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庭的“過度關注”之殤: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沒人會支持他

中國家庭的“過度關注”之殤: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沒人會支持他

我們在提倡家長要陪伴孩子的道路上,也發現了另一個極端,就是對孩子的“過度關注”。一旦孩子離開了家長的關注範圍,孩子就會出現種種越界的情況,出現身體、心理上的障礙,我把這種現象,叫做“過度關注之殤”。

中國的家庭教育,正在發生一個很分裂的現象。

一方面,很多家長為了生計,不得不離家外出去打工。同時,因為大城市的教育資源還不完善,不願意接受外地的孩子。於是,很多家庭被迫父母與孩子分離,造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留守兒童”現象。

據相對權威和客觀的數據,有6000萬的兒童是留守的狀態,也就是說,每平均5箇中國兒童中,就有一個是留守兒童。

另一方面,在城市中,尤其是大城市中,很多家庭(主要是媽媽)會為了孩子的教育,辭職做全職媽媽。同時,並沒有全職媽媽的家庭,也有很多的家長,把相當多的時間、精力、金錢,都用在孩子身上。

這樣的家庭,究竟有多少,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去統計具體的數字。

但是,根據我們在全國十幾個城市的各種活動和交流中,我們判斷,城市家庭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家庭,屬於過度關注孩子的狀況。也就是說,3000萬的孩子,處於被過度關注的狀況。

有人說了,你看,有些孩子是無法和父母在一起,多麼可憐;至於城市中那些被過度關注的孩子,可以算得上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了,有什麼值得關注的?

此言差矣。這就是教育中一個非常獨特現象,就是“不陪伴”“缺乏愛”“缺少資源”,的確會給孩子帶來很多不好的結果。但是,”看得太緊”“過度關注”“給得太多”,同樣對孩子也會造成傷害。

今天,我們就聊聊被過度關注的孩子,會受到什麼樣的傷害。

中國家庭的“過度關注”之殤: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沒人會支持他

第一殤:控制不住自己

在很多的場合,我都會看到一些這樣的孩子:

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他們一眼看過去,就非常養眼;穿得很得體,在什麼樣的場合,就穿著什麼樣的服飾,而且,很乾淨、很漂亮,你絕對看不到衣服上有汙漬;他們都挺健康,看得出來營養不錯,皮膚煥發著光澤,眼睛閃爍著靈氣;他們都很有創意,有屬於自己的特長,且不落俗套……總之,有一種你一見就很喜歡,很想帶回自己家裡養的感覺。

這一點兒都不誇張,誰看到這樣的孩子,都會有這樣的感受的。

但是,相處的時間長一些之後,你會發現,只要是他們的家長稍微距離離開一會兒,或者,當孩子參加一個家長不參與的活動等時候——這樣的孩子中的有一些,就會發生一些和之前印象不太一樣的事情(當然了,我說的無論是孩子,還是行為,都是有一些,並不是全部,大家不要誤解了)。

什麼樣的行為呢?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比如,有的孩子,會衝著你突然跑過來,一下子撞在你身上,就算你是一個成年男性,猛一下也很難承受那樣大的衝力;有的孩子,在做活動的時候,眼睛會一直東張西望,沒有辦法跟著大家的節奏;有的孩子,會控制不住地走來走去,好不容易坐下來了,腿腳和手也會不停地動來動去;有的孩子,會和你說話的時候,突然尖叫,來表達他的不同意見……

神奇的是,當他們回到父母的身邊的時候,就基本上看不大這些現象了。而且,如果你向他們的父母去描述剛才發生的情況的時候,他們會很驚奇地說,“我們家的孩子挺好的呀,參加別的活動表現的可棒了,肯定是這個活動組織得不行。”

剛開始的時候,我以為這些父母說的太主觀了,是在維護自己的孩子。時間長了之後,我發現他們說的是實話,因為當他們和孩子一起參加活動的時候,孩子都表現得非常好,甚至比其他的孩子還要好。

於是,我自己觀察,終於發現了其中的秘密,就是這些家長會非常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孩子的任何要超出邊界的行為,都會被家長制止(由於他們之間長期所形成的默契,有時只要一個眼神就足夠了)。所以,這些孩子都不會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

同時,當他們要表現的時候,又會獲得家長的明示或者暗示的指導。這樣的話,他們的表現,往往會比一般的孩子更好——他們是一個孩子+半個家長的合力——自然會表現得很優秀了。

