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登頂”的鄉村教師,是不是就該歇歇了?

職稱“登頂”的鄉村教師,是不是就該歇歇了?

我履職農村學校期間任督學,對同年齡段教師較熟悉。我注意到,一些“60後”“70後”老教師在完成學歷提升、職稱“登頂”(即評上中小學高級)之後,教育績效卻下滑得厲害。

職稱“登頂”後,這些教師在教育教學的比拼中主動“讓位”於尚未“登頂”的教師,工作態度、業務能力、教學成績均呈下降趨勢。還有的教師提前進入“養老模式”,過著優哉遊哉的半退休生活。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職稱“登頂”教師“也該歇歇了”的思想作怪,自我發展的動力不足;另一方面,在“能上不能下”的評聘機制下,聘後管理偏軟、績效工資激勵效果有限,“登頂”教師再無後顧之憂,自然樂於盡享體制內幸福。另外,在長期師資緊張,能開課、保底線狀況下的情況下,教師們競爭意識、格局均沒有形成,心態還停留在羞(恥)於競爭、見好就收的低端和諧狀態,這也是職稱“登頂”教師,教育績效反而降下來的一個重要原因。

職稱“登頂”,如何確保教育績效不下降?相關部門、學校、教師都應有所作為。

首先,實行差別化職稱類別管理模式,以壓力喚醒“登頂”教師的激情。教育行政部門要儘快制定各職稱類別的“工作手冊”,明確各職稱類別的職責義務、績效要求,通過嚴格考核,為“能上能下”“換崗換待遇”做好鋪墊,評聘適度分離,以壓力喚醒激情。

其次,為“登頂”教師“量身”搭建專業發展平臺,以事業引領人,發展人。一方面,在課務安排、學習培訓中尊重他們的話語權,防止被邊緣化;另一方面,吸收“登頂”教師組建基於區域的專家團隊,並在青藍工程中唱主角等形式,提升其歸屬感,促進“登頂”教師專業發展。同時,還應消除各類評比(選)活動的年齡壁壘,“老”“小”兼顧,讓他們重新找到“亮劍”的自信,重回“激情燃燒的歲月”,再登領獎臺。

再次,調整績效工資發放辦法。有關部門和學校應科學制定與各職稱類別相對應的考核標準,兼顧“功勞”“苦勞”“疲勞”,嚴格考核,使“登頂”教師取得與其職稱類別相匹配的績效工資。這樣,才能進一步調動他們提高教育教學績效的積極性。

最後,修復唯年齡資歷晉職晉級帶來的鄉村教師發展和競爭生態。實行縣管校用,打破相對侷促和固化的教師發展、競爭格局,擴大教師競爭面,調整競爭對手類型,轉換競爭區域範圍,有效祛除唯年齡資歷晉職晉級的頑疾。生態變了,年齡和資歷的優勢不再,“登頂”教師專業發展不能停歇,教育績效才不會下降。

饒是如此,職稱“登頂”的農村學校教師,其教書育人績效也一定能夠“登頂”。

(作者呂建,蒲公英評論獨立評論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