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獲客成本10年飆漲近10倍,新客戶人均花費超千元

隨著監管政策的深入,網貸行業的競爭日益激烈。

截至9月12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信披平臺共接入96家網貸平臺,其中92家平臺公佈了《2016年審計財務報告》。

P2P獲客成本10年飆漲近10倍,新客戶人均花費超千元

經對比後發現,收入層面,網貸平臺的主要來源依然是服務費,但支出層面,獲客成本漲幅驚人,營銷費最多的平臺,一年甚至達到上億元。

網貸平臺獲客成本增加

從大背景來看,整個網貸行業經過了野蠻生長,理性調整,逐漸走向合規。

受監管的影響,行業的洗牌浪潮席捲而來,多數網貸平臺選擇終止業務或轉型,堅守的平臺也為了適應變化而不斷調整經營模式。

客戶作為網貸業務增長的基礎,是各家平臺的必爭資源,但從財報中的數據可以看出,獲客成本已從早期的百餘元提升至數千元,而最終這些花高價換來的用戶是否能轉化為長期投資(半年以上)用戶,還很難說。

對此,蘇寧金融研究院薛洪言認為:高昂的獲客花費很容易變成一個成本黑洞,成為平臺可持續經營的最大障礙。

三大因素造成獲客難題

造成獲客困難的因素眾多,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監管趨嚴,行業競爭激烈。截止8月底,全國在運營的平臺共有2065家,陸金所、宜信等平臺穩坐巨頭之位,擁有P2P行業最大的流量入口,還有中大規模的平臺在爭相吞食存量用戶市場。

同時,網貸新規層出不窮,限制平臺的增長規模。用戶市場的開發難以跟上行業發展的腳步,是獲客難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投資者信心缺失。在網貸瘋狂發展的時期,問題頻出,跑路、停業、維權困難成為投資人的一塊心病。

雖然在監管的大環境下,投資者對行業發展的信心有所回升,但只要平臺出現一點兒風吹草動,投資者就可能出現大規模拋售的情況,並迅速離場。

第三,逐利模式造成用戶黏性較差。為了獲取客戶,平臺推出的鼓勵金、紅包、抽獎等優惠活動,無形中提高了獲客成本。

獲客模式轉變,花費更高

從網貸平臺的獲客方式來看,由過去的粗放派轉向精準派。

P2P獲客成本10年飆漲近10倍,新客戶人均花費超千元

△粗放的獲客模式

網貸平臺常見的營銷方式包括線上線下兩種模式:

線上包括平臺的獎勵活動,軟文推廣,互聯網搜索引擎推廣,網絡視頻廣告,影視節目的軟植入,第三方數據公司定向推送等。

P2P獲客成本10年飆漲近10倍,新客戶人均花費超千元

△平臺推出多種優惠活動(網貸之家)

線下包括在電視臺、電臺做廣告,地鐵、公交的地推,以及各種線下促銷活動等。

隨著去年國家對互金廣告的全面整治,平臺營銷也變得更加艱難,有效獲客渠道收窄,第三方推廣渠道推廣價格也水漲船高。

獲客成本加上平臺的其他運營成本,將變成一筆龐大的支出。

據網貸平臺的財報,你我貸為了爭奪客戶,2016年廣告費用共13280.82萬元,而2015年,這一數字還是417.13萬元。

首金網的營銷費用在銷售費用中佔比最高,達到91.5%。不過,這一策略似乎並未帶了太大的成效,2016年度公司淨利潤為-3033.17萬元,虧損較2015年進一步擴大。

對於平臺來說,如果投入的推廣資金後沒有達到預期的獲客效果,這筆費用可能會變成壓垮平臺的最後一根稻草。

平臺路在何方?

雖然互聯網金融在監管下逐步迴歸理性,但為了度過這段“寒冬”,網貸平臺依然需要新用戶的加入來保證發展。

對此,有的平臺開始剝離理財業務,例如紅嶺創投,有的平臺開始加碼企業理財,例如宜信發佈的"翼啟雲服",有的平臺依然堅守在一線,改進業務以此來吸引潛在用戶。

據業內人士預計:在未來一段時間裡,用戶爭奪戰仍將繼續,行業平均的獲客成本不會發生大幅度變化。但這並不意味著網貸行業的獲客會變成一場燒錢大戰。

相較於獲客,投資者更關注平臺的運營狀況,所以,平臺需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品牌、風控等層面,這才是正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