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六通」?——佛教術語佛學辭典釋義

什麼是“六通”?——佛教術語佛學辭典釋義

一、佛學辭典釋義總結

【六神通】:讀音[liù shén tōng],梵語s!ad! abhijn~a^h!。“神”者不測之義,“通”者無礙之義,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三乘”聖者、佛所擁有的超人間的自在無礙、神妙不測的六種智慧神力,稱作“六神通”,簡稱“六通”。據 《御書開目抄》(第二二○頁)載:“六神通”之中,宿命通為止的五通,雖外道的仙人亦能成就,但第六通(漏盡通)卻非至阿羅漢位不能成就,故將已得“六神通”的阿羅漢稱為“六通羅漢”。

《瓔珞經》雲:“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慧,徹照無礙,故名“神通”。

獲“六神通”者分兩種:⒈若依報得神通,得神通方能變化;⒉若是修得神通,則先修變化方得神通。

什麼是“六通”?——佛教術語佛學辭典釋義

“六神通”分列如下:

(一)神境通:《瑜伽》三十七卷一頁稱之“神境智作證通”,通常稱身通、身如意通、神足通。於一剎那際,身隨智用周遍十方,對現色身隨根善應:

1、能到。能到的含義有四:①身能飛行,如鳥一般,山海無礙。②移遠令近,不往而到。③於此界沒,從彼界出;於彼界沒,從此界出。④一念能至十方世界。

2、能轉變。隨意變現,自由無礙。謂轉變者有四:①大能作小。②小能作大。③一能變多。④多能變一。

3、聖如意。聖如意者:①化現無方。②應變不測。隨心所欲變現出各種無漏解脫的自由之身的能力,而且能通所現之身相對應的一切心法。

什麼是“六通”?——佛教術語佛學辭典釋義

(二)天眼通:《瑜伽》三十七卷一頁稱之“見死生智作證通”,能見六道眾生死此生彼,生死苦樂之相,及見世間一切種種形色,無有障礙(“六道”者,天道、人道、阿修羅道、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也)。通修天眼者,若於深禪定中方顯發獲得色界四大清淨造色住,眼根中即能見六道眾生死此生彼,及十方一切粗細等色。

什麼是“六通”?——佛教術語佛學辭典釋義

(三)天耳通:《瑜伽》三十七卷一頁稱之“天耳智作證通”,能聞六道眾生苦、樂、憂、喜之語言,及世間種種之音聲。修天耳者,若於深禪定中方顯發獲得色界四大清淨造色住,耳根中即能聞六道眾生語言,及十方一切諸聲。

什麼是“六通”?——佛教術語佛學辭典釋義

(四)知他心通:又作他心智通,簡稱他心通,《瑜伽》三十七卷一頁稱之“知心差別智作證通”,能知六道眾生心中所思所念之事。知他心通:謂能知六道眾生心中所念之事。修他心智者,若於深禪定中方顯發他心智,即能知六道眾生心及數法、種種所緣之念事。

什麼是“六通”?——佛教術語佛學辭典釋義

(五)宿命通:又作宿住通,《瑜伽》三十七卷一頁稱之“隨念宿住智作證通”,能知自身一世、二世、三世乃至百千萬世宿命及所作之事;亦能知六道眾生各各百千萬世宿命及所作之事。修宿命通者,若於深禪定中顯發宿命智,即能知從過去一世二世百千萬世乃至八萬大劫宿命,及所行之事,也能知六道眾生所有宿命及所作之事。

什麼是“六通”?——佛教術語佛學辭典釋義

(六)漏盡通:《瑜伽》三十七卷一頁稱之“漏盡智作證通”。“漏”,貪嗔痴煩惱的別名,即“三界”見、思惑。“漏盡通”,謂阿羅漢斷盡一切“三界”見、思二惑,不受三界生死,而得漏盡神通之力。斷見思惑盡,不受三界生死,而得神通,名“漏盡通”。修漏盡通者,若於深禪定中顯發見思真智,則欲漏、有漏、無明漏“三漏”永盡,隨智遍知一切諸法而無情慾順痴愛心(“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見、思惑”者,謂意根對法塵起諸分別,曰“見惑”。眼耳鼻舌身“五根”對色聲香味觸“五塵”,起諸貪愛,曰“思惑”。梵語“阿羅漢”,華言無學)。

什麼是“六通”?——佛教術語佛學辭典釋義

以上天眼通、宿命通、漏盡通三者,《長阿含卷九增一經》並稱為“三明”。此外,《雜阿含經》卷八、《瑜伽師地論》卷二十七等亦舉出“三種神變”之說,“三種神變”又稱“三示現”,乃佛陀教化眾生所施設的三種妙用,即:

