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大战如此重要,刘备却偏偏不带上诸葛亮,为何?

用户65219092966


夷陵之战中,刘备的主要谋臣猛将诸葛亮、赵云、马超、魏延都没有出动。当时,魏延扼守汉中。汉中是益州的门户,刘备对镇守汉中的人选十分重视,最后看上了魏延。而赵云坚决反对用兵东吴,因此夷陵之战时,他留驻江州(今四川重庆市)。“先主失利于秭归,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可见并非赵云个人留下,他统率的部队亦没有参战。马超这时领凉州牧,同样负有防御曹魏的责任,马超的人马也不便抽动。刘备东下前,曾命张飞率部万人为前锋。诸葛亮此时镇守成都。刘备初进益州,顿兵坚城时,立刻把诸葛亮从荆州调来;夷陵惨败后,却直到临死时才把诸葛亮叫到永安嘱托后事。所以如此,关键在于“镇守成都”是艰巨的任务。益州本土势力强烈排外,曾两次叛乱。夷陵之战距刘备得蜀虽已七年,但他们的反抗并未停止,益州代表人物彭漾则企图煽动马超兵变,和他里应外合,一举推翻刘备。当刘备夷陵惨败,诸葛亮前往永安,成都空虚,汉嘉太守黄元就发动了叛乱(汉嘉郡治离成都一百公里左右)。凡此种种,说明诸葛亮镇守成都,没有相当的兵力是不成的。


光明大先生



举国东征,带上一只猪不会很累?


995584474522148577


在夷陵之战中,刘备不带诸葛亮,甚至是赵云,表面上看是因为他俩反对刘备东征孙权,但真实原因,显然没这么简单。首先,诸葛亮所擅长的,并不是军事和谋略,虽然演义里将诸葛描述得几乎是神机妙算和足智多谋,但历史上的诸葛亮,显然没有这个能力,他真正所擅长的,是内政和后勤。

刘备举全国之兵东征孙权,如果带上诸葛亮,对他军事上的战略战术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帮助,反而会影响他后方的稳定和军队的粮草后勤。一切是显而易见的,当时的蜀汉内部,许多人是非常反对刘备东征孙权的,尤其是益州本地的利益集团。对于他们而言,东征孙权,意味着要将益州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源源不断的调往前线,说通俗点,就是把益州当地老百姓和豪门贵族家的男丁、余粮都征集到前线作战。

在这种背景下,换做你是益州本地人,不管你是普通老百姓,还是豪门大户人家,你会愿意将自己家的儿子送上战场,把自己家的粮食贡献出来吗?

如果刘备把诸葛亮带在身边,就意味着整个益州地区没有一个得力的刘备嫡系成员坐镇,也就是说,留守在成都的军政大佬,几乎都是益州集团的成员。在这种背景下,你觉得益州的军政长官和豪门大户还会老老实实筹集粮草吗?或许他们不敢明着拒绝和对抗刘备,但他们只需要在筹集粮草或运输的过程中磨点洋工,刘备大军就会很容易陷入被动的局面。

更不用说,益州境内一直都有各种反叛势力存在,即便当年刘备亲自坐镇成都时,他们都是一副蠢蠢欲动的模样。后来在刘备兵败夷陵后,他们干脆直接起兵造反。据史书记载,刘备兵败后,先是黄元反叛,后来是高定反叛,再后来是雍闿反了,再后来是朱褒造反,这还不算南中少数民族的叛乱。

假如当时成都没有诸葛亮这种刘备嫡系大佬坐镇,益州的反对派势力恐怕会更加嚣张,到时候鬼知道益州会乱成什么样子?至于刘备的下场会不会和关二爷一样,恐怕真的只有天知道。也正因为如此,刘备在东征孙权时,才特意把诸葛亮和赵云留下来,他俩一文一武,一个主持朝政,一个控制禁军,又都是刘备的嫡系成员,足以保障刘备大后方的稳定和安全。


