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學的糾正乳頭混淆?

如何科學的糾正乳頭混淆?

前幾天朋友打電話來哭訴,因為生產後沒有奶水,臨時用了奶瓶餵養,結果寶寶現在只吸奶瓶,再也不喝母乳了。她很傷心,即使奶水很好,每天也只能用吸奶器將奶水吸出來,然後用奶瓶餵養。這就是常見的乳頭混淆現象。

如何科學的糾正乳頭混淆?

為什麼會出現乳頭混淆?

  • 對於嬰兒來說,吸乳頭的難度大於吸奶瓶。吸奶瓶時只需要寶寶吸入就可以了,利用負壓很容易將奶水吸入。吸吮乳頭時,需要舌頭和下顎配合擠壓乳暈才能順利吮吸母乳。很多剖宮產的媽媽,生產後不能及時讓 寶寶吸吮乳頭,寶寶第一時間習慣了奶嘴,產生乳頭混淆。

  • 奶嘴的長度利於寶寶吸吮。如果你是親喂的媽媽你會發現,在吸吮前,寶寶會張著小嘴在空中“找”,這是寶寶飢餓的典型表現,在離媽媽乳房很近時會張大嘴努力含住乳頭,經常會幾次之後才會順利進食。但進食一段時間,寶寶因為休息短時間吐出乳頭,細心的媽媽會發現,乳頭變的比吸吮前長,此時寶寶休息結束,再次吸吮會非常順利。而奶瓶上的奶嘴長度是固定的,明顯長於未哺乳時奶頭的長度,寶寶很容易“上手”。

  • 媽媽乳頭內陷或過短都會使寶寶吸吮過程變的困難。

  • 奶瓶中奶水的流速快於親餵奶水的流速。

  • 母乳有奶陣,需要等待間歇。

  • 寶寶性格急躁。並不是每一個寶寶都是天使寶寶,也有那麼幾個寶寶一旦用了點力氣吃不到就開始哭鬧。我朋友的寶寶就屬於這種類型的寶寶,她也採取過強硬措施,餓著他,但寶寶依然拒絕吸吮乳頭。

如何科學的糾正乳頭混淆?

如何避免乳頭混淆?

  • 產後及時親喂。如果順產,在寶寶出生後半小時內吸吮乳頭,刺激乳汁分泌。剖宮產的媽媽也儘量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及時親喂。在母乳還未產生階段,可以用小勺餵奶粉給寶寶吃。

  • 樹立親喂的信心。停用安撫奶嘴、奶瓶等。每一個媽媽都要堅信自己是可以親喂的,不要耳根子太軟,被周圍人的各種說法淹沒,畢竟母乳親喂最簡單,不用吸奶、溫奶、餵奶、刷奶瓶,可以給寶媽很多休息的時間,也可以增加母嬰親密關係。

  • 對於性格急躁的孩子,在它不是特別飢餓時就嘗試乳頭親喂。

  • 乳頭扁平或者內陷的媽媽可以試用乳頭扁平矯正器。平時媽媽要多捏乳頭,網上有拉長乳頭的手法介紹。

  • 對於很難糾正的只喝奶瓶的寶寶,可以嘗試乳旁加奶器。美德樂還有模擬親喂的奶瓶,不用力吸就吸不到奶水,也可以嘗試一下。

  • 增加母乳量。即使寶寶不吸吮乳頭,也要按照規律用吸奶器將母乳吸出。飲食上多攝入湯水,優質蛋白,均衡飲食,提高母乳產量。

  • 哺乳姿勢要正確。

如果你嘗試和各種糾正乳頭混淆的方式,並且堅持了,還是沒有任何改善。你也不要沮喪,畢竟好的心情對媽媽和寶寶都是重要的,親喂並不是唯一的哺乳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