(一)隨時可現身出沒之“神通神變”(巴iddhi-pa^t!iha^riya );

(二)知他人之心之“記心神變”(巴a^desana^-pa^t!iha^riya );

(三)如何求菩提、斷煩惱之“教誡神變”(巴anusa^sana-pa^t!iha^riya )。

三種之中,又以教誡神變最為殊勝。

什麼是“六通”?——佛教術語佛學辭典釋義

二、佛學辭典釋義分別列示

FROM:《佛學大詞典》

【六通】:指六神通(梵s!ad! abhijn~a^h! ),為佛、菩薩依定慧力所示現之六種無礙自在之妙用。即:神足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天眼通、漏盡智證通。[《中阿含》卷十九、《長阿含》卷九](參閱“六神通”1290)

【六神通】:梵語s!ad! abhijn~a^h!。又作六通。指六種超人間而自由無礙之力。即:

(一)神境通,又作身通、身如意通、神足通。即自由無礙,隨心所欲現身之能力。

(二)天眼通,能見六道眾生生死苦樂之相,及見世間一切種種形色,無有障礙。

(三)天耳通,能聞六道眾生苦樂憂喜之語言,及世間種種之音聲。

(四)他心通,能知六道眾生心中所思之事。

(五)宿命通,又作宿住通,能知自身及六道眾生之百千萬世宿命及所作之事。

(六)漏盡通,斷盡一切三界見思惑,不受三界生死,而得漏盡神通之力。

以上天眼通、宿命通、漏盡通三者並稱為“三明”。

此外,《雜阿含經》卷八、《瑜伽師地論》卷二十七等亦舉出三種神變之說,三種神變又稱三示現,乃佛陀教化眾生所施設之三種妙用,即:

(一)隨時可現身出沒之“神通神變”(巴iddhi-pa^t!iha^riya );

(二)知他人之心之“記心神變”(巴a^desana^-pa^t!iha^riya );

(三)如何求菩提、斷煩惱之“教誡神變”(巴anusa^sana-pa^t!iha^riya )。

三種之中,又以教誡神變最為殊勝。

[參閱:《長阿含經》卷九、《大智度論》卷二十八、《集異門足論》卷十五、《俱舍論》卷二十七、《法界次第初門》卷中之上]

FROM:《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六通】:(名數)三乘聖者所得之神通,有六種: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也。亦稱六神通。《法華經》曰:如世所恭敬,如六通羅漢。詳見通條。

【六神通】:(名數)神者不測之義,通者無礙之義,三乘之聖者,得神妙不測無礙自在之六種智慧,是曰六神通,略雲六通。《法華經·譬喻品》曰:“具足三明及六神通。”見通條。

FROM:《佛學常見辭彙》

【六通】:三乘聖者所得到的神通一共有六種,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

FROM:《法門名義集》

【六通】:一身通。二天眼通。三天耳通。四他心通。五宿命通。六漏盡通。離壅無礙。名之為通

FROM:《三藏法數》

【六神通】:《瓔珞經》雲:“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慧,徹照無礙,故名“神通”。

一、天眼通:謂能見六道眾生,死此生彼,苦樂之相,及見一切世間種種形色,無有障礙,是名天眼通。(六道者,天道、人道、阿修羅道、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也。)

二、天耳通:謂能聞六道眾生,苦、樂、憂、喜、語言,及世間種種音聲,是名天耳通。

三、知他心通:謂能知六道眾生心中所念之事,是名知他心通。

四、宿命通:謂能知自身一世、二世、三世乃至百千萬世宿命,及所作之事;亦能知六道眾生,各各宿命,及所作之事,是名宿命通。

五、身如意通:謂身能飛行,山海無礙,於此界沒,從彼界出;於彼界沒,從此界出;大能作小,小能作大,隨意變現,是名身如意通。

六、漏盡通:漏盡通者,漏即三界見、思惑也。謂羅漢斷見、思惑盡,不受三界生死,而得神通,是名漏盡通。(“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見、思惑”者,謂意根對法塵起諸分別,曰“見惑”。眼耳鼻舌身“五根”對色聲香味觸“五塵”,起諸貪愛,曰“思惑”。梵語“阿羅漢”,華言無學。)

FROM:《法界次第初門》

【六神通】:一天眼通。二天耳通。三知他心通。四宿命通。五身如意通。六漏盡通。次變化而辯六神通者。此有三意不同。若依報得神通。得神通方能變化。若是修得神通。則先修變化。方得神通。今此即約修得次第。故次變化而辯神通。此皆名通者。纓絡經雲。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慧。徹照無礙。故名神通