我是赵帅锅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这场战役由刘备御驾亲征,但是没有带上诸葛亮。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刘备这次出征东吴是“以怒兴师”,恃强冒进,无论诸葛亮如何劝阻都不行。当时吴国偷袭荆州,俘杀关羽,刘备闻之大怒。无论从战略上讲(二路出兵),还是从道义上讲(为弟报仇),刘备都是要夺回荆州的。只不过,当时荆州已失守,而蜀汉政权也建立未久,更重要的是在内部稳定,需要休养生息。诸葛亮也是考虑及此所以劝阻,但是刘备不听,于是,刘备在愤怒之余,也没有带反对东征的诸葛亮。

第二,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环境变了,这时候的蜀汉是一个国家,而非当年还是流寇形式的作战,需要一个稳定的后方。诸葛亮这时被拜为丞相,需要辅佐太子,以稳定后方,并为前线提供足够的军马和粮草。这种重任,也只有身为丞相的诸葛亮才能够担当。

第三,诸葛亮并非将帅之才。陈寿在《三国志》里,对诸葛亮有这样一番评价:“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可以看出,诸葛亮长于治国,而非行军打仗。《三国演义》过于神话诸葛亮在军事上的才能。所以,刘备没有带诸葛亮出征,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第四,刘备对自己过于自负。要知道,刘备在当时是一等一的英雄,连曹操都称:“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他和关羽犯了同样的毛病,对东吴过于轻视,此时周郎已死,在他眼里,东吴不足为惧。他一生戎马倥偬,得知东吴大将是陆逊,更是藐视其为一书生。这种自负,让其也没有带诸葛亮随征。


国家人文历史


按演义来说,刘备之所以不带上诸葛亮,首先是诸葛亮反对刘备东征。刘备东征,是蜀汉内部分歧争议相当大的一次战争,所以刘备带去的都是赞同东征的,留下的是反对东征的,赵云就没带去。

其次,刘备自恃兵力强大,拥有75万大军,还有猛将黄忠、关兴、张苞等。而东吴方面,当时周瑜、鲁肃、吕蒙都已经去世,留下的一群将领如韩当周泰等,在三国演义前期没什么表现。真正很牛的是陆逊,但那时候陆逊还深藏不露,刘备很看不起他。也就是说,在刘备看来,自己凭借强大兵力,要扫平东吴是并不难的。实际上演义中,夷陵之战前期,刘备确实也是势如破竹,接连击败了孙桓、韩当、周泰等,歼灭数万吴军,杀死潘璋、甘宁、谭雄、李异、谢旌、马忠等吴将,更凌迟了糜芳、傅士仁、范强、张达等。换言之,如果没有陆逊,刘备确实可以很容易地扫平江东。既然如此,他当然就没必要带上诸葛亮了。

而在历史上,并没有真正记载诸葛亮反对刘备东征的文字(倒是赵云确实有明确劝谏)。刘备之所以不带诸葛亮去东征,则是属于正常的分工。历史上的诸葛亮在刘备手下,并不是拥有全权的军师,而是负责后方镇守的丞相人才。单论带兵打仗,刘备是在诸葛亮之上的。另一方面,刘备这么大规模的征战,当然需要一个可靠的人帮忙镇守后方,调度后勤,这个任务就是诸葛亮来干。在汉中之战对付曹操的时候他们就是这样分工的。现在夷陵之战对付东吴,当然也是这样分工的了。


巴山夜雨涮锅


这个问题的逻辑基础是如果诸葛亮在,刘备就不会被陆逊火烧连营!但即便诸葛亮在,也无法对付陆逊的坚守问题,能提出的策略也只有两个:

1、和刘备一样连营600里;

2、退军回蜀中,改天再打。


首先比较一下:刘备和诸葛亮谁的军事才能高?

