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百家姓》的6個問題

關於《百家姓》的6個問題

貌似熟悉,實則陌生

凡是中華子孫,大概沒有人不知道這8個字,“趙錢孫李,周吳鄭王”。也都知道,這8個字是出自一本書,叫《百家姓》,大家張口就來,非常熟悉。

但是,到底是不是真的熟悉?因為知道趙錢孫李的人很多,知道趙錢孫李後面接著周吳鄭王的也不少,再接下來呢?這和《三字經》是一樣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接下來呢?很多人都會一楞。面對浩瀚的傳統文化,我們面臨的最大困境就是貌似熟悉,實際上很陌生。千萬不要自以為是地認為,我們對祖宗的東西都很熟悉。讓我們一起先來回答幾個問題試試。

《百家姓》之前

第一個問題,《百家姓》究竟是一本什麼書?答案是:《百家姓》和《三字經》《千字文》一樣,都是童蒙讀物,而且是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最為流行的童蒙讀物,所以號稱“三百千”,《百家姓》就是當中這個“百”。《百家姓》集中了中華的姓氏,排列成四個字一句,供孩子們認字用,合轍押韻,朗朗上口。

第二個問題,類似《百家姓》的書以前有沒有?答案是:有。不僅有,而且有的是。在《百家姓》以前,有關姓氏的文字在甲骨文裡就有。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世本》,記載從黃帝到春秋這段歷史時期裡諸侯、大夫的姓氏、世系、居邑。世系就是你爸是誰,你爺爺是誰,你曾祖父是誰。居邑,就是居住地等等。可惜《世本》大概到了宋朝就不存在了。

全世界最重姓氏的,大概就算中華民族了,自然有很多這類書,有些還傳到了今天。比如,有一本叫《皇明百家姓》,是明朝的。大家可以想想,明朝的《百家姓》不會以趙錢孫李開頭了,以誰開頭?朱,因為皇帝姓朱。還有一本康熙年間的,叫《御製百家姓》,它以什麼開頭啊?開頭是“孔孟”。因為清朝的皇帝,要表達自己對儒家傳統文化的尊崇,所以拿“孔孟”開頭。另外,還有一些兄弟民族文字的《百家姓》,比如《蒙古字目百家姓》,用蒙古語。還有《女真字目百家姓》,用女真文。然而它們不是童蒙讀物,沒有成為孩子們的童蒙課本,所以就不夠流行了。

作者是誰

第三個問題,《百家姓》是什麼時候的書?最晚在宋朝。根據在哪裡?陸游。他寫過一首詩叫《秋日郊居》,詩後他寫下一段注:“農家十月,乃遣子弟入學,謂之冬學。所讀《雜字》《百家姓》之類,謂之村書。”到了農曆的十月,沒有什麼農活好乾了,農家的子弟就要去讀書了,就叫“冬學”。那麼在冬季學期裡讀什麼書?一本叫《雜字》,認字去吧。還有一本叫《百家姓》。你看,《百家姓》在南宋的陸游前已經成為村書了,農村裡都找得著,說明非常流行,所以我們說,《百家姓》最晚在宋朝就有了。

第四個問題,《百家姓》是誰寫的啊?答案是不知道。當然,不是絕對不知道,而是可以推測的。南宋有個人叫王明清,他在一部叫《玉照新志》的書裡面講《百家姓》是“兩浙錢氏有國時小民所著”。也就是說,五代十國的時候,有一個國家叫吳越——錢氏吳越國。作者應該是吳越國的一個小民。這個小民呢,是一個沒有什麼名氣的人,但肯定也是讀書人,不然不認字。還有,趙錢孫李,為什麼把這4個姓擱前頭,為什麼不找別的姓?

因為在當時,趙是宋朝的國姓,錢是吳越國的國姓。越王錢錫雖然割據一方,但是他不喜歡打仗,所以他告誡子孫,如果有一個了不起的人出現,投降就是了。他的後代有個子孫叫錢傲,是後來的吳越王,他執政時就納土歸降於宋。由於吳越國已經納土歸宋,所以趙排在第一。吳越國的國民非常感念老錢家,因為沒跟宋打仗,如果打仗,一片焦土,所以江浙這一帶的人都很感念錢王,因此錢放在第二位。

第三位為什麼是孫?因為孫是吳越王錢傲的王后家的姓。第四位為什麼是李?因為當時和吳越國毗鄰的一個國家是南唐。南唐誰有名啊?李後主啊。“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就是這位李後主的作品。北方宋朝姓趙,作者生活的地方吳越國姓錢,錢傲的王后姓孫,離作者最近的還有一個國家——南唐,姓李,所以《百家姓》開始是趙錢孫李。根據這個可以推斷,作者是吳越國人士。

《百家姓》的意義

第五個問題,《百家姓》和《三字經》《千字文》有什麼不同?《三字經》《千字文》一個字一個字排列出來,就是一篇文章。《百家姓》不一樣,它只是把每個姓給擱一塊兒。“趙錢孫李”跟“周吳鄭王”有什麼關係?沒有多大的關係,只是合轍押韻,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含義。

第六個問題,既然如此,為什麼《百家姓》會被選做蒙學課本?如果為了認字的考慮,可選的書多了去了。但是《百家姓》彙集的可不是一般的漢字,都是做姓氏用的漢字。這就不一樣了,以家族為中心,以血緣分別親疏,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之一。在傳統中國,姓比名重要,而且在古代,認字還有一個講究——禮節,比如咱們今天見面,雙方打招呼:您貴姓啊?免貴姓錢。怎麼寫啊?一下就露出你沒文化了,而且對別人極不尊重。所以小孩子儘早要把別人的姓給記牢、會寫,這就是禮節。一問您貴姓?張先生、張老師。您給我寫一遍?不用。所以選《百家姓》為童蒙讀物。

最後,我要強調一點,在中華民族大家庭裡,不是每個民族都有姓的,但是絕大多數還是有的。姓氏強調的是歸屬感、認同感和一種清晰的自我定位,當然非常重要。還有什麼比歸屬感、認同感更重要的呢?你是哪家的人?有比這個重要的嗎?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