一天眼。通修天眼者。若於深禪定中。發得色界四大清淨造色住。眼根中即能見六道眾生死此生彼。及見一切世間種種形色。是為天眼通。

二天耳通。修天耳者。若於深禪定中。發得色界四大清淨造色住。耳根中即能聞六道眾生語言。及世間種種音聲。是為天耳通。

三知他心通。修他心智者。若於深禪定中。發他心智。即能知六道眾生心及數法。種種所緣念事。是為他心通。

四宿命通。修宿命通者。若於深禪定中。發宿命智。即能知自過去一世二世百千萬世乃至八萬大劫宿命。及所行之事。亦能知六道眾生所有宿命。及所作之事。是為宿命智也。

五身如意。通修身通者。若於深禪定中發得身通。通有二種。一者飛行速到山障無礙。二能轉變自身他身。及世間所有。隨心自在。是為身如意通。

六漏盡通。修漏盡通者。若於深禪定中。發見思真智則三漏永盡。是為漏盡神通也

FROM:《法相辭典》

【六通】:p0294。《俱舍論》二十七卷十頁雲:且應辯通。頌曰:通六謂神境,天眼耳他心,宿住漏盡通。解脫道慧攝。四俗他心五,漏盡通如力。五依四靜慮,自下地為境。聲聞麟喻佛,二三千無數。未曾,由加行,曾修,離染得。念住初三身,他心三餘四。天眼耳無記。餘四通唯善。論曰:通有六種。一、神境智證通。二、天眼智證通。三、天耳智證通。四、他心智證通。五、宿住隨念智證通。六、漏盡智證通。雖六通中第六唯聖;然其前五,異生亦得。依總相說,亦共異生。如是六通,解脫道攝,慧為自性。如沙門果。解脫道言,顯出障義。神境等四,唯俗智攝。他心通五智攝。謂法類道世俗他心。漏盡通如力說。謂或六或十智。由此已顯漏盡智通,依一切地,緣一切境。前之五通,依四靜慮。何緣此五,不依無色?初三別緣色為境故。修他心通,色為門故。修宿住通,漸次憶念分位差別方得成故。成時能緣處性等故。依無色地,無如是能。諸有欲修他心通者,先審觀己身心二相,前後變異,展轉相隨。後複審觀他身心相。由此加行,漸次得成。成已不觀自心諸色,於他心等,能如實知。諸有欲修宿住通者,先自審察次前滅心;漸覆逆觀此生分位前前差別,至結生心;乃至能憶知中有前一念。名自宿住加行已成。為憶念他,加行亦爾。此通初起,唯次第知。慣習成時,亦能超憶。諸所憶事,要曾領受。憶淨居者,昔曾聞故。從無色歿來生此者,依他相續,初起此通。所餘亦依自相續起。修神境等前三通時,思輕光聲以為加行;成已自在,隨所應為。故此五通,不依無色。又諸無色,觀減止增。五通必依止觀均地。未至等地,由此已遮。如是五通,境唯自下。且如神境,隨依何地,於自下地,行化自在,於上不然。勢力劣故。餘四亦爾。隨其所應。是故無能取無色界。他心、宿住、為二通境。卽此五通,於世界境,作用廣狹;諸聖不同。謂大聲聞、麟喻、大覺、不極作意,如次能於一二三千諸世界境,起行化等自在作用。若極作意;如次能於二千三千無數世界。如是五通,若有殊勝,勢用猛利,從無始來曾未得者,由加行得。若曾慣習,無勝勢用,及彼種類;由離染得。若起現前;皆由加行。佛於一切,皆離染得。隨欲現前,不由加行。六中前三,唯身念住。但緣色故。謂神境通,緣四外處色香味觸。天眼緣色。天耳緣聲。若爾;何緣說死生智,知有情類,由現身中成身語意諸惡行等;非天眼通能知此事?有別勝智,是通眷屬,依聖身起,能如是知。是天眼通力所引故;與通合立死生智名。他心智通,三念住攝。謂受心法。緣心等故。宿住、漏盡、四念住攝。通緣五蘊一切境故。此六通中,天眼、天耳、無記性攝。許此二體,是眼耳識相應慧故。若爾、寧說依四靜慮?隨根說故,亦無有失。謂所依止眼耳二根,由四靜慮力所引起,卽彼地攝,故依四地。通依根故,說依四言。或此依通無間道說。通無間道,依四地故。餘之四通,性皆是善。若爾;何故品類足言:通云何?謂善慧。彼據多分;或就勝說。