在小丸子上幼兒園的時候,班上有一個男孩兒,動作非常之大,大到每天都有一個老師專門跟著他。否則,他會有意或無意的傷害到很多的小朋友。

有一次幼兒園裡舉行家庭活動,他的父母都來了。客觀地說,他們一家表演的節目,質量非常高,他們準備得也很充分,道具服裝也很用心。

但是,當孩子離開父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搶凳子”的遊戲的時候。這個男孩兒每次都是動作很大,把別的孩子推倒,甚至把別的孩子從凳子上硬拽起來的方式,玩遊戲的。

然後,我們看到了非常驚奇的一幕,就是男孩的媽媽,反而拉著自己的孩子一口一個“小心肝兒”地安慰了起來。這讓所有人都哭笑不得。後來,我們也漸漸地觀察到,這位媽媽對孩子,就是事無鉅細都親力親為給予關注的。在她的眼中,兒子就是聽話和乖巧的,是怎麼都不會欺負別人的人——雖然,這和事實恰恰是相反的。

我就想,這個反差,真的是很有意思。

因為家長對孩子的過度關注,所以,孩子可以在這個範圍之內,隨意地做任何的事情,不受約束。這樣的成長環境,就會發揮孩子的創造力,培養孩子的個性。他們就會比其他的孩子顯得更優秀。

但是,當孩子的身體和情感,開始逐漸發育之後,家長的關注,就不能夠做到“隨時隨地、7天24小時、360度全方位無死角”了。那麼,當孩子上了幼兒園,上了小學,和其他小朋友去參加活動,他們就會在沒有界限沒有提醒的狀況下,屢屢出現越界的情況。

在飲食上被過度關注的孩子,會出現吃飯不知道飢飽的情況,也會出現挑食甚至拒絕吃飯的情況;在行為上被過度關注、缺乏同伴成長的孩子,會在一個遊戲中非常不友好,會很容易傷害到他人;在心理上被過度關注的孩子,在單獨和其他人的相處中,會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

家長保護的越多,孩子被掩蓋的越多;家長為孩子做的越多,孩子的優秀依靠家長的就越多;總之,家長關注的越多,孩子自我學習的越少。

第二殤:以別人為標準

我還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被過度關注的孩子,會很容易找到“評價者”。

當一個孩子被過度關注的時候,他的任何行為,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受到即時的反饋。

我很喜歡去遊樂場,在那裡,你會看到過度關注孩子的家長是如何表現的。

有一個孩子要攀爬繩子編織的網,我就聽到一個家長對自己的孩子說:“嗯,對的,就是踏出左腳,抬起一點點,好棒,然後踩上,成功了!然後,再抬起右腳,是的,就是這樣,也抬起和剛開一樣的高度,對的,不能高也不能低,很好,也踩上,太棒了!”

我抬起頭,看到一位媽媽一手扶著孩子的後背,一遍在指導、鼓勵孩子的每一個動作。

忽然,這位媽媽要接一個電話。於是,我就看到一個很搞笑的場景,就是孩子一直在那裡等媽媽打完電話。整個過程中,那個孩子一動也不動,就眼巴巴地等著。而他的身邊,比他的年齡小的多的男孩、女孩,都在自由地爬上爬下。他也不著急,就那麼靜靜地等著媽媽。

被過度關注的孩子,會很敏感地以“關注者”為核心,以“關注者”的標準為標準,自己的一切行為,都為獲得“關注者”的認可為目的。

他會在任何地場景中,去尋找“關注者”,家裡的父母,學校裡的老師。如果在很多場合,沒有明確的關注者,他就會無所適從,不知所措。

第三殤:以自我為中心

被過度關注的孩子,在“關注者”在場的時候,以關注者為中心;在沒有關注者的時候,他們會以自我為中心。

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他們被過度關注,所以,他們的很多願望,也都會得到滿足。長期以往,他們形成了一個思維定勢,就是我想要得到的,就應該被滿足。

在大學的時候,我們隔壁宿舍裡,有一位同學,非常的跋扈。基本上,什麼都要以他的意志為全宿舍的意志。

比如,他想早睡了,就要馬上關燈,誰也不許說話;他要想看小說了,就要亮著燈,什麼時候看完了才許熄燈。

剛到宿舍的前幾天,大家彼此都不熟悉,都想看看這個同學到底是什麼毛病。就聽他言談之中,自己在家裡那可是說一不二,什麼願望都可以得到滿足,從來沒有人違揹他。而且,他的父親很有勢力,連當地的其他人也都要讓著他。並且,還炫耀他來學校的時候,是坐什麼車來的,拿出了家裡給他帶來的東西進行顯擺。