其实这个答案很简单,事实也非常清楚——在军事作战经验上,刘备强出诸葛亮不少;诸葛亮只能在军事谋略上胜过刘备。

在刘备在世时,率兵作战的主帅从来都是刘备,诸葛亮都是以军师、智囊团的角色存在。尤其在战略蜀中之后,诸葛亮更多转向治理的角色而非军事在作战,这就是为什么刘备夺取汉中时,诸葛亮不去而是法正去的原因。

刘备和诸葛亮,是属于互补性的团队,就如同刘邦和萧何一样。如果刘邦在占领关中后就死去,萧何也无法击败项羽再次一统。这是非常明显的事实。因此,诸葛亮的北伐,其实是顶硬上。

其实,刘备死后,诸葛亮若是委任魏延为北伐主帅,比诸葛亮自己亲率大军,无论是对蜀国的影响还是作战效果可能更好。原因有二:

1、魏延是五虎大将,作为北伐元帅,合情合理;而诸葛亮也可以专心治理巴蜀,让北伐对蜀汉的影响尽量减少;一文一武,让蜀汉的持续力更好。

2、魏延作为主帅北伐,曹魏对此的重视程度,和诸葛亮倾国来攻就有很大的不同。这样因为曹魏不够重视,反而能够让魏延获取更多的战功,甚至可能夺取关中。


刘备为什么不带诸葛亮去攻打孙吴

原因刘备在自己即位后任命诸葛亮为丞相时就已经说得很清楚——诸葛亮要治理蜀中,没有空,也分不开身去参加——治理蜀中的重要性丝毫不低于攻打东吴,甚至更重要,而刘备对此也清楚:

“朕遭家不造,奉承大统,兢兢业业,不敢康宁,思靖百姓,惧未能绥。於戏!丞相亮其悉朕意,无怠辅朕之阙,助宣重光,以照明天下,君其勖哉!”

刘备自勉“惧未能绥。於戏!”——一点懒都不能偷,同时对诸葛亮治理蜀中寄予众望:“助宣重光,以照明天下,君其勖哉”

额外话:看到了这个“於戏”,我想起自己的方言对儿戏的读音:yuhei,和於戏的读音差不多。因此,个人觉得於戏,就是一个名词,用于加重语气的助语。和“呜呼”一词类似。

刘备从一开始就是参军,戎马一生,率兵打仗已经融入刘备的血液之中。历史上的刘备,并非《三国演义》中那个斯斯文文的形象,而是一个豪气但内敛的人。

诸葛亮治理蜀中,不能分身,加上刘备自己也是百战的将军,因此攻打东吴,诸葛亮去不去,对于刘备或者诸葛亮自身而言,都不成问题。作为桃园三结义的老大,你以为刘备的军事能力比关羽、张飞差吗?


夷陵之战刘备失败的构建在于关羽荆州水军的覆灭

赤壁之战、襄樊之战、夷陵之战,这三个战争都和水军有着非常密切而重要的关系。赤壁之战中,投降曹操的部分荆州水军,难敌刘备所拥有的荆州水军(即关羽所部)和孙吴水军的联合。襄樊之战,关羽将江陵防守的水军抽调北上到汉水,意图隔绝襄阳和樊城的连通,从而攻占襄阳;即便是被吕蒙偷袭攻下将领,关羽的水军依然还存在,最后由于荆州大部分的投降,导致水军溃散,关羽最终失败。

没有了关羽这支精良的荆州水军,才是夷陵之战刘备失败的根本。

根据《三国志 先主传》中"镇北将军黄权督江北诸军,与吴军相拒於夷陵道”和其他史料制作了蜀汉和东吴夷陵之战的形势图:

黄色是江北的黄权军,绿色是江南的刘备军,陆逊等东吴军据守在图中的两个图标中,紫色线是东吴水军。

刘备的战术是顺江两岸而下。应该会有人好奇,刘备为什么一定要和陆逊耗在夷陵半年的时间呢?为什么不继续顺江而下攻打江陵。如下图:

从上图看,刘备只差一步,就可以到达江陵,进而收复荆州。就凭刘备带着荆州百姓渡江逃难的表现,刘备一到荆州,荆州肯定纷纷投降刘备。

一步之差啊!刘备为什么和陆逊在夷陵这个山旮旯里相持半年,而不是去到荆州这个平原上呢?这个问题很重要,也说明了刘备战败的根本原因——没有水军!