二解:《集異門論》十五卷十四頁雲:六通者:云何為六?一、神境智證通。二、天耳智證通。三、他心智證通。四、宿住智證通。五、死生智證通。六、漏盡智證通。云何神境智證通?答:領受示現種種神境,乃至廣說。是名神境智證通。問:此中通者,何所謂耶?答:於諸神境所有妙智。云何天耳智證通?答:以天耳聞種種音聲,謂人聲,非人聲,遠聲,近聲等。是名天耳智證通。問:此中通者,何所謂耶?答:於天耳境所有妙智。云何他心智證通?答:於他有情補特伽羅尋伺心等,皆如實知。謂有貪心、如實知有貪心;離貪心、如實知離貪心。如是有瞋心、離瞋心,有痴心、離痴心,略心、散心,下心、舉心,掉心、不掉心,寂靜心、不寂靜心,不定心、定心,不修心、修心,不解脫心、解脫心,皆如實知。是名他心智證通。問:此中通者,何所謂耶?答:於他心等所有妙智。云何宿住智證通?答:能隨憶念過去無量諸宿住事,謂或一生,乃至廣說。是名宿住智證通。問:此中通者,何所謂耶?答:於諸宿住所有妙智。云何死生智證通?答:如明廣說。云何漏盡智證通?答:亦如明廣說。

【六神通】:p0298。《瑜伽》三十七卷一頁雲:云何諸佛菩薩神通威力?謂六神通。一者、神境智作證通。二者、隨念宿住智作證通。三者、天耳智作證通。四者、見死生智作證通。五者、知心差別智作證通。六者、漏盡智作證通。是名神通威力。如彼卷一頁至十三頁廣釋。

二解:《顯揚》四卷六頁雲:神通者,謂六神通。如經廣說。一、神境智見作證通。謂為示現一切種身業自在無痴智見性,及彼相應等持諸心心法。由此行行多決定境界故。二、天耳智見作證通。謂為隨聞一切種語業無痴智見性。餘如前說。三、心差別智見作證通。謂為入一切種他心行無痴智見性。餘如前說。四、宿住隨念智見作證通。謂為入一切種前際趣行無痴智見性。餘如前說。五、死生智見作證通。謂為入一切種有情趣行無痴智見性。餘如前說。六、漏盡智見作證通。謂為入出離一切煩惱及無餘苦無痴智見性,及彼相應等持諸心心法。由此行行多決定境界故。

三解:《集論》八卷四頁雲:神通者,謂六神通。云何神境通?謂依止靜慮,於種種神變威德具足中若定若慧,及彼相應諸心心所。云何天耳通?謂依止靜慮,於隨聞種種音聲威德具足中若定若慧。餘如前說。云何心差別通?謂依止靜慮,於入他有情心行差別威德具足中若定若慧。餘如前說。云何宿住隨念通?謂依止靜慮,於隨念前際所行威德具足中若定若慧。餘如前說。云何死生通?謂依止靜慮,於觀有情死生差別威德具足中若定若慧。餘如前說。云何漏盡通?謂依止靜慮,於漏盡智威德具足中若定若慧。及彼相應諸心心所。又雜集論十四卷十三頁雲:神通作何業?謂以身業、語業、記心、化導有情,令入聖教。善知有情一切心行,及過未已;如應教授,令求出離。此中顯示神境天耳乃至漏盡通,如其次第,能起化導等用。由天耳通,解了一切言音差別,能引語業故。

四解:《無性釋》九卷二十五頁雲:為彼諸有情,故現知言行。往來及出離,善教者;歸禮。此頌顯示六種神通。為彼諸有情者:此是總句。善教者言、一一皆有。善者、妙也。教者、言也。為令勝進,說微妙言:名善教者。故現善教者:是如意通。隨所應化,故往其所,現大神變,善教彼故。知言善教者:是天耳通。聽聞遠住有義言詞,一切音聲,如其所應,為說法故。知行善教者:是心差別通,知心勝劣,善教彼故。知往善教者:是宿住隨念智通。了達過去,善教彼故。知來善教者:是死生智通。了達未來,善教彼故。知出離善教者:是漏盡智通。知斷煩惱,善教彼故。

