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鑿壁借光的他,長大後怎麼樣了?沒想到結局那麼悲慘!

中華上下五千年,出現了太多的歷史名人,今天我們來說說小時候我們熟知的鑿壁借光的主人公,還記得小時候只要提到好好學習,就離不開匡衡,因為他好學的程度已經到了需要偷光來繼續了。當然我們只知道他的小時候是那麼的熱愛學習,但是長大後怎麼樣了呢?

小時候鑿壁借光的他,長大後怎麼樣了?沒想到結局那麼悲慘!


匡衡是東海郡承縣(今棗莊市嶧城區王莊鄉匡談村)人,他家貧寒世代都是以農業為生,但從小匡衡不喜歡種地,他喜歡的事情就是讀書,可是十分好學,又勤奮刻苦的他還是被難住了,因為家境貧寒,他不得不出去,靠替人幫工來獲取讀書資用。而且我們常掛在嘴邊的鑿壁偷光就發生在他孩童時期。

小時候鑿壁借光的他,長大後怎麼樣了?沒想到結局那麼悲慘!


那時候,匡衡家裡很窮就連晚上照明用的煤油燈也買不起,可十分好學的匡衡沒有光亮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即使白天學得滿滿當當的,卻也不願意浪費晚上學習的時間,於是有月光時他就坐在院子裡讀書,但是畢竟不是每天都可以那樣做的,於是他就重新想了個辦法,將自己家的牆鑿出來一個小洞,讓隔壁的光從洞裡透過來,這樣他就可以藉著微弱的光去讀書了。

小時候鑿壁借光的他,長大後怎麼樣了?沒想到結局那麼悲慘!


最終憑藉自己頑強的毅力以及好學的態度,拜到當時的博士門下學習《詩經》,由於他的好學以及與生俱來的天賦,使他對於《詩經》的理解非常的獨特和通透,可即使這樣他的仕途也是十分坎坷,因為學得再好,考試考不過,那也是無用的。最終考了九次試,才考上了丙科,被補為太原郡的文學卒史。終於開始了他的仕途之路。

小時候鑿壁借光的他,長大後怎麼樣了?沒想到結局那麼悲慘!


然而由於他對《詩經》的深刻見解,使得身為太子的元帝對他頗有好感,直到元帝繼位後,更是重用匡衡,由於匡衡被重用後一直進言獻計,多次上疏陳述自己對朝廷政策的意見,陳述治國之道並經常參與研究討論國家大事,按照經典答對,竟然說的合情合理,盛得元帝信任。

小時候鑿壁借光的他,長大後怎麼樣了?沒想到結局那麼悲慘!


之後他又上疏彈劾沒人敢觸犯的宦官石顯,列舉其所犯惡行,並舉報他的黨羽,這樣一位為國除爆良,鏟佞臣的正義之人,最終也逃不過自己的私慾,竟然利用郡圖之誤,非法擴大食封土地四萬多畝,然而他擁有的土地只有三十一萬畝,足足擴充了九萬畝地,可見其野心之大。這樣的野心也使他與同僚產生了離隙,俗話說得好“道不同不相為謀”最終被人彈劾,貶為庶民,回到了自己幼年讀書的地方,沒過幾年,就病死於在了家鄉。

小時候鑿壁借光的他,長大後怎麼樣了?沒想到結局那麼悲慘!


可見慾念也可以使好學正義的人變得利慾薰心。小夥伴們,你們有什麼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