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子孫不吃虧,就學《弟子規》,男人闖天下,必須學好傳統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是民族不敗之魂,要想學習傳統國學文化必須要有一個好的心態和方法,為什麼筆者認為,學好傳統文化最好從《弟子規》開始呢。因為學習弟子規能給我帶來五個好處:

一、端正我們的學習態度。

二、改正我們的不良習慣。

三、提升對國學的認知度。

四、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五、使我們的壽命會延長。

要想子孫不吃虧,就學《弟子規》,男人闖天下,必須學好傳統文化

近幾年來,全國各地掀起了學習儒家名著《弟子規》的熱潮,曾經陳大惠老師在全國幾大城市做過公益論壇,通過三四天傳統文化《弟子規》的現身演講和解說,卻發生了這樣的奇蹟:湖北潛江一位二十多歲年輕小夥,不務正業,遊手好閒,喝酒打架,比吃比穿,比誰的女朋友多,專騙父母的錢花,前後三年時間裡共花了父母四十萬,通過三天傳統文化《弟子規》的學習,在第四天竟上臺說出了自己的經歷,並在千人大會場向自己的父親跪地懺悔認錯,當場上千人無不熱淚盈眶。

要想子孫不吃虧,就學《弟子規》,男人闖天下,必須學好傳統文化

還有個70多歲的河南開封的老大爺,前一天準備跳樓自殺,因為家裡出了不孝子孫,不務正業的孫子,常年伸手向爺爺要錢,有一次開口就是兩萬,爺爺沒能給他,結果一個孫子兩個孫女卻一致發短信給爺爺,如果不給錢,就和爺爺斷絕關係,老大爺心灰意冷,平時省吃儉用,連20多歲的孫子用的手機都是爺爺買的,今天竟然說出這樣大逆不道的話。越想越難受,本打算把自己一生的積蓄帶著到開封最高的樓頂上去,從那跳下來,了此一生。結果學了四天傳統文化《弟子規》,卻讓他看到了希望,他說要把這個文化論壇的光盤送給孫子看,相信孫子會變好的。這樣的事例還很多。

要想子孫不吃虧,就學《弟子規》,男人闖天下,必須學好傳統文化

《弟子規》到底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

是清朝康熙年間,一位教叫李毓秀的教書先生,根據孔子的《論語》裡面的一段內容也編寫的這本學生啟蒙書籍,這本書的總敘就是:“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全文共360句,分五個部分,講了113件事情,三字一句共1080字,短小精悍,許多歷史故事蘊含著深刻的道理,三字一句,兩字一韻,膾炙人口,廣為流傳。就因為它是“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規”。

要想子孫不吃虧,就學《弟子規》,男人闖天下,必須學好傳統文化

《弟子規》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基礎,以仁愛為核心的孔子學說範疇,古為今用,仍然有現實意義,有利於提升個人的品德修養,有利於家庭的和諧,有利於社會長治久安的穩定性,這正是它的魅力或影響力所在。也突出瞭如何處理好人與人的關係,“孝”“悌”“忠”“信”是為人的根本,對中華文明的創造與發展,中華民族精神與性格的形成,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種民族精神與性格形成了中國人極其寶貴的“國魂”與“民風”,被國人極力倡導推行。

要想子孫不吃虧,就學《弟子規》,男人闖天下,必須學好傳統文化

也有人認為《弟子規》是給孩子學的,成年人沒必要去學習,甚至有輕視的心理,其實為人父母更應該學,教師更需要學,自己沒有根基怎麼教得發孩子呢,《弟子規》其實就是儒家文化的基礎,道家文化的基礎是《太上感應篇》,佛家的文化基礎是《十善業道經》。如果說在儒釋道三家裡面相似同類的,那麼《太上感應篇》和《十善業道經》跟《弟子規》屬於同類的,都是講我們的基礎德行。《弟子規》值得細細體味,每一句話都有很深的道理,是我們修德立業的根基。

要想子孫不吃虧,就學《弟子規》,男人闖天下,必須學好傳統文化

下面摘錄了前面兩段供同學們學習和領悟:

1、總敘:”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解讀:弟子規這本書,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

要想子孫不吃虧,就學《弟子規》,男人闖天下,必須學好傳統文化

2、——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

要想子孫不吃虧,就學《弟子規》,男人闖天下,必須學好傳統文化

解讀: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親生氣、傷心。(君子聞過則喜,小人聞過則怒。)

要想子孫不吃虧,就學《弟子規》,男人闖天下,必須學好傳統文化

侍奉父母要用心體貼,二十四孝的黃香(香九齡),為了讓父親安心睡眠,夏天睡前會幫父親把床鋪扇涼,冬天寒冷時會為父親溫暖被窩,實在值得我們學習。早晨起床之後,應該先探望父母,並向父母請安問好。下午回家之後,要將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訴父母,向父母報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離家時,須告訴父母要到那裡去,回家後還要當面稟報父母回來了,讓父母安心。平時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規律,做事有常規,不要任意改變,以免父母憂慮。

要想子孫不吃虧,就學《弟子規》,男人闖天下,必須學好傳統文化

縱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稟告。如果任性而為,容易出錯,就有損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讓父母擔心,是不孝的行為。公物雖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佔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親知道了一定很傷心。

要想子孫不吃虧,就學《弟子規》,男人闖天下,必須學好傳統文化

父母親所喜好的東西,應該盡力去準備,父母所厭惡的事物,要小心謹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壞習慣)。要愛護自己的身體,不要使身體輕易受到傷害,讓父母親憂慮。(曾子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養,不可以做出傷風敗德的事,使父母親蒙受恥辱。當父母親喜愛我們的時候,孝順是很容易的事;當父母親不喜歡我們,或者管教過於嚴厲的時候,我們一樣孝順,而且還能夠自己反省檢點,體會父母的心意,努力改過並且做得更好,這種孝順的行為最是難能可貴。

要想子孫不吃虧,就學《弟子規》,男人闖天下,必須學好傳統文化

父母親有過錯的時候,應小心勸導改過向善,勸導時態度要誠懇,聲音必須柔和,並且和顏悅色,(子夏問孝。子曰:“色難。”)如果父母不聽規勸,要耐心等待,一有適當時機,例如父母情緒好轉或是高興的時候,再繼續勸導;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氣,此時我們雖難過得痛哭流涕,也要懇求父母改過,縱然遭遇到責打,也無怨無悔,以免陷父母於不義,使父母一錯再錯,鑄成大錯。

後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