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水」理論的實踐——調治高血壓和小兒腹痛各一則

“氣血水”理論的實踐——調治高血壓和小兒腹痛各一則

這兩則醫案都非常精彩,非常值得學習,也非常可借鑑。辨證的角度從“氣血水”著眼,治療即從“氣血水”著手,選方也很簡練,讀後很有收穫。

“氣血水”理論的實踐——調治高血壓和小兒腹痛各一則

一、調氣血水以治頭脹(高血壓)

男,47歲。11月9日初診。

主訴:頭脹一年餘。

病史:頭脹,頭像被箍著一般,後腦勺特別緊繃著。有高血壓病史,最近一段時期雖服降壓片,血壓仍控制不佳,一般都在150/100mmHg左右。長期患溼疹(主要在陰囊與左腋下),失眠,乏力,便溏,納可。面色晦暗,唇紫,舌紫胖,邊有齒印,有瘀點,苔薄白膩,脈弦澀。

處方:柴胡9g,赤芍9g,枳殼9g,甘草6g,紅花9g,牛膝12g,川芎9g,桔梗6g,豬苓20g,茯苓20g,白朮20g,澤瀉12g,肉桂(後下)3g,黨參30g,黃芪30g,葛根30g,天麻30g,鉤藤30g,白蒺藜30g,7劑。

同時委中放血,當即自覺頭脹減輕。

11月16日二診:上症均明顯減輕,面色大為好轉,血壓下降,本週多次測血壓一般在140/90mmHg左右。脈弦。

處方:守上方,加烏梢蛇20g、地龍15g,7劑。同時委中放血。

11月30日三診:頭脹已除,寐安,面色已華。血壓穩定在140/90mmHg左右。舌紫減輕,瘀點未見,脈弦。

處方:守上方,去烏梢蛇,加半夏12g、蒼朮12g,14劑。同時委中放血。

按:古人云:“望而知之謂之神”。此男性患者,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憔悴,面色晦暗,嘴唇發紫,頗顯蒼老,而其實際年齡只有47歲,俱氣虛血瘀之象。

問之,頭脹年餘,像被箍著一般,後腦勺特別緊繃著。察其舌紫而有瘀點,脈之弦澀,知其氣滯血瘀也。又告知患溼疹多年,乏力便溏,其舌胖而有齒印,脾虛水溼盛也。合之,為氣血水病矣。

施以外治之法,委中放血,當即覺頭脹減輕。

內治則擬方血府逐瘀湯合五苓散,加黨參、黃芪、葛根益氣升清,天麻、鉤藤、蒺藜平肝息風,方與證合,故服藥一週即奏佳效,複診時面色明顯改善,精神狀態轉佳,好像年輕了不少。繼續治療則病症進一步好轉。

二、小兒腹痛,調肝脾,有秘訣

女,8歲。10月19日初診。

主訴:經常腹痛3年餘。

病史:經常腹痛,大約二至三天就發生一次,或發於臍周,或發於中脘,隱痛。大便一天一次,有時一天二次。大便有時腹痛急迫。挑食,手上蛻皮,有手汗。面色晦滯,黑眼圈、眼袋,唇紫,舌淡胖,稍有點刺,滑,脈弱。

處方:防風9g,白朮9g,白芍9g,陳皮9g,柴胡9g,枳殼9g,甘草9g,豬苓12g,茯苓12g,肉桂3g(後下),澤瀉9g,7劑。

2017年11月9日二診:服藥後就第三天有過一次腹痛,之後再未腹痛。大便已正常,痛瀉亦再未發生。面色好轉。舌淡紅,脈弱。

處方:守上方,加淮小麥30g,7劑。

3月25日其母告知,腹痛已愈。

按:現在很多小朋友臉色好難看啊!臉色灰暗(我習慣在病史上寫“面色晦滯”),有的還有眼袋、黑眼圈。如果沒有什麼明顯的不舒服,家長還想不到要帶小朋友看中醫呢。

這位小朋友,就臉色灰暗,還有黑眼圈,還有眼袋,而且嘴唇還發紫。她媽媽帶她來看病,是因為孩子經常腹痛。

孩子的望診表現,跟身體有很大關係。從中醫角度看,肝木克脾土,因而腹痛且有痛瀉。氣滯進而血瘀,所以臉色晦滯,嘴唇也紫。脾虛乃至水溼內阻,故有黑眼圈與眼袋,手上蛻皮,舌質水滑,脈弱。總之,是肝脾的問題,也可以說是氣、血、水的問題。

所以,治療就要調肝脾,也可說是調氣、血、水。

氣血水理論源於傳統中醫的理論,在日本漢方醫學那裡,也有這樣的提法,此中來龍去脈,以及我的心得與發揮,我會慢慢系統總結出來。

我臨床喜用古方,這個病例也全部是用古方治療,用了兩張經方、一張時方。經方是四逆散、五苓散,時方是痛瀉要方,合用之,奏效甚佳。

每日一文,陪伴中醫人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