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周年

1984年,退伍後的王志成來到雞西市恆山區法院工作,30年中,他經歷了法院在改革開放中的變遷,也逐漸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刑事法官。王志成先後參與辦案500餘件、獨立辦案1500餘件,理性調解、溫度判決是他的工作理念,一直以來他更關注於化解民事矛盾,加大力度做好刑事附帶民事部分調解工作。

他說:“今天,法院的面貌已經煥然一新,有了太多改變,時代承載了我們太多的記憶。當我驀然回首,發現法院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錚錚誓言以及對審判事業的執著追求與無私奉獻依然默默在你我身邊。”

今天,讓我們走進本期的【改革開放40週年?人物】——王志成。

改革开放40周年

“調解要讓人感受到正義”

改革开放40周年

2018年,他受理了一起特殊的案件。當事人柳某、李某是從小長大的朋友,可謂關係深厚。然而這兩個好朋友卻因一個麻將牌大打出手,柳某將李某毆打致其重傷二級,七級殘。案件發生後,王志成認識到,雙方是老鄰居,從小一起長大,感情基礎深厚。如果當即下判,對自己來說是省了力氣,但這兩個人就徹底成了仇家了。

王志成當即下定決心,不管難度有多大,也要把這起案件調解成功。接下來,他拿出“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勁頭,充分施展“背對背”“面對面”等調解策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終通過4次調解促成了刑事附帶民事調解,更重要的是使當事人雙方摒棄前嫌,延續了友情。

事後,王志成說:“對於老百姓而言,法律和判決通常是冰冷的。辦案的方法有很多,很多時候,離不開一個‘情’字。只有在案件中,讓他們受傷的心得到慰藉,讓他們感受到正義,這樣才更容易達到接受、信服判決的效果。”

“判決是需要溫度的”

改革开放40周年

案件審得越多,王志成下判的筆就越沉重。他發現,大量的犯罪案件,關係都錯綜複雜,案外情節扯不斷、理還亂,不能簡單地一判了之,必須深入“醫治”,為他們療傷。

2017年,他受理了一起危險駕駛案件。被告人魏某因駕駛無號牌二輪摩托車致人受傷,車輛破損。經司法鑑定中心鑑定:被告人魏某為醉酒駕駛。

表面上看這是一起簡單的危險駕駛案件,只要按照法定程序,一步步審理即可。但是這起案件的背後牽扯的卻是一個家庭的生活問題。魏某是一位農民,家中飼養了大量的牛、馬等牲口,他羈押期間正值農作物收割季節,家中僅剩年邁的父母和孩子,這樣的情況,讓這個以農業為生的家庭面臨窘境。

瞭解情況後,王志成啟動簡案快審,僅用3天就審結此案,判決被告人拘役四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1萬元。這樣,既嚴格遵守了法律規定,又最大程度上為被告人減少了生活經濟損失,能夠讓他儘早迴歸家庭,承擔責任。

他認為,既然判決書是給當事人的,就應當儘量讓他們看明白。法律是理性的,但判決,是需要溫度的。

“就是不信這個邪”

改革开放40周年

和王志成熟悉的人,都說他辦事認真,尤其遇到難啃的骨頭案件,自帶一股軍人作風。用他的話說,就是“不信這個邪!”

今年5月,他受理了一起故意傷害案件。被告人孫某與被害人張某因瑣事發生口角,既而雙方發生廝打。廝打中被害人張某跌落到水泥地面上,後在送往醫院的途中死亡。

此案有“兩難”:一是被害人直系親屬尋找困難;二是被告人家庭貧困,調解難度大。

這起案件處理的那段時間,不管在單位還是在家裡,只要一有空閒,王志成就拿出手機,不厭其煩地與被害人的同事朋友反覆進行溝通,尋找被害人直系親屬的線索。不斷做被告人家屬的思想工作。

“前後,一共打了將近80個電話吧”王志成說。憑著這個勁頭,王志成不僅圓滿審理了此案,並將民事賠償部分調解成功了。

作為一名刑事,王志成就像一把分毫不差的尺子,有力丈量著法律的尊嚴和人民的利益;又像一把燃燒的火炬,將司法公正的光和熱傳遞給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