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最終歸宿到底如何?

請叫我王好帥


2008年,鐵道部在江西修水縣修建隧道時,曾發現一處很封閉的村落。經過專家多方考證,在此地發現了5600多件李自成大順朝的文物。同時,根據村民講訴,他們多為李自成大順軍餘部的後裔。在這批文稿中,其中有2000多件大順檔案,多為李自成手下大將李過的手稿。在這批文稿中,有聖諭、手諭、密諭、告示、奏疏、塘報、信函、憑據、地圖、李自成詩集、李過日記、《南源突圍大事記》、《永昌大事紀》、《永昌遺恨錄》、《九宮遺恨錄》、《西樓雄夢》、《皇城驚夢》、吳汝義撰《伴駕手記》等。雖然此間書稿問世後,許多人或認為是偽造,不過因為年代過於久遠,終究不能說明。所以不信之人,可權當一看,作為一種野史。信之,當另有所談。

李自成鎏金皇冠

李自成璽印

大順軍文告三件

密諭:辛思忠見諭放棄攻嶽原略,速率部眾返通,因事變倉促,細計會諮再議。——永昌二年五月十七日

曉帖:我主在九宮山遭奸刀伏殺,有至軍前出首指認兇徒者,賞萬金,封爵三代。——永昌二年五月十九日

通令:限期九宮山民火速出首兇徒或擒解吾軍前,如三日後仍無聲息,吾將屠村三日,誓報此讐。——永昌二年五月二十日 (李過私印)

李過親筆信函兩封

汝義兄:主上崩,軍情急,請見書速帥部至通城共商大事,餘言面敘,切切!——弟 李過筆 永昌二年五月十七日

宗堯兄:主上在通城遇害,再守通城毫無意義,請速合諸將據湖南而為根本,大事至湖南面商。——弟 李過筆 永昌二年五月十九日

李過日記四則

永昌二年五月十七日晴

吾率軍至通城,隨令大軍屯駐,辰時,自令小股隊兵下鄉尋覓糧草補充軍需。申時,接兵丁急報,萬歲在九宮山遭奸人殺害,吾急率兵往視,其頭已被擊,吾大慟,發誓將殺奸人,以報此仇。

五月十八日晴

吾令收殮萬歲,停屍九宮山下,通令九宮山民出首兇徒。

五月十九日

通知吳汝義等在外各將,知悉萬歲駕崩,以待共商後事,就近各部立即至九宮山哀悼萬歲。未時,就萬歲遺體秘密掩埋,待日後班師另行祭葬修墓。

五月廿日

寅時,分派兵丁,卯時,發兵九宮山。令各地出首逆徒者三日已滿,將姜家畈團團圍住,著令交出兇徒。辰時,尚無人出首兇徒,激怒全體將士,立即血洗全村,殺千餘口,申初而返。

此外,還有通城秀才為了避罪向李過上的解釋書以及家書。

前因姜家畈鄉勇誤殺萬歲,元兇罪該萬死,並已被侯爺屠村懲罰。望侯爺收束貴軍,赦我通城其他順民,緊收殺戒,則我縣民再造之恩。——通城草民秀才陳先甲 彭會升領眾銜命拜呈 永昌二年五月廿二日

父母親大人:膝下進稟者兒,自別家不覺三月有餘,近因流寇李自成兵患通城,其荼毒百姓甚慘,九宮山姜姓一村近遭血洗,人心惶惶。我不日為避兵難,即同高安年兄一同回家,特此跪稟。


最後在附上清軍的六件佈告文書。

密令

路什、蘇科、尼堪、車爾布四將軍:率部直插通城,趁闖賊已死通城九宮山之機,全力圍剿闖賊餘部,務宜各盡其力,抓住戰機,一鼓作氣,力圖斬草除根,一勞永逸。——順治二年五月二十日

告示:近得塘報,通城鄉勇已將逆魁李自成斃殺,但餘賊尚眾群狼無首,已然窮兇極惡,必大肆劫奪擾民,凡我軍民等務須緊守,遇流賊必眾擊之,流賊眾即速報知我軍合力剿殺。——大清順治二年五月

告示:逆酋李自成已於通城斃命,各地鄉勇務隨我軍剿殺逆賊殘餘,凡有斬獲逆酋及擒獲逆酋交我軍者,一經驗證,按軍功論級給賞,必以示我朝皇恩浩蕩。——大清順治二年五月二十四日

告示:流寇李自成已死,逆軍已成釡底之魚,為顯我朝皇恩寬厚,特招撫曾為逆賊李自成出力之人,只要放下屠刀歸順我軍,即為我朝順民,既往不咎,反戈一擊為我朝肅清逆寇者即為有功之人,定當委用,特此告知。——大清順治二年五月二十四日

通令:近聞逆賊魁首李自成死於通城,逆賊無首,必將四處劫掠,我軍民人等速即將牲口、糧食藏匿,人眾必於隱蔽處躲避,免遭散逆荼毒。——大清順治二年五月二十六日

告示:逆賊魁首已於本月十七日在通城九宮山被地方鄉勇擊斃,逆賊殘部由其侄李過率眾屠村。逆魁已死,餘黨已狗急跳牆,必然更具兇殘,在我軍未達各境剿滅逆賊以前,望各地鄉勇、民團協力自保,毋使鄉民再遭荼毒。——順治二年五月二十七日

按照李自成自西安戰敗後,他可退卻的方向只有清軍還未涉及到的江南地區,而襄陽之地則是李自成未入西安前的據點。若按照以上的大順文書和清軍文告中當時交戰雙方當事人記載的時間和地點,似乎《明史》中李自成戰死通城九宮山可信度頗高。

根據明史記載,1645年4月中下旬,敗退至江漢之地的大順軍又被追擊而來的英王阿濟格所率的八旗軍在武昌擊敗,李自成部大將劉宗敏、軍師宋獻策等重要將領或被殺、或被俘,李自成殘部則順長江而下撤退。此時,李自成或可南下岳陽、長沙,或穿過大別山與幕阜山的長江水路東進以壓縮南明,再則可經幕阜山、九嶺山進入江西。通城正好處於此一區域。

需要說明的是,通城本有政府為李自成修的墓。但是墓地修成後,又有人提出李自成是在通山縣高湖牛跡嶺戰死的。因為當時史料有限,所以未經過實地考察的專家們便同意了此說法。後來,郭沫若就在《甲申三百年祭》中將“通城”改為“通山”。從此,李自成殉難”通山說“便取代了“通城說”。1979年,為開發旅遊業,通山縣在高湖鄉小月山下新建了一座闖王陵,並派人到通城縣李自成墓前拓取郭沫若所題的李自成墓誌銘和“李自成之墓”的碑石,並將其中通城縣的“城”改成通山縣的“山”,重新鏨刻碑石,分別立在新建的闖王陵內和一個無主墳旁充作李自成墓。1988年,這個新建的闖王陵被國家文物局報送到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而通城縣的李自成墓因得不到有效保護於1992年遭山洪沖毀。


大福讀史


李自成大軍行到九宮山,李自成帶著二十多個護衛包括他的義子去附近去查看地行,這時整好碰上了當地的鄉紳團練一共有幾百人。

這些人一看是大順軍就二十幾個人,以為是被打散逃跑的大順軍,他們跟本就不知道其中有李自成,也不知道附近有幾萬的大順軍,如果知道早就嚇跑了。

這幫團練一看就二十多個人就衝了過來,雙方拼殺在了一起,在拼殺的時候李自成被斬殺,這可真是意想不到,他的義子逃了回去,說李自成被團練鄉紳殺了。

大順