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宅基地來源有哪些?

用戶8962240597012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農戶家有男孩,戶主就可向村組申請宅基地,公益性的,有的幾歲的男娃娃就有,美其名曰將來蓋房娶媳婦成家,一般的十幾歲就有了,女孩通常要嫁出去,女孩沒有,父母的宅子通常留給小兒子,九十年代後,社會風氣變的明顯,塞錢就有,有點亂,一個兒子的也有新宅子,在靠近公路的農田裡建房也普遍,用自己的農田換公路邊的農田建房,煤礦工人、油田工人等在外無法安家的,也在原籍搞宅基地建房,至於絕戶的,通常一門子親近的人佔了,全家搬出的,由老人或兄弟佔了,同村組的也有轉讓的,基本上就是這麼多類型。


剩男救星


農村宅基地的來源主要有三種

一、新建住房,首先需獲得該土地的使用權,根據一戶一宅的原則,沒有其它宅基地,然後寫新建宅基地申請交村委會,然後逐級審批,取得農村宅基地使用證。

二、在原先的宅基地舊址上建新房,拆除老房後,原先的宅基地隨之失效,就可向村集體重新申請報批宅基地。

三、需要注意宅基地不能繼承和買賣或其他轉讓形式取得,買賣宅基地屬違法行為。


糧罐生活


農村宅基地來源有哪些?

農村的宅基地來源有很多,但就是不能佔用基本農田,老趙自從在農村老家生活至今,基本上知曉農村的宅基地主要來源以下方面。

一.村邊的荒地,河壩,村內河塘填平等。

過去的村莊由於住的鬆散,住戶少,村莊的範圍很空闊,為了村莊排澇,抵擋風害,大多數的自然村莊四周都修有河流,而在河岸上留有堤壩種植大量樹木,用來抵禦風害。在堤壩以內就是村莊,以外是農田,在集體時代,人們大多圍著村莊中心居住,而四周閒置,改革開放後,隨著自然村人口的增加,四周堤壩以內的荒地和壩上,便被整平,用作宅基地給村民使用。還有村內分佈不均的內河,我們當地叫“汪”,主要功能也是為了村民排水和雨水收集,隨著農村宅基地越來越少,這些“汪”,就被填平,用作宅基地。我記得村裡的建議是誰家需要宅基地,就可以自己填平自己用。我們隊五哥的宅基地就是這麼來的。

二.過去土地承包到每戶時,每家按人口都分有面積不小的場院,就是用來打場的場地,因為過去沒有收割機,割下來的小麥水稻拉到場裡用石滾碾壓脫粒。自從有了收割機之後,這些場院就一點一點的經過多年都分給村民做了宅基地。

三.八幾年時,剛分地,當時每個生產小隊都分有自留地,有的地方也叫菜地,因為那時農民吃菜都是自產自銷,所以分地的時侯,都給大家分了菜地,大多數都是每家幾分地,最多的也不超過一畝,後來隨著生活提高,買菜的普遍多了,可是新增加的村民沒地蓋房子,這些菜園地也就由隊裡統一收上來,讓他們蓋房子。

四.還有就是,從前生產隊大隊的公用辦公地點也被分配給村民當作宅基地。不知是哪一年開始,村大隊部和生產隊辦公地點,以及倉庫和集體時代留下來的牛場子也被用來作宅基地。而村隊部則大部分在村外又另行建設,而生產小隊的辦公地點則誰是隊長,便在誰家辦公了。

五.再有就是本村的村民可以從其他村民手中購買宅基地,這種現象,這幾年尤其盛行。主要是村裡除了基本農田外,再也沒有閒置土地了。沒法村民只有自行解決。

以上就是老趙所瞭解的宅基地的來源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