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004」學習五部大論前的八門基礎課

「心004」学习五部大论前的八门基础课

「心004」学习五部大论前的八门基础课

現在學習心類學,之前若沒有學習過小、中、大理路的基礎課程,可能會感覺有點困難,但是,勉強的話應該還是可以。

在三大寺,在尚未進入學習五部大論之前,必須學習一些基礎課程,這些基礎課程總共有八門,首先,小理路、中理路、大理路,然後心類、因明、四部宗義、般若七十義、地道等。

這些課程可將它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 — 小理路、中理路、大理路。第二個階段——心類、因明。第三個階段——四部宗義、地道、般若七十義。這幾天要上的是第二階段心類的部分。

心類這部分與第一階段的課程有關,與第三階段地道、般若七十義也有關係,所以它與前後都有關聯。它們彼此間是什麼樣的關聯呢?必須先講說什麼是心類學,才能夠談論它們的關聯。若基礎沒有講授,當教授它們的關聯,可能會不清楚。

首先,我以前打算大概用兩年的時間,開設佛法基礎的課程。在三大寺,這些課程整體稱為 「幻鑰」。幻鑰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幻化的鑰匙,很神奇、很神秘的鑰匙,也就是什麼鎖,它都可以打開。無論這房間的門用的是怎樣特別的鎖,這把幻鑰還是可以開,可以進得去。

在學習心類學時,若有牽涉到前面的小理路 , 中理路 , 大理路,我會提出來補充。若沒有的話,則不須特別補充。

在前面的小理路、中理路、大理路的階段,已簡單地講述心類學。在小理路的內容中,當提及法的分類時,將法分為有為法和無為法,其中有為法可分為色法、心法及不相應行法三個。心法可分為根識和意識。

心法分為根識與意識,根識就是五根識,它包括眼根識、耳根識、鼻根識、舌根識、身根識等。再加上意根識,即平常所講的六識。這裡不談論末那識及阿賴耶識,不談論八識的主張。因為這裡談的必須是經部宗和唯識都能接受的,經部宗不承許阿賴耶識和末那識。所以,在此講述的內容以主張六識為主。

五根識的部分大家比較能夠理解。比如,當眼睛看到物質的形狀,這是能看的認知,也就是依著眼根而生起的認知,它就稱為眼根識。當聽到聲音大小粗細等,依靠耳根生起的認知,就稱為耳根識。

以此類推鼻根識、舌根識、身根識都如此,分別依靠五種根而生起的各別的認知,即稱它為根識。接下來第六個,意根識或意識,意根識,它依靠的是意根,前五根是色法,但意根不是色法。所以,意識依靠的不是色法,它依靠的是心法,意識的 「意」,它就是心王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