FROM:《唯識名詞白話新解》

【六神通】:又作六通,指六種超人間而自由無礙的能力。即:一、神足通,又作身通、身如意通。即自由無礙,隨心所欲現身的能力。二、天眼通,能見六道眾生生死苦樂之相,及見世間一切種種形色,無有障礙。三、天耳通,能聞六道眾生苦樂憂喜之語言,及世間種種的音聲。四、他心通,能知六道眾生心中所思之事。五、宿命通,又作宿住通,能知自身及六道眾生之百千萬世宿命及所作之事。六、漏盡通,斷盡一切三界見思惑,不受三界生死,而得漏盡神通之力。

以上天眼通、宿命通、漏盡通三者並稱為三明。見《長阿含卷九增一經》。

FROM:《佛教哲學大詞典》

【六通】:讀音:[liu4 tong1]。即“六神通”。詳“六神通”項。《御書開目抄》(第二四六頁)

【六神通】:讀音:[liu4 shen2 tong1]。佛、三乘聖者所擁有六種自在無礙的力用。亦稱六通。說於《俱舍論》第二十七卷(大正第二十九卷第一四二頁)等。神通即神通力,謂佛、菩薩所擁有神變不思議,且無礙自在的通力。六神通即:(1)神境通(神足通、如意神通)。可自在變現自身,前去任何地方。(2)天眼通。不分遠近大小,皆可得見。(3)天耳通。可聽見任何音聲。(4)他心通。可知他人心思。蕌宿命通。可知眾生過去世的生涯。漏盡通。可斷盡一切煩惱。御書覆妙法女居士書其一(第一四七七頁)

FROM:《藏傳佛教辭典》

【六通,六神通】:在五通上,加上漏盡通為六通。唯佛果位始有此通。《藏漢佛學詞典》

三乘聖者,得神妙不測無礙自在六種智慧,稱為六通或六神通。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境通、漏盡通。《佛學詞典》

FROM:《佛學次第統編》

【六通】:六通又名六神通。通者作用自在而無礙曰通,或曰通力,或曰神通。

㈠神境通,亦名如意,有三意:

⒈能到。謂能到者有四:①身能飛行,如鳥無礙。②移遠令近,不往而到。③此沒彼出,彼沒此出。④一念能至十方世界。

⒉轉變。謂轉變者有四:①大能作小。②小能作大。③一能變多。④多能變一。

⒊聖如意。聖如意者:①化現無方。②應變不測。

㈡天耳,聞聲無礙,是曰天耳。

㈢他心,知他心事無礙,是曰他心。

㈣宿命,知過去世事無礙,是曰宿命。

㈤天眼,觀色無礙,是曰天眼。

㈥漏盡,自能漏盡,復能遍知一切眾生漏盡不盡等,是曰漏盡。

FROM:《祖庭事苑》

【六通】:一、身通,於一剎那際,身隨智用周遍十方,對現色身隨根善應;二、天耳通,耳根常聞十方一切諸聲;三、天眼通,眼根常見十方一切粗細等色;四、宿命通,智隨一切眾生,死此生彼,所作業行因果悉能知之;五、它心通,一念能知三世一切眾生心念所欲;六、漏盡通,隨智遍知一切諸法而無情慾順痴愛心。

三明六通

FROM:《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三明六通】:(術語)三明與六通。阿羅漢所具之德也。《觀無量壽經》曰:“聞眾音聲讚歎四諦,應時即得阿羅漢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脫。”

FROM:《佛教哲學大詞典》

【三明六通】:讀音:[san1 ming2 liu4 tong1]。即三明(宿住智證明、死生智證明、漏盡智證明)與六通(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盡通)。謂佛與阿羅漢所具備的神通力。三明相當於六通中的宿命通、天眼通、漏盡通。《御書唱法華題目抄》(第5頁)、《十法界事》(第440頁)覆四條、《金吾書》其八(第1210頁)、《盂蘭盆書》(第1503頁)

FROM:《法相辭典》

【三明六通差別】:p0207。《瑜伽》六十九卷十二頁雲:複次前三通,是通,非明。後三通,亦通,亦明。以能對治三世愚故。又初神通,能回異類;令他於己,發生尊敬。第二神通,知他所行染淨語業;能善訶責,令其歡喜。第三神通,善能知他若淨不淨心行差別;能正教授,及與教誡。後三神通,能令遠離常邊斷邊;能無顛倒,離增上慢;依於漏盡,宣說中道。卽於此中,能善教授。

六通願

FROM:《佛學大詞典》

【六通願】:指阿彌陀佛四十八弘願中,願其國中之人天皆得六神通之願。即第五宿命智通願、第六天眼智通願、第七天耳智通願、第八他心智通願、第九神足智通願、第十漏盡智通願等六願之總稱。

什麼是“六通”?——佛教術語佛學辭典釋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