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水”理论的实践——调治高血压和小儿腹痛各一则

“气血水”理论的实践——调治高血压和小儿腹痛各一则

这两则医案都非常精彩,非常值得学习,也非常可借鉴。辨证的角度从“气血水”着眼,治疗即从“气血水”着手,选方也很简练,读后很有收获。

“气血水”理论的实践——调治高血压和小儿腹痛各一则

一、调气血水以治头胀(高血压)

男,47岁。11月9日初诊。

主诉:头胀一年余。

病史:头胀,头像被箍着一般,后脑勺特别紧绷着。有高血压病史,最近一段时期虽服降压片,血压仍控制不佳,一般都在150/100mmHg左右。长期患湿疹(主要在阴囊与左腋下),失眠,乏力,便溏,纳可。面色晦暗,唇紫,舌紫胖,边有齿印,有瘀点,苔薄白腻,脉弦涩。

处方:柴胡9g,赤芍9g,枳壳9g,甘草6g,红花9g,牛膝12g,川芎9g,桔梗6g,猪苓20g,茯苓20g,白术20g,泽泻12g,肉桂(后下)3g,党参30g,黄芪30g,葛根30g,天麻30g,钩藤30g,白蒺藜30g,7剂。

同时委中放血,当即自觉头胀减轻。

11月16日二诊:上症均明显减轻,面色大为好转,血压下降,本周多次测血压一般在140/90mmHg左右。脉弦。

处方:守上方,加乌梢蛇20g、地龙15g,7剂。同时委中放血。

11月30日三诊:头胀已除,寐安,面色已华。血压稳定在140/90mmHg左右。舌紫减轻,瘀点未见,脉弦。

处方:守上方,去乌梢蛇,加半夏12g、苍术12g,14剂。同时委中放血。

按:古人云:“望而知之谓之神”。此男性患者,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憔悴,面色晦暗,嘴唇发紫,颇显苍老,而其实际年龄只有47岁,俱气虚血瘀之象。

问之,头胀年余,像被箍着一般,后脑勺特别紧绷着。察其舌紫而有瘀点,脉之弦涩,知其气滞血瘀也。又告知患湿疹多年,乏力便溏,其舌胖而有齿印,脾虚水湿盛也。合之,为气血水病矣。

施以外治之法,委中放血,当即觉头胀减轻。

内治则拟方血府逐瘀汤合五苓散,加党参、黄芪、葛根益气升清,天麻、钩藤、蒺藜平肝息风,方与证合,故服药一周即奏佳效,复诊时面色明显改善,精神状态转佳,好像年轻了不少。继续治疗则病症进一步好转。

二、小儿腹痛,调肝脾,有秘诀

女,8岁。10月19日初诊。

主诉:经常腹痛3年余。

病史:经常腹痛,大约二至三天就发生一次,或发于脐周,或发于中脘,隐痛。大便一天一次,有时一天二次。大便有时腹痛急迫。挑食,手上蜕皮,有手汗。面色晦滞,黑眼圈、眼袋,唇紫,舌淡胖,稍有点刺,滑,脉弱。

处方:防风9g,白术9g,白芍9g,陈皮9g,柴胡9g,枳壳9g,甘草9g,猪苓12g,茯苓12g,肉桂3g(后下),泽泻9g,7剂。

2017年11月9日二诊:服药后就第三天有过一次腹痛,之后再未腹痛。大便已正常,痛泻亦再未发生。面色好转。舌淡红,脉弱。

处方:守上方,加淮小麦30g,7剂。

3月25日其母告知,腹痛已愈。

按:现在很多小朋友脸色好难看啊!脸色灰暗(我习惯在病史上写“面色晦滞”),有的还有眼袋、黑眼圈。如果没有什么明显的不舒服,家长还想不到要带小朋友看中医呢。

这位小朋友,就脸色灰暗,还有黑眼圈,还有眼袋,而且嘴唇还发紫。她妈妈带她来看病,是因为孩子经常腹痛。

孩子的望诊表现,跟身体有很大关系。从中医角度看,肝木克脾土,因而腹痛且有痛泻。气滞进而血瘀,所以脸色晦滞,嘴唇也紫。脾虚乃至水湿内阻,故有黑眼圈与眼袋,手上蜕皮,舌质水滑,脉弱。总之,是肝脾的问题,也可以说是气、血、水的问题。

所以,治疗就要调肝脾,也可说是调气、血、水。

气血水理论源于传统中医的理论,在日本汉方医学那里,也有这样的提法,此中来龙去脉,以及我的心得与发挥,我会慢慢系统总结出来。

我临床喜用古方,这个病例也全部是用古方治疗,用了两张经方、一张时方。经方是四逆散、五苓散,时方是痛泻要方,合用之,奏效甚佳。

每日一文,陪伴中医人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