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我們真的會嗎?

文:ICE蟈蟈

“活到老,學到老”。從幼稚園到大學,甚至走上社會,伴隨我們一生的兩個字——學習。

學習是增長知識的一個途徑。“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會學習的人是快樂的,不會學習的人一定很痛苦。說了那麼多,怎樣學習才是快樂的呢?

《學習的藝術》從學習,自學,情緒和態度,學習的方法,規劃和設備幾個方面入手,為我們詳細介紹了學習的藝術。《學習的藝術》作者是美國沃爾特·皮特金。

怎樣學習?《學習的藝術》中我概括成三點。什麼是學習?自學是學習的主導。情緒和態度影響學習。

一、什麼是學習

皮特金說,學習的藝術並不只是學習某門單一學科或技能的訣竅。它更多與學習者及其智力,而不是與特定的學習內容相關。

學習是一個綜合體,不是單一的知識,學科或者技能。學習的關鍵在於靈活貫通,知識的遷移是掌握學習的檢驗方式之一。

學習,我們真的會嗎?

網絡圖

學習不是學校裡的一門學科,也不是一個知識點。學習是從不會到會的一個過程。從出生到離世,這一生人都在學習。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的進步,學習能力也在加速。

我們都理解“學習”這個動詞的含義,但總以為它的意思表示短期掌握。因此,必須用另一種表達方法來描述(至少能暫時描述一下)真正意義上的掌握——這就是“學習過度”。

皮特金認為推動學習的四種力量分別是新閒暇,新知識,新失業,新個人道德。

這四種力量相互依存,不是單一存在的。比如:一個人一旦閒下來,無事可做時,就會找點事情打發時間,無疑就催生了新的學習。現在社會,特別是老年人,在家閒不住,會嘗試新的領悟。就像很多年老人選擇接觸微信,淘寶,一方面是與時俱進,另一方面是為了和孩子有溝通的話題。還有時下興起的育兒嫂。聽說有些地方政府大力扶持,鼓勵農村閒置在家的中年婦女學習育兒,學業結束會頒發育兒嫂證書。未來育兒嫂是持證上崗的。這是時代的進步,也是帶動經濟發展的一種方式。

二、自學是學習的主導

上學時,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我們知道,在智商相差不大的前提下,人的接受能力因人而異。同樣一道題,講解一遍,有的人就能理解,有的人就無法理解。

《學習的藝術》中皮特金說解決問題的竅門,在於找出你自己最佳的思考方式。而自學就是這樣的一種思考方式。針對一個問題,一道難題,別人講再多,都不及自己想通來的印象深刻。

學習就好比吃飯,吃飯咀嚼最後變成自己體內的血和肉,這個咀嚼的過程全部在自己,而不在他人。不可能別人把食物嚼碎餵你吧?一樣的道理,掌握知識,解決問題全在於自學。教師和其他人都只是引路人,最後探險達到頂峰的只能是自己。

學習,我們真的會嗎?

網絡圖

因為人的能力具有多樣性,有的事做的特別好,也特別擅長,有的事做的不是很好,甚至表現糟糕。不能以一概全,既然人各有志,每個人的學習方法也會有所區別。

就像我們經常說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段話前提是這個興趣是發自內心的喜歡,而不是一時衝動。很多所謂的興趣都是“偽興趣”。堅持不了多久,又換了一個新的興趣,興趣和好奇不一樣。

解鈴還須繫鈴人,學習知識最懂的還是自己。自學是一個探索發現自己的過程。

三、情緒和態度影響學習

《學習的藝術》中提到,青少年抽菸影響情緒,從而導致學習能力偏弱。皮特金認為學習者的學習動力極少數來源於純粹的智力,絕大多數來源於情緒態度。

情緒對學習的影響不是單一的,是多種情緒一起結合來促進學習的。

皮特金認為將以下三種情緒融合起來效果最好:

1. 對學科及其價值相當強烈的激情。

2. 堅信自己能完全領會所學內容。

3. 不僅開明地順從老師和課本作者,而且還順從書中提出的主張。

老師教導學習者的是一種對生活、對萬物所持的態度,而這是一種常態。學習者真正的態度取決於自身對事物的看法和見解。

學習,我們真的會嗎?

網絡圖

情緒激動的時候,大腦容易失去理智。情緒不穩定的學習者,學習的收效甚微。不值得推薦。持有正確的為人處世態度,保持平復的情緒,對自己的學習是一種促進作用。

以上是皮特金《學習的藝術》一書給我的收穫。最大的學習動力來源於個人,只有發自內心想學,全世界都會為其讓路。學習的方法千萬種,適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更何況,我們在瞭解什麼是學習的前提下,再去付諸行動,想必學習的話,一定會別有一番收穫吧!


……END……

我是蟈蟈,寫寫生活小故事,書評等。很高興你能來,歡迎留言探討,共同學習。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歡迎來我的小屋做客,我們一起成長,用文字記錄我們走過的歲月,留下的痕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