纵观历史,巴蜀从来没有有过水军的记录。因此蜀汉在关羽的荆州水军覆灭后,就很难组建能和东吴水军抗衡的水军了。

没有了水军,刘备大军就不能越过陆逊所在的夷陵而过——因为水军可以为陆逊输送人员和粮草,也可以阻隔刘备和黄权两军的通讯,更能组织两军的渡江。如果刘备有水军在,就可以让黄权围困陆逊,自己就可以率军东下攻打江陵,收复荆州。

因此,刘备只有在夷陵击败陆逊这个选择。只有击败陆逊,才能去除东吴水军,才能够渡江攻打江陵等荆州土地。

当然,刘备也可以只攻打江南部分的荆州土地,不和东吴水军作战。但这个做法,就不符合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目标。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有两个目标:

1、为关羽复仇,守护自己的义气的名声;

2、更重要的是,打破当时人们认为蜀汉弱小的形象(“众议咸云:"蜀,小国耳,名将唯羽。羽死军破,国内忧惧,无缘复出。"”),打出强汉的形象。在这个目标之下,获取荆州土地,甚至部分土地,并不是那么的重要。击败东吴,重塑蜀汉形象,才是刘备最想要的。即刘晔所说的“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

如果只是想要收复荆州土地或者部分荆州土地,刘备就不会亲征,只需要派黄权等几路人马攻打即可。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夷陵之战中刘备的用人之谜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为大家带来夷陵之战的八卦分析。前两期我们指出了蜀国发动这场战争是必要而迫切的,而蜀国内部的核心集团至少是不反对的,那么为什么在这么关键的一战中,诸葛亮和赵云都没有在最前线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一下刘备在夷陵之战中的用人之谜。

夷陵之战中双方参战的主要将领名单如下:

吴国:陆逊、孙桓、朱然、潘璋、徐盛

蜀国:刘备、冯习、张南、傅彤、吴班、黄权

可以看到,吴国的高级将领基本都参与了,而蜀国方面,我们熟悉的马超、魏延、诸葛亮、赵云都没有参加。这里说明一点,黄忠此时已过世,而张苞关兴的问题大家可以参考《蜀国的衰亡或源于“不孕不育之症”》一文,这二人在历史上是没有多少表现的。我们刨除这几位演义里面出场的主要将领后,再来说明马超等四人的问题。

马超未参加此战,一般被认为是要防御北方的魏国,并且不受刘备信任。这两点都有一定的道理,此外马超此时的身体可能已经不太好了,夷陵之战开始于公元221年,而马超在公元222年末去世,并且从其《临没上疏》可以看出其晚年心绪可能很有问题,因此马超可能已经不适合远征了。

魏延不参加此战,原因很明显,作为汉中太守的他要坚守蜀国的北线防御。

那么诸葛亮和赵云为何没有前往夷陵之战的前线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诸葛亮的问题。刘备在世之时,诸葛亮直接参与军事战斗的记录只有一次,即是刘备伐蜀围攻雒城时,与张飞赵云共同入蜀。除此之外,诸葛亮通常都是坐镇后方,为刘备筹措军饷、管理内政,这一点与曹魏的荀彧是很相似的。而与张飞赵云入蜀,除了支援刘备外,可能也有使其处理蜀地占领区域政务的考虑吧。因此夷陵之战中,诸葛亮留守成都,稳固后方,这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并且此时蜀国内部的反对派还是很多的,比如夷陵之战后,汉嘉太守黄元就发动叛乱,而诸葛亮也很好的处理了这次危机。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赵云的问题。夷陵之战中,从严格意义上说,赵云是参加了的。只不过其职责是总督江州军务,筹措军粮。这其实也是很重要的责任。江洲作为蜀国的战略要冲,向东可以接应永安方向的战斗,向北可以抵御魏国的入侵,向南可以威慑南中地区的少数民族。

因此必须要有值得信赖的人来驻守。而以当时的情形来看,赵云未必是最佳人选,但对于人才凋零的蜀国来说,却是唯一可用的人选了。

实际上,如果我们将吴蜀在这一战中战略部署和人员配置做对比,我们发现魏延、诸葛亮、赵云这三人所做的工作与孙权在吴国所担任的责任是相似的。

那么在人员如此匮乏的情势下,刘备为何还敢于发动这场战争呢?原因有三:

