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真的「傷不起」

原題:職稱評聘是又一種“讓領導先走”嗎?

職稱,真的“傷不起”

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競爭推薦(即俗稱的“職稱評聘”)工作結束一週多了,仍有不少的議論。教師對職稱評聘中獲得推薦的多是領導幹部有不同看法,有一種觀點代表了部分教師的意見,即職稱評聘是又一種“讓領導先走”。果真如此嗎?

據瞭解,這次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競爭推薦,附近幾所學校得分排在前列、獲得推薦的都是有一定職務的學校領導,像我校符合條件的17人中得分最高的是一名教學管理的主任,獲得了唯一的一個推薦名額,而鄰校推薦的2個名額則被得分第一二名的兩位副校長獲得。像這種得分高、獲得推薦名額多為領導幹部的現象,在歷次職稱評聘尤其是高級職稱評聘中,是一種普遍現象。從某種意義上說,老師們的“讓領導先走”的說法是有事實依據的。

但是,這種說法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對問題的認識僅僅停留在了表面,是對專業技術職務競爭推薦的片面見解,在一定層面上極易給人一種誤解,以為學校領導幹部在其中以權謀私。其實,在競爭激烈的職稱評聘這條跑道上,領導幹部和普通教師所面對的遊戲規則(評分標準)是一樣的(今年評分標準“附加分”中新加了“擔任班主任有附加分”項目,有的領導幹部提出異議:“主任、校長為何無附加分?”),他們同樣要經過推薦委員會評價、民主測評、學識水平業績和附加分等層層關口,只不過他們跑在了前面而已。

職稱,真的“傷不起”

學校領導何以能夠在越來越激烈的職稱評聘競爭中脫穎而出?我認為,主要的原因在於,學校的領導幹部要比一般教師業績優秀。應該承認,在學校裡,“教而優則仕”的現象具有普遍性,多數領導幹部都是從優秀教師中選拔出來的,他們的業務水平、進取精神等諸方面都是出類拔萃的,尤其在工作業績方面取得的稱號(如教學能手、名師)、獲得的教學及教研創新成果等是一般教師所不及的,而這些恰恰是個人得分拉開距離的關鍵因素(推薦委員會評價、民主測評是拉不大距離的)。像我校獲得推薦資格的那位主任,在符合條件的17人中教齡最短,但因為其有“學科帶頭人”稱號、發表多篇論文、獲得教學燎原獎等優勢,各項得分相加反而是最高的。而他的2位同學卻因業績平平,連評聘的基本條件都未達到。符合條件的另兩位主任得分靠後,一位副校長因無論文發表而未進入評聘行列。由此觀之,“職稱評聘讓領導先走”一說是站不住腳的,決定“先走”還是“後行”的,是工作業績而非領導職務。

當然,老師們之所以產生這種看法,與職稱評聘工作的公開透明度不高、評分標準逐年變化、推薦委員會成員結構不合理等方面,是有一定關係的。

職稱評聘關係到工資待遇,是廣大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焦點,真的“傷不起”。作為學校管理者,要注意傾聽群眾呼聲,做好解釋、引導工作,把教師引導到找出差距、提高業績上來;要注意改善推薦委員會成員結構,增加骨幹教師比例;要將發現的問題及時上報上級機關,供有關部門參考改進。如此,方能消除雜音、凝聚力量、和諧辦學。

職稱評聘,雖然不是又一種“讓領導先走”,但領導必須高度重視、規範操作、積極完善,充分發揮其槓桿的激勵作用,以促進教師專業進步和教育事業的科學發展。

選自周志剛教育專著《校園漫記》(團結出版社出版)。

職稱,真的“傷不起”

周志剛,資深教育人,對教育有情懷、有見解,多篇教育作品散見於各報刊和公眾號,有教育著作《校園漫步》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