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凿壁借光的他,长大后怎么样了?没想到结局那么悲惨!

中华上下五千年,出现了太多的历史名人,今天我们来说说小时候我们熟知的凿壁借光的主人公,还记得小时候只要提到好好学习,就离不开匡衡,因为他好学的程度已经到了需要偷光来继续了。当然我们只知道他的小时候是那么的热爱学习,但是长大后怎么样了呢?

小时候凿壁借光的他,长大后怎么样了?没想到结局那么悲惨!


匡衡是东海郡承县(今枣庄市峄城区王庄乡匡谈村)人,他家贫寒世代都是以农业为生,但从小匡衡不喜欢种地,他喜欢的事情就是读书,可是十分好学,又勤奋刻苦的他还是被难住了,因为家境贫寒,他不得不出去,靠替人帮工来获取读书资用。而且我们常挂在嘴边的凿壁偷光就发生在他孩童时期。

小时候凿壁借光的他,长大后怎么样了?没想到结局那么悲惨!


那时候,匡衡家里很穷就连晚上照明用的煤油灯也买不起,可十分好学的匡衡没有光亮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白天学得满满当当的,却也不愿意浪费晚上学习的时间,于是有月光时他就坐在院子里读书,但是毕竟不是每天都可以那样做的,于是他就重新想了个办法,将自己家的墙凿出来一个小洞,让隔壁的光从洞里透过来,这样他就可以借着微弱的光去读书了。

小时候凿壁借光的他,长大后怎么样了?没想到结局那么悲惨!


最终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以及好学的态度,拜到当时的博士门下学习《诗经》,由于他的好学以及与生俱来的天赋,使他对于《诗经》的理解非常的独特和通透,可即使这样他的仕途也是十分坎坷,因为学得再好,考试考不过,那也是无用的。最终考了九次试,才考上了丙科,被补为太原郡的文学卒史。终于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路。

小时候凿壁借光的他,长大后怎么样了?没想到结局那么悲惨!


然而由于他对《诗经》的深刻见解,使得身为太子的元帝对他颇有好感,直到元帝继位后,更是重用匡衡,由于匡衡被重用后一直进言献计,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陈述治国之道并经常参与研究讨论国家大事,按照经典答对,竟然说的合情合理,盛得元帝信任。

小时候凿壁借光的他,长大后怎么样了?没想到结局那么悲惨!


之后他又上疏弹劾没人敢触犯的宦官石显,列举其所犯恶行,并举报他的党羽,这样一位为国除爆良,铲佞臣的正义之人,最终也逃不过自己的私欲,竟然利用郡图之误,非法扩大食封土地四万多亩,然而他拥有的土地只有三十一万亩,足足扩充了九万亩地,可见其野心之大。这样的野心也使他与同僚产生了离隙,俗话说得好“道不同不相为谋”最终被人弹劾,贬为庶民,回到了自己幼年读书的地方,没过几年,就病死于在了家乡。

小时候凿壁借光的他,长大后怎么样了?没想到结局那么悲惨!


可见欲念也可以使好学正义的人变得利欲熏心。小伙伴们,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