第一、对自己军事能力的自负

刘备对自己打仗的能力是非常自信的,事实也确实如此,他亲自率兵打下了蜀国的每一寸土地。在刘备心里,军事上能和自己有一拼的估计就只有吕布、曹操等几个人。而这种自信到他的晚年可能已经变成了自负,因此他觉得只要自己还能上战场指挥,就没有不能打的仗。

第二、对吴国武将群臣的蔑视

这一点也是很奇怪的一种现象,蜀国从刘备到关羽,似乎始终觉得东吴没人能打仗。孙策周瑜死后,他们的这种错误认识就更根深蒂固了。刘备对吕蒙还稍有忌惮,而吕蒙一死,他就更觉东吴朝中无将了。

第三、对自己提携的“荆州系”青年将领的自信

这一点是支撑刘备敢于发动这场战争的最重要原因。参与此战的主要将领,冯习、傅彤、张南等都是从荆州开始跟随刘备的,吴班也算是刘备的小舅子,黄权也是刘备极为看重之人。这些人既是刘备了解也是刘备信任的人。

我们总被演义或游戏中的一些设定所迷惑,理所当然的认为黄忠魏延能力强,冯习傅彤之流不过三四流的将领,但实际上,没有入蜀和汉中之战,黄忠魏延也不过籍籍无名之辈。武将们的名声、战功都是亲冒矢石、浴血奋战而获得的,而没有所谓天生的名将。若夷陵之战蜀国取胜,或许冯习、傅彤等人就会成为新的“黄忠”、“魏延”,封侯拜将亦未可知。

纵观刘备一生用兵,每逢出征,往往都是亲率一军冲锋,留信任之人据守后方,而刘备也敢于在战争中拔擢新人。

因此,夷陵之战中,刘备的用人是符合其一贯作风的。冯习等人虽然没有在这场战争中功成名就,但也都没有出现太大的错误,而他们最后的死节,也算没有辜负刘备的信任吧。而对于蜀国而言,如果这一仗必须要打,人才选择范围又比较狭窄,那也就不能唯结果论的讨论刘备在这一战中用人的对错问题了。

那么,如果刘备在这一战中的用人并没有太大的纰漏,那么刘备为何会在这一战中败得这么惨,陆逊又是怎样战胜了连曹操都忌惮的枭雄刘备呢?请继续关注公众号“工学博士三国考”,我们将继续为大家带来精彩内容。


孙博士侃历史


刘备出征,后方总需要重臣留守,只有刘备十分信任权力也很大的诸葛亮是合适人选。



特别要说明的是,和演习中不同,史书并无诸葛亮谏言反对刘备东征的明确记载。

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住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在法正的传记里记载,刘备东征惨败后,诸葛亮说法正不死的话,能劝阻刘备不要东征,即使东征,也不会惨败。

(法正)


从这段话,诸葛亮应该是反对刘备东征孙吴的,但没有刘备出兵时诸葛亮反对的记载。明确反对刘备东征的蜀汉重要人物只有赵云,黄权则是要求自己出兵先试探孙吴,刘备在后方坐镇。

刘备东征孙权的决定,是得到了蜀汉大部分高级干部赞成的。刘备集团的核心干部,多数是荆州人士,他们对打回老家自然有很高热情。诸葛亮则是荆州派的首领,直接出面反对打回荆州老家以其身份很难。历史上诸葛亮应该也没有明确反对刘备东征。

法正则是关中人,属于跟随刘璋父子入蜀的东州派。法正不用顾忌荆州人,活着的话出面反对刘备东征没顾虑。法正有很高才略,和刘备关系也很好,刘备对其言听计从。即使刘备东征,带法正一起的话,也有可能避免历史上的惨败。


仁勇校尉


头条负责人有一次要出国搞旅游,还说什么搞旅游途中可以做很多生意赚很多钱!由于头条负责人平时是生意的,经常在外闯荡(充其量只在本省),平时头条负责人都是他爸和他一起出去的,这次出国旅游居然还说可以做生意?这是哪根哪呀!因此头条负责人的老爸极力反对!说你出国我就反对!别提做什么生意了!最后头条负责人说我现在长大了!也办了很多事!你再反对我也要出国一下!也要自力更生!说后便整装收抬走了!头条负责人的老爸气得直瞪眼!唉!你长大了也不听老爸的话了!这哪根哪呀!怎么刘某带上诸葛亮呢???头条负责人的题材都走味了!毫无意义!!!


