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中華民族復興之路上,啟動的又一臺高速發動機

一九二一年七月,由十三位中國共產黨的代表,代表總共僅有五十多位黨員的中國共產黨,召開了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由此,中華民族的復興之夢,終於開始了萌芽。

二十八年後,經過以毛澤東主席為首的老一輩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勇於犧牲的大無畏革命精神,率領著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用無數革命先烈的生命和獻血澆灌,終於於一九四九年十月,締造和成立了有史以來,第一個屬於老百姓的人民民主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

從這一刻開始,中華民族以強勁的動力,終於開啟了中華民族再次復興的首航之帆。

中國共產黨,不但是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甘於用自己的生命,維護全社會人民利益的政黨。更是一個勤奮研究、勇於探索、敢於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政黨。

一九七九年,經過不斷的探索與研究,以鄧小平為首的、新一代的中國共產黨領導者們,終於找到了一條更適合於中華民族發展;更有利於中華民族快速復興的光明之路。由此,改革開放的號角,也開始在神州大地吹響。

我出生在農村 那一年,我十七歲。

改革開放的前身,是人民公社時代,也叫大集體時代。

首先從農村開始的改革開放,第一項政策,就是將集體統一管理,統一安排,統一分配的土地和財產,重新以家庭人口的數量為基準,分配到各家各戶。由農戶自行管理,自行安排。

革命的理念,就是摒除弊端,開拓進取,在摸索中找出路,在摸索中求發展。

改革開放, 正是順應了這種革命理念,順應了歷史的潮流。更加順應了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

正是在那一年,還是那些人 ;還是那些土地;還是那些農業生產資料,卻使整體的農業生產的成果,達到了飛躍式的進步與增長。

我清楚記得,在未改革開放之前,我們一個生產隊一年的糧食總產量,一直徘徊在八萬多斤左右。加上不計算在內的農戶自留地所生產的糧食,大致有十一萬斤左右。

也就是在改革開放的第一年,一九七九年,根據每一家農戶所生產的糧食總量,我統計了一下,全生產隊生產的糧食總產量,至少在二十一萬斤以上。

也就是從那一年開始,農村人口每年糧食不夠吃的現象,從此再也沒有發生過。

也就是從那一年開始,每家農戶所生產的糧食,除了交夠足夠的公糧之外,糧倉裡面的餘糧,更是一年比一年增多。

因為以往糧食不夠吃的原因,剛開始改革開放之初,農民們除了交公糧之後所剩餘的糧食,都在自家糧倉裡,儲備了足夠兩年消耗的糧食,以備不時之需。

但經過短短几年的瞭解,農民對黨的政策,終於打心眼兒裡放了心。

從此以後,農戶便將生產剩餘糧食的土地,改種和擴大了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

也是從此之後,農民手裡手裡終於見到了紮紮實實的錢幣,並且一年比一年增多。

更是從此之後,我們那一代、以及上一代、上上一代一件衣服穿三代的狀況,再也沒有發生過。並且,一年四季有新衣,年年衣服不重複的時代,正式開始。

當然,文中所述,只是四十年前左右,那個時代短短几年內,中國發展的一個縮影。

再往後,直至今日,我們國家的發展,更是有目共睹,在整個世界上,都是讚譽不斷,不知比當初邁上了多少個臺階。

當然,今天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民族所走的路,是一條前人從未走過的發展之路。更是一條探索之路。

在一條不熟悉的路上行走,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和閃失。

但我們一定要懂得,只有中國共產黨,才是為了民族發展、民族復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黨。

中國共產黨,不會刻意掩飾自己的優點,但也絕對不會隱瞞自己的缺點。更不會在成績面前,沾沾自喜,裹足不前。

中國共產黨所領導下的改革開放之路,必將越來越深入,越來越開明。

改革開放的發動機,將越來越強勁,越來越轟鳴。

改革開放、銳意進取不止,中華民族的奮鬥精神不止。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必將越來越寬廣,越來越光明。

#月薪萬元—新作者扶植計劃開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