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的作者可能不是宋朝人

珵素

《百家姓》、《三字經》與《千字文》合稱“三百千”,是我國古代主要的蒙學讀物。雖然三者都是用三、四字一句的韻文寫成,但《三字經》取材廣泛,天文地理、文學歷史無所不包,《千字文》對仗工整,極富文采,條理清晰,兩者都是古人精心佈局創作而成。與《三字經》、《千字文》相比,《百家姓》就顯得比較特別。《百家姓》收錄的是人的姓氏,全文都是由姓氏構成的,姓氏之外再無其他內容。不過《百家姓》只是供兒童閱讀背誦的,讓兒童對我國的姓氏有些印象便可,也不需要涉及過於專業的內容。

“三百千”是明清時期重要的童蒙讀物,其中《千字文》創作於南朝,《三字經》據說初創於宋,後經歷代文人修改、增補成了現代的樣子。《百家姓》的作者更為神秘,相傳是宋代錢塘地區的一位老儒編寫的,至於這老儒究竟是什麼人,為何要編寫這麼一部書,就沒人知道了。

《百家姓》的作者可能不是宋朝人

後人推斷《百家姓》是宋人作品的主要依據有兩個,一是宋代的筆記、詩文中提到過《百家姓》的內容,證明在宋代,《百家姓》已經是一部比較流行的作品了。

第二個依據就是《百家姓》的開篇兩句:“趙錢孫李,周吳鄭王。”有人認為,開篇提到的這幾個姓就是確定該書創作時間的關鍵。他們認為,“趙錢孫李”放在開篇,是因為這四個姓在當時比較尊貴:“趙”是宋朝的國姓,“錢”是吳越國國王的姓,“孫”是吳越國國王錢俶的正妃的姓,“李”則是南唐國主的姓氏。這是比較流行的說法。還有人補充說,“周吳鄭王”這四個姓也是吳越國國君的后妃們的姓氏。換句話說,《百家姓》開篇提到的八個姓,其中只有 “趙”和“李”與吳越國無關,而且將“趙”姓排在第一位也是迫不得已。

《百家姓》的作者可能不是宋朝人

不過這種說法也並非沒有疑點。其中最可疑的就是那五位后妃的姓氏。吳越國立國七十多年,前後有五位國主,《百家姓》的作者是依照什麼標準將某位國主的妃子的姓收入書中的呢?即便拋開“周吳鄭王”四姓不說,“趙錢孫李”四個姓放在一起也讓人覺得奇怪。

“趙錢孫李”四個姓中,最能讓人發揮想象的就是“趙錢孫”三個姓。畢竟“趙”很容易與宋朝聯繫起來,而確定了宋這個時間點,就比較好推斷“錢”姓與吳越國的聯繫。再由吳越國聯繫到吳越國最後一位國主的后妃孫氏,對“趙錢孫”三姓的解讀就完成了。比較麻煩的就是“李”姓。南唐與吳越的關係並不好,一是南唐國力勝過吳越,因此始終威脅著吳越的安全,兩國之間衝突不斷。再者,吳越一直奉中原政權為主,多次與中原王朝合作夾擊南唐。特別是北宋全力進攻南唐時,李煜懇求吳越能夠和南唐共同抵抗宋軍,結果吳越國國主不為所動,為討好宋朝皇帝,在支援宋軍上極為賣力。試想,如此情況下,一個心懷吳越國的儒生,又怎麼會把南唐皇帝的姓氏與吳越國國主的姓氏放在一起?

《百家姓》的作者可能不是宋朝人

總之,將《百家姓》的作者確定為宋初錢塘地區人,並不是像某些人說的那樣是確定無疑的事。恰恰相反,這一觀點本身就值得商榷。而且,前幾年從敦煌整理出的一批蒙學課本,進一步證明,《百家姓》的創作時間要早於宋。

敦煌是絲綢之路的重鎮,敦煌莫高窟始建於十六國時期,到宋元時期逐漸結束。隋唐時期是莫高窟最為興盛的時期,從北宋開始洞窟修建逐漸停止。而且,安史之亂後,敦煌地區就不再受中原地區管理。但就是在這裡,人們發現了兩份《百家姓》的殘卷,其內容與中原流行的《百家姓》內容基本一致,而且其中一份的開篇也是“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學者判斷這些殘卷的都屬唐代。換句話說,以“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開篇的《百家姓》很可能在唐代就已經出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