非相过河


夷陵之战刘备是打孙权,孙权一度被诸葛亮视为盟军,在诸葛亮的眼里,曹操才是他们共同的敌人,所以,当刘备提出来打孙权的时候,诸葛亮是不同意的。这也就是刘备不怎么待见诸葛亮的原因。

当时刘备比较倚重的谋士是法正和庞宠,可是,这两个人偏偏在打夷陵之战的时候,就已经死翘翘了。刘备账下的重要谋士,也就剩下诸葛亮了。

既然诸葛亮不赞成他,他当然有事也不带上诸葛亮了。

刘备为什么要急于和盟友孙权打仗呢?

因为关羽在败走麦城的时候,被孙权给杀掉了。关羽在败走麦城前,是为刘备守护着荆州这个地盘的,关羽一死,这下好了,整个荆州都是孙权的了。

对于刘备来说,自己死了弟弟,还失去了土地,这个仇他不报的话,他怎么能咽的下这口气去呢,所以,他集结好大军后和张飞约定好一起来伐吴。

可是,张飞并没有来的急和刘备集合,他就被自己的部下给杀了。

刘关张兄弟三人,已经有两人阵亡了,就剩下刘备一个人了。刘备必须要去干掉或者说是收回荆州,毕竟这里本来就是他的地盘。

当时刘备率领了五万大军来到吴国,吴国这边是派了书生陆逊来应战的。

陆逊这个人,本就是一个书生,甚至之前刘备连他的名字都没听说过,再加上陆逊率领的人马和自己差不多。刘备断定自己打败陆逊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可是,刘备真的小看了陆逊,陆逊可是一位儒将,谁要是小看他,谁就等着倒霉吧。

陆逊知道刘备报仇心切,他此次前来肯定是锐不可挫。

面对这样的现状,陆逊选择的是避其锋利,只是小规模和他作战,并不发动大的战争,他是想先消耗掉刘备的锐气。

刘备可是等不及的,他开始派先锋去陆逊大帐前挑衅,大骂陆逊缩头乌龟,但是,陆逊就是铁了心,无论你如何骂他,他自是不出营,不应战。

起先一直都是刘备占有主动权,可是刘备毕竟是来攻击的一方,他这边随着时间的推移,士兵的士气渐渐的也消沉了下去。

再加上到了夏天,天气越来越热了。

当时他们是在长江边上打仗,那个天气士兵真的受不了了,再加上人家陆逊根本就不屑于他们,他们也是没办法。

在极其无奈的情况下,刘备只能命令水军,把营寨建在密林当中,毕竟这里风大凉爽,在这里可以避过炎热的夏天,等到秋天天凉了,再去打陆逊。

就这样刘备的大军,在密林里安营扎寨了有二三百里地长,还是作一字式展开,这个情景,就如同当年曹操赤壁之战时连在一起的战船。

陆逊这边不应战的做法,被他们自己人很是看不起,毕竟敌人都上门来骂娘了,陆逊根本不敢应战。当时陆逊的手下都是对他大家指责。

可是,对于这些流言蜚语,陆逊是毫不在乎。

当他看到刘备的大军在密林的两百多里地的范围内驻扎了几十座大寨的时候,他意识到机会到了。

于是,陆逊开始召集部下,趁着夜色,举着火把去烧刘备的军营。

就这样第一个,第二个......。

几十座刘备的军营全部燃烧着了,刘备的士兵烧死了大部分。刘备也是狼狈的逃跑,就在逃到白帝城的时候,他生病了,而且是很重的病,他意识到自己大限已到了,所以,他赶紧把诸葛亮叫到白帝城来托孤。

陆逊这边,因为他打了一个大胜仗,他的那些部下对他佩服的更是五体投地。没想到仅仅用火,就轻而易举的打败了刘备的大军。

至此,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势,已经牢牢的不可逆转了,刘备一死,诸葛亮开始在蜀国撑起了一片天,他开始用智谋和孙权,曹魏来周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