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教育之殤

职称,教育之殇

职称,教育之殇

教師職稱制猶如一個“怒目金剛”揮舞最犀利的“法器”在教育淨土的上空威風高喝了三十多年。職稱制度,尤其是職稱工資的存在已與其設計意圖背道而馳,成為我們當下教育質地的最大掣肘,成為邦國教業最大的隱患。

职称,教育之殇

教育行業,尤其是中小學,不同於實操性的技工可以根據其標準化的能力水平以能取酬。

01

教師職稱本應該是一種對教員的榮譽嘉定,但眼下已經畸化為將教師分成三流九等的名利標籤。教育領域真正的學術氛圍不復濃郁,教育情懷被實利主義稀釋殆盡。本應潛心靜氣、久久為功的教育界裹挾了太濃的“銅臭氣”。

初、中、高職稱的層級鴻溝,讓教師站上講臺的理由不再純粹,讓堅毅的園丁眼神不再清澈,讓教者心神遊離書本課堂,漂泊在瘋狂追逐的“錢”途上。

教育者每天在“指揮棒”的揮舞下,開各種會、表演各種課、展示各種課、填各種表格、挖苦心思拼湊爭搶各種稱號與榮譽,尋找各種關係,沒有一件與靜心教學、潛心育人有關……上課成了表面看不出毛病的“一點而過”,潤物無聲成了“偷巧表演”,師心浮躁,教風飄搖,舉國之大,竟容不下一方靜心樹人的講臺!

02

教員心神全在由職稱差別帶來的種種不平等的待遇上:職稱工資差距巨大,各項補助(住、行、取暖補貼、公積金)甚至精神文明獎也是按職稱拉開了差距,“馬太效應”,多者更多。對於薪酬本就微薄的教師來說,出現了收入的層級分化。(而創建文明城市在烈日下、風雨裡穿行站立的往往是大多數的平凡普通的那些“低職稱者”)。

舉個現實的例子,這個地方,初、中級職稱加上各方面待遇的差別能相差1200餘元,初高職稱之間相差能達到3000,而大家幹著一樣的工作,甚至比“功成名就”者擔負著更重更沉的負荷。而大家的學歷水平,業務水準都是一樣的。迄今沒有任何人去驗證高級職稱到底“高”在哪裡?“讓一部分先富起來”的活版在教育界轟然上演。

國家對這一不合理現象的糾正與改革,到了下面,享高職稱的“政策制定者”,卻鑽空子、變形式、打擦邊、“換湯不換藥”,讓這種差距實際上拉得更大。

03

職稱評定使教育畸形,整個教育瀰漫在功利主義的氣味裡,應有的純正學術風氣被蠶食幾盡。人人不再唯學術是崇,人人為職稱而衝。

為職稱虞欺暗鬥、團結不見;為職稱請託造假、腐敗催生;為職稱育人旁棄、投機鑽營……真正緊握教鞭、站定講臺、育人子弟,以上好每一節課為己任的“老實人”是評不上職稱的。

因為,他不能昧心地“照本宣科”刷課時,湊工作量;因為他不能“逢場作戲”、矯揉造作地給評委們表演各種“優質課”;因為他大部分時間都用來批改作業,沒時間也不屑於買論文;因為他無心也無力於各種“交際”、“公關”,因此在某些“說你行你就行”的程序裡註定不會佔得便宜……

04

現在教師職稱實行三十多年。本應該充滿書香氣的教育淨土有淪為逐利沽名的淪俗之地之危險。

職稱可以讓一些人有了“帽子”、有了“票子”;在職稱制度方面握有話語權的往往是“既得利益”者,他們享受於“貧富分化”帶來的優越感、差別感,很難就職稱制度改革問題為了國家,為了未來說上一句不違心的客觀公正的話。

應該使職稱迴歸其本來色彩------為師者的榮譽之嘉定,而非教師行業“區分貧富尊貴的品級”。從某種意義上說,教育領域職稱帶來的待遇差距近乎對教育者人格的一種屠戮,耳濡目染,受教育者的上善人格又何能實現?民國時,大師輩出,戮力從教,篤志治學;幾曾見有職稱之說?師德與水平自在學子之心口!

寫在最後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關乎國之大計。唯有取消職稱帶來的工資及待遇鴻溝,提高教師整體待遇,凸顯職業榮譽,避離過於物慾紛爭的惡性土壤,營造為學術而爭鳴、為真知而紅臉的從教環境,經年後,真正的人才輩出的強國才能建成,中國夢才能更近!

畢竟,舉國之大,必須安下一張清淨的書桌,一方清淨的講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