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蒙離婚被噴,劉強東性侵被同情,這個世界怎麼了?

就在昨天,咪蒙離婚和劉強東性侵事件同時上熱搜。同樣是影響不太好的事件,可奇怪的是,網絡上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口吻,先來看看對咪蒙離婚的評價:

咪蒙離婚被噴,劉強東性侵被同情,這個世界怎麼了?

咪蒙離婚被噴,劉強東性侵被同情,這個世界怎麼了?

咪蒙離婚被噴,劉強東性侵被同情,這個世界怎麼了?

咪蒙離婚被噴,劉強東性侵被同情,這個世界怎麼了?

咪蒙離婚被噴,劉強東性侵被同情,這個世界怎麼了?

再來看看劉強東性侵事件:

咪蒙離婚被噴,劉強東性侵被同情,這個世界怎麼了?

咪蒙離婚被噴,劉強東性侵被同情,這個世界怎麼了?

咪蒙離婚被噴,劉強東性侵被同情,這個世界怎麼了?

面對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我真的只能呵呵了。

1

先看咪蒙離婚事件

咪蒙的毒雞湯,曾經我也喝了一些,我並不認同她的三觀,更何況,她的爆文根本不存在所謂的三觀。她只是靈敏的嗅到了女人們內心不敢或者還沒意識到的那份情緒。

咪蒙離婚被噴,劉強東性侵被同情,這個世界怎麼了?

我有一個好朋友,是咪蒙的鐵粉,我曾問她為什麼喜歡咪蒙,咪蒙的東西幾乎都是沒有營養的“垃圾食品”,可她告訴我:“人啊,不用總是吃一些有營養的食物,偶爾放縱一下口欲也可以啊!咪蒙的文章,看了就是爽,沒別的原因。”

這也許就是咪蒙篇篇10w+的原因,她精準的定位了受眾人群,她的粉絲85%都是女性。而她的文章,都是極其能夠撩人情緒點的。

她能夠迅速又深刻的洞悉到女性的情感,拿捏得非常到位,點到即止。咪蒙,替她們表達出了她們內心想說又不敢說的話:

驚喜就是,你用你獨有的方式,愛著我。

一個女人,在自己不愛的人面前,是更容易得體的。

我愛的男人,必須是剛烈掛,沒有前女友來糾纏,不跟女同事搞曖昧,不屑與小女孩玩哥哥妹妹的姦情。他要對全世界其他女人狼心狗肺,只對我一人掏心掏肺。他必須符合現代老公的最高標準:帶得出去,帶得回來。尤其是後四個字,它意味著一個男人能給人多大的安全感。

當你暗戀一個人的時候,他展現給你的,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友善,也是驚喜啊。

新媒體時代,一個能火的情感博主,一定就是咪蒙這樣的:她的每篇文章都不在表達自己,她也不在乎什麼三觀、什麼對錯,她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替讀者表達了讀者自己。

所以啊,咪蒙受眾及其準確。再毒的雞湯,喝起來也是美滋滋。

然而,一旦離婚,人設崩塌。很多網友說:一定是她老公看她的毒雞湯看得太多了。據一些有限資料,咪蒙和她老公青梅竹馬,很多年的感情。也許他們的感情和咪蒙的“毒雞湯”也許並沒有太大關係,我能做的一個靠譜的猜想:只能是,咪蒙為了贏得大量女性讀者,深諳她們內心那些無法表達的小情緒,在某種程度上,咪蒙把自己變做所謂的“女權”,贏得越來越多女性讀者的同時,卻丟掉了自己婚姻。

然而,離婚這件事,真的沒有什麼好噴的。人生在世,愛恨情仇,每個生命都在經歷,並不能因為她是一個情感博主,就沒有權利和義務經歷人生的這些挫折。

只要是人,就具備人的屬性。

愛情來的時候,甜蜜美好;愛情走的時候,揮手拜拜。

也許此生不見,但曾經的相愛確存在得真切,那些人生中的美好時光,永遠不該被否定。

因此,咪蒙離婚這件事,希望大家理智看待。在心理學的層面上來看,任何一件壞事存在的同時也是當事人的生命的資源;而任何一件好事存在的同時也可能變做當事人的障礙。

舉個例子,當一個人衣食無憂過上比較富裕的生活的同時,他可能會失去對人生、對未來、對理想的追求和努力。

所以,只能祝福咪蒙一路走好吧。敢於冒著人設崩塌的危險,做出離婚這個決定,本來就是需要很大勇氣的,從這點上來說,她不但不應該被噴,還是值得被讚的。

2

再看劉強東性侵事件

劉強東在美國被應召的蔣娉婷認出來了,她要價百萬美元,遭到劉拒絕後,蔣女士報警,劉隨即被抓,目前事件的真偽還需進一步核實。

咪蒙離婚被噴,劉強東性侵被同情,這個世界怎麼了?

也有網友表示:蔣聘婷並不是事件女主角,劉強東涉嫌性侵的其實是一個女留學生。而這位蔣聘婷出生於88年,其實跟劉強東沒有關係,就是蹭熱點的一個網紅,重慶人,選美落選後做瑜伽模特,拍拍寫真,做做網紅,並不是什麼大學生,人稱奶牛妹妹。

明尼蘇達州法律,對性侵犯做了「五等分類」,嚴重者可屬重罪,從同意觸摸到暴力侵犯,都屬於「性侵行為」。目前,劉強東案件的程度性質尚不明瞭。不過,這已經不是劉強東第一次被牽涉進性侵案件中。就在今年7月末,澳大利亞媒體就爆出劉強東捲入了一起發生在其悉尼豪宅內性侵案。

儘管如此,劉強東在網絡上仍然獲得一片支持聲,大多數網友選擇相信劉強東的人品,正如本文開頭的截圖。

對比一下咪蒙離婚,同樣是公共人物涉及私人生活的事件,為何截然不同的兩種聲音?我在微博上意外刷到這條評論,至我截圖時候,點贊過萬:

咪蒙離婚被噴,劉強東性侵被同情,這個世界怎麼了?

沒錯,這個世界就是存在兩種聲音。每個人有每個人的三觀,然而集體潛意識裡對於人性和道德有著根深蒂固的不同認知:有人離婚,活該!有人捲入性侵案,太可憐了。

雖然,我並不完全認為這就是大家對待男人和女人的差異,除此原因之外,還有恨大一部分,是網絡跟風:看到別人這麼評價,於是我也就認為這件事理所應當就是這樣了。

這個因素,也是造成網絡聲音一致性和統一性的原因。

不管怎樣,希望每位看客,都能從理智和客觀的角度去看待這些事件,畢竟,如果你不小心把自己不肯接納自己的那部分投射在了某公眾人物身上,那麼,對你自己人生的成長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