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症≠正焦慮,焦慮症的了解與預防,杜絕提心弔膽的生活~

很多人或錯誤的認為,焦慮症就是一個人正處於焦慮的狀態,這種想法是不完全正確的。

焦慮症是一種精神疾病,是現代人普遍存在的問題。長期生活在焦慮中會使人精神崩潰,在焦慮症的早期通常伴有多種軀體症狀:心悸、心慌、胸悶、氣短、心前區不適或疼痛,心跳和呼吸次數加快,全身疲乏感,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簡單的日常家務工作變得困難不堪,無法勝任,如此症狀反過來又加重患者的擔憂和焦慮。有的患者還有失眠、早醒、夢魘等睡眠障礙,而且頗為嚴重和頑固。

焦慮症≠正焦慮,焦慮症的瞭解與預防,杜絕提心吊膽的生活~

焦慮是對親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運等的過度擔心而產生的一種煩躁情緒。其中含有著急、掛念、憂愁、緊張、恐慌、不安等成分。它與危急情況和難以預測、難以應付的事件有關。事過境遷、焦慮就可能解除。

所以焦慮症≠正焦慮。

焦慮症症狀標準

焦慮症≠正焦慮,焦慮症的瞭解與預防,杜絕提心吊膽的生活~

驚恐焦慮症

1,符合神經症的診斷標準

2,驚恐發作需符合以下四項:

1)發作無明顯誘因,無相關的特定情境,發作不可預測

2)在發作間歇期,除害怕再發作外,無明顯症狀

3)發作時表現強烈的恐懼、焦慮,及明顯的自主神經症狀,並常有人格解體,現實解體,瀕臨恐懼,或失控感等痛苦體驗。

4)發作突然開始,迅速達到高峰,發作時意識清晰,事後能回憶。

3,一個月內至少三次,或發作後繼發害怕再發作持續一個月。

焦慮症≠正焦慮,焦慮症的瞭解與預防,杜絕提心吊膽的生活~

廣泛性焦慮症

1,符合神經症的診斷標準。

2.以持續的原發性焦慮症狀為主,並符合以下兩項:

1)經常或持續的無明確對象和固定內容的恐懼或提心吊膽。

2)伴自主神經症狀或運動性不安。

3符合症狀標準至少已經六個月

同時在生活中一定要做好日常防護措施,避免這種疾病的出現,下面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些焦慮症的日常防護措施

1、自我放鬆

焦慮症會讓人處於心慌、肌肉緊張、身體發抖等不良反應狀態。

要學會從緊張焦慮的情緒中解脫出來。

比如在精神稍好的情況下,去想象種種可能的危險情景,讓最弱最害怕的情景首先出現,並重復出現,然後想象著自己要怎樣去面對,從而自始至終得去感受自己擔心的那些事情發生時自己的感覺,之後就會發現自己焦慮的情緒有所緩解,情況好的話,會慢慢忘記這些擔心的事情,從而克服焦慮心理。

焦慮症≠正焦慮,焦慮症的瞭解與預防,杜絕提心吊膽的生活~

2、學會適應

對產生焦慮的對象要勇敢的面對,這是克服焦慮心理的最佳方法。

焦慮者把某個害怕的情形分解成幾個小目標,循序漸進,就可以逐漸適應這個情景,以後面對它不再焦慮。


3、注意休息

休息好對人的健康、生活造成非常大好處,多休息可以讓身心輕鬆,減輕心理焦慮。

所以,平時要注意保證充足的睡眠。睡前洗個熱水澡對睡眠質量更有幫助。


4、保持樂觀

樂觀的情緒帶給我們的是健康的人生,對自己充滿自信,會讓我們面對各種困難都能夠克服,從而化解心理焦慮。

如當你面對一個你始終也無法翻越的情景時,你可以嘗試和你身邊的進行溝通,通過傾訴可以把你內心的想法都表達出來。

讓被傾訴者成為你的支持者,幫你度過難關,遠離焦慮。

焦慮症≠正焦慮,焦慮症的瞭解與預防,杜絕提心吊膽的生活~

5、增加自信

缺乏自信,是焦慮症患者的主要心態之一。同時自信是治癒神經性焦慮的必要前提。

患者總是對自己完成和應付事物的能力是懷疑的,誇大自己失敗的可能性,從而增加憂慮、緊張和恐懼。

所以患者首先要意識到,必須給自己自信心,要相信自己,這樣才能減少自卑感,要相信自己如果自信一些,焦慮的程度就會降低一點。


6、自我刺激

在發病時,患者總是胡思亂想,坐立不安,發抖出汗等等,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

這時,患者可採用自我刺激法,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比如可以找一本有趣的搞笑的,能吸引人的書來讀,或者是看喜歡的電影,還可以做做家務,這樣就可以防止胡思亂想再產生其他病症,同時也可增強患者的適應能力。

焦慮症≠正焦慮,焦慮症的瞭解與預防,杜絕提心吊膽的生活~


7、音樂療法

擇一段柔和、寧靜的音樂、至少要半小時。在一個舒適、寧靜的環境中,閉上眼睛來聆聽這段音樂。

此間要排除一切雜念,全身放鬆,將注意力集中於音樂,想象著音樂所展現的優美、柔和、寧靜的意境。

待音樂終止後,自我對比聆聽前後的心身狀態。如此反覆進行,可以減輕或消除抑鬱、焦慮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