業務經營不利的情況下,IBIS選擇了鋌而走險,挪用資金操縱股價。其手法是這樣的:選擇了南非的一家採礦企業,賄賂工人罷工,罷工導致採礦公司股價下跌,然後再低價買進,等到罷工停止,再高價賣出。然而,這次操縱卻失敗收場, IBIS選擇對外宣稱高頻交易系統差錯造成鉅額虧損以掩蓋挪用資金操縱股價失敗的行徑。
科爾的炒股經歷則是典型的小散失敗案例,在這一點,中美小散倒沒什麼區別。我們來看看科爾的投資過程:3月6日,李•蓋茨在節目中推薦買入IBIS,從節目中展示的股價圖來看,此時股價大約在70美元到80沒有之間,科爾在看了這期節目之後,將全部6萬美元全倉買入IBIS,成本價為75美元。3月17日, 8億美元虧損的消息爆出,IBIS股價大跌,在劫持事件發生當天跌到了8.4美元。這是典型的高位接盤後被套。
美國股市發展了200多年,經歷了大大小小不少的股市崩盤,絕大多數的個人投資者在幾經“教育”之後被清洗出了這個市場,但是總還是不斷有人去冒險。很不幸,科爾這次冒險經歷以失敗告終,並且賠上了性命。
3、簡要說說FCPA
最後,不得不提一下,在電影結尾,SEC宣佈IBIS將接受FCPA(Foreign Corrupt Practices Act)調查。碩士階段,曾經花時間研讀過美國的這部法律,在這裡看到倒是格外親切。這部法律的威力在於,它能約束美國公司在海外的不當商業行為。前面說到過,IBIS的CEO沃爾特坎比選擇操縱南非的採礦企業,也有出於規避國內法律的考慮,但是FCPA的威力就在於,它可以對IBIS賄賂南非採礦企業等行為進行懲處。但是,結局只是提到了IBIS可能會因觸犯FCPA而受到處罰,卻沒有告知後續的結果。因為,這將是
及其漫長的訴訟過程,而最後的結果也可能是IBIS與檢方的和解。網友短評:
JoshuaLi:可能是意識到這個過於戲劇化的題材難以被很好地控制以及精細地處理,朱迪福斯特另闢蹊徑選取了一個不同的視角來講述這個故事,走投無路而極端復仇的股民與跨國公司的金融詐騙陰謀兩條線交錯進行,中間填充的是福斯特借這一獨特事件對美國社會普遍麻木而無意識娛樂的觀察與展現,影片有著清醒的自我定位。
朝陽區陸依:科爾被擊中後,讓這場真人秀的圍觀者也就震撼了不到10分鐘,10分鐘一過,人們低下頭繼續進行自己的事情,畢竟大多數人都是精明的,再慘烈也和自己的人生無關。就像結尾的惡搞視頻,笑笑之後,誰還記得科爾。
Anastasi:這個故事教育我們,不要迷信華爾街那些穿西裝的人Bullshit,以及高頻交易數學模型本身還是可靠噠。
懶惰青年:一開始是搞笑搶劫,中間是友愛互助,合力破除頂層信息封鎖,最後是揭露了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和普通歐美大片的打鬥暢快淋漓不同,這部電影主要在於引發人思考。
飲歌:像導演朱迪福斯特一樣,這部電影乾淨利落。然而它卻不夠鋒利,看上去是想諷刺有錢人玩弄老百姓的無恥,但看罷只能感慨有錢人的世界老百姓永遠不會懂。
kodokoja:本以為是燒腦金融詐騙片,結果一眾大咖湊在一起拍了部亦正亦邪的黑色幽默。內容過於豐富:反思金融對普通百姓的巨大影響,抨擊美國社會貧富差距和金融犯罪,多媒體時代新聞行業追求真相與吸引眼球的博弈,娛樂至死時代的人性,內容太多反而有點重點不明。
閱讀更多 七禾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