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 40年|以人民爲中心促改革更深入


改革開放 40年|以人民為中心促改革更深入


改革開放 40年|以人民為中心促改革更深入


作者簡介 周文彰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薛博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博士後

今年是中國實行改革開放40週年。40年來,我們黨堅持以解決人民問題為導向,以滿足人民需要為目的,團結帶領人民進行了一場新的偉大革命。我國綜合國力大幅提升,發展成就舉世矚目。回顧40年的改革開放,最突出的一條經驗就是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40年改革開放,解決了人民溫飽,讓人民獲得便利,讓人民獲得公平正義,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讓人民實現共享。

為解決人民溫飽而改革


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審時度勢,及時鼓勵支持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個體經營、允許幹部兼職下海經商、推動所有制改革等舉措,一舉解決了人民溫飽問題。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的嘗試,不僅引發了農村所有權的變革,也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發展。農民在集體經濟中由單純的勞動者變為生產者和經營者,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農村經濟顯現空前的增長活力,因而大幅提高了農民收入,徹底提高了農民的生活水平。

1987年,黨的十三大提出,個體私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對個體經濟予以充分肯定,徹底掃除了城鄉居民從事個體經營的社會認同障礙。當時個體戶致富的情況比較普遍,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城鄉居民從事個體經營,個體戶發展進入迅速成長的階段,成了改革開放初期在經濟上的最大受益者。

經歷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人們的視野也得以開拓。“下海”成了這個時代職業變化的主題。當時,國務院修改和廢止了一批約束經商的文件,全社會掀起了“下海”經商的風潮。“停薪留職”鼓勵創業政策的出臺,激發了一大批主流精英下海創業,開創了現代企業發展和經濟變革的新篇章,進一步推動了經濟發展。這些“富起來”的人們從改革開放中不斷受益,併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堅定擁護者。

黨的十四大以後解決了“姓資姓社”的問題,衝破了建國以來根深蒂固的“所有制崇拜”,一步步地從“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的必要補充”到“必須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再到“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直到“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在思想逐步解放的過程中,我國的經濟持續發展起來,人民生活逐步改善,溫飽問題逐步得到解決。

為讓人民便利而改革


改革開放 40年|以人民為中心促改革更深入


△ 2014年5月20日,籌備已久的天津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正式掛牌成立,對外辦公。這是天津市繼當年4 月份推出行政許可“權力清單”後,深入推進行政許可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也是濱海新區打造投資和服務貿易便利化綜合改革創新區的關鍵一步。


為群眾辦事和生活增添便利,是改革開放始終堅持的方向,也是近年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內容。改革開放40年,通過行政審批制度和文化體制改革,更加註重人性化、更加富有“人情味”的改革成為社會管理的亮點。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伴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在上層建築領域進行的一場重大改革,是政府行政方式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而進行的一場自我變革。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早期行政審批制度的弊端不斷凸顯,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制度性瓶頸”。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大體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上世紀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一是搞活企業。逐步減少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審批,把分配權和生產經營管理權放給企業,同時調動地方積極性;第二階段,從1992年到1997年,主要任務是理順政府和企業的關係。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客觀上要求政府明確其在市場經濟體制中的角色定位。第三階段,從1998年到2001年,改革重點是大幅精簡行政審批事項,規範審批程序,設定審批時限,公開審批內容,建立一套便民利民的行政服務體系。第四階段,從2001年至今,主要體現在不斷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放管服”改革重點進一步突出,審批項目數量大大削減,政府職能進一步轉變,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進一步增強,推動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同時,我國文化體制也進行了改革,對舊的文化體制進行揚棄,恢復傳統優秀文化發展體制。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展開,我國文化體制改革逐步轉向培育文化市場、完善文化市場管理等方面,文化體制建設上升為黨執政興國的重要任務。

文化體制改革,進一步提升了黨的執政能力,推進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進一步提高了我國文化軟實力,推進綜合國力的提升;進一步培育了良好的文化發展機制,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進一步維護和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權利,滿足其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為讓人民獲得公平正義而改革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公平正義猶如陽光和空氣,是人民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基本意涵;標註著人民內心的價值座標,影響著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事關改革發展的活力源泉。改革開放以來,通過教育、司法、分配等領域的改革,真正做到了以人民為中心。

教育是改革開放的先聲,也是改革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圍繞人民關切,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大發展。40年來,我國的教育觀念有了轉變,教育事業極大發展,教育法制逐步完善,教育科學欣欣向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體系初步形成。

司法享有“人民的權力”之美譽。司法是捍衛法治的最後一道制度防線,司法是否公正直接關係到人民的權利能否得到有效保護。改革開放40年,人民司法制度伴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而不斷進步,始終秉持“人民司法為人民”的宗旨,通過制度的不斷完善和實踐的不斷創新來體現司法公正,努力做到以人民為中心。

分配公平是實現公平正義的必然要求,是社會充滿活力的必要條件,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前提。改革開放40年,黨和政府圍繞以人民為中心,引導我國收入分配製度發生深刻變革,從主張實行單一的按勞分配原則逐步建立起按生產要素貢獻分配的制度,努力實現分配公平。

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改革


改革開放 40年|以人民為中心促改革更深入


△ 6月14日,位於安徽合肥的安徽大學高考閱卷現場,參加閱卷的老師正在電腦上進行閱卷。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推出一批能叫得響、立得住、群眾認可的硬招實招,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黨和政府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加大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力度、加強反腐敗和廉政建設等方面入手,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回顧40年的改革開放,實際也是按照“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來統籌推進的。在經濟建設中,改革開放堅持做到科學發展,推動科技與經濟融合,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實現了實實在在的增長。在政治建設中,改革開放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把制度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在文化建設中,改革開放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努力加強思想道德建設,豐富文化產品和服務,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在社會建設中,改革開放直麵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建立健全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

讓人民實現共享而改革


“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這是改革開放的衡量標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國家建設是全體人民共同的事業,國家發展過程也是全體人民共享成果的過程”“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集中體現,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堅持共享發展,就是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緊緊抓在手上,切實托住這個底”。

改革開放成功與否,關鍵看人民有沒有共享改革成果,有沒有實現共同富裕。一是改革開放有效改善了民生。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目的不是GDP,而是改善民生。改革開放40年,做到了實現人民福祉,改善民生。二是改革開放走的是共同富裕道路。脫貧攻堅取得重大進展,城鄉之間發展不協調、不平衡等諸多問題得到解決,就是讓所有的民眾能共享經濟發展的成果,能夠走共同富裕道路。三是改革開放構建了較為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成了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成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完善了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大病保險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四是改革開放初步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進一步加強了社會治理體系建設,完善了社會治理體制,強化了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建設,加強了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進一步保護了人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

志士惜日短,勇者常為新。正如習近平同志指出的,“始終牢記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站在新的起點謀劃和推進改革,關鍵還是要真抓實幹”“一定要有求實精神,真刀真槍幹”“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參與,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越不過的坎”。進入新時代後,全面深化改革呈現許多新特點,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弘揚改革創新精神,推動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實,深深紮根於人民群眾之中的全面深化改革一定會取得更大更高的成就。


改革開放 40年|以人民為中心促改革更深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