可是,沒幾天,他就消停了。一是沒人搭理他,二是他打聽到同宿舍一位同學的父親是某市長,另一位的父親是將軍,而他的父親,其實只是一個小鎮的鎮長。

這個笑話,讓我們笑了很久。

在從事家庭教育的這些年裡,我也發現,過度關注的家長,會過度滿足孩子的願望,從而導致孩子自我膨脹。

這和家境並沒有直接的關係,有很多條件好的家庭,並不會“以孩子為中心”;而有很多條件一般的家庭,為了讓孩子未來有更好的發展,往往會“傾全家之力博孩子之歡心”。

所以,因為過度關注而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更多是跟家長的思維模式有關,而不是和家庭條件好壞直接相關。

而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人生中最大的困難就是很難交到真正的知心朋友,沒有人會支持他。

在我們剛剛進行的幸福教師成長計劃的課堂上,來自法國的哲學大師奧斯卡,會經常在課堂做一個測試。就是讓一位很自以為是不在乎別人反應的老師,預測一下他剛才講述的內容大家是否聽明白了。於是,巨大的差距就出現了:這位老師以為絕大多數都聽懂了,但現場的調查卻發現只有寥寥幾位聽懂了。

再說回大學的那位同學。大家剛開始觀察了他幾天,幸虧他馬上明白了形勢,即時收斂了——否則,大家準會收拾他的。

第四殤:自己寸步難行

被過度關注的孩子,往往表現出來的都是假象。

他們的聰明,他們的知識,他們的創造力,他們的意志力,都是在一個過度被關注的環境中產生的。而實際上,當他們來到真實的世界中的時候,往往不堪一擊。

這就是為什麼會出現過度關注的家長,對孩子的很多細節都瞭如指掌的家長,以為自己的孩子處處是優點的家長,會不肯承認自己的孩子在沒有自己關注的時候會表現得不好。

而這樣的孩子,一旦離開了那個環境,本來擁有的能力,也會被大打折扣。

現在的孩子,幾乎所有的時間都被填滿了,從起床開始,到學校裡上課,放學去各種培訓班興趣班,回家還有各種作業,睡前還要聽線上課程……他們,才是這個社會上最忙的人。

這些孩子,根本沒有隨便看書的時間——會有專門的書單給他們看;沒有亂塗亂畫的時間——家長馬上會給他們找美術的老師;沒有自己玩輪滑的時間——報個專業的訓練班吧……當然,也沒有給小夥伴講故事,更不用說自己發呆的這些看起來根本沒有用的時間了!

也就是說,孩子的任何愛好,一旦有了一個苗頭,家長就恨不得馬上幻想能夠考到級,拿到獎,去國外演出,考大學加分。

當然了,專業訓練之下,孩子的成績,無論是學習成績,還是特長成績,會很快提高。於是呢,家長也覺得,自己對孩子的關注,是值得的。

但是,這畢竟剝奪了孩子自己成長的空間,也剝奪了孩子自我學習的能力。

問題往往不會出現在家長過度關注的過程中,但是,當孩子不得不離開你的時候,比如上大學了,很多問題也就隨之而來了。

我們看到為什麼一個能夠考上名牌大學的學生,還需要家長專門在學校附近住下來陪讀——這就是家長過度關注的後果之一。

更多的家長,則是覺得自己以前看的緊,現在孩子考上大學了,自己的任務圓滿完成了,可以讓孩子自由飛翔了。於是,就大大的鬆了一口氣。

殊不知,問題才剛剛開始——被過度關注的孩子,已經忘卻了不被關注的時候該如何生活了。一旦周圍的環境突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們的心理往往會瞬間崩塌。

運氣好的,自己經過痛苦的煎熬,獲得重生。運氣不夠好的,造成或大或小的心理問題,伴隨終生。

最後,作為父母,我很想說幾句心裡話:

我們要給孩子什麼樣的東西呢,是為了滿足自己付出的心理,還是真正讓孩子離開我們之後擁有自我幸福的能力呢?

很多時候,我們很自私,自私到只為了讓自己顯得高尚,其實做了對孩子並不好的事情。

這個世界,並非是靠誰付出得多,來評價誰的愛就多的,而是要讓被愛者能夠感受得到,接受得到,能夠真正體會到生命的歷程和質感的,才是“有價值的付出”。

我們關注孩子,是因為我們愛他,關心他。但是,我們如果不認真地去思考,只是在這條道路上繼續狂奔,就會變成傷害孩子的人。

這,難道是我們想要的嗎?!

中國家庭的“過度關注”之殤: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沒人會支持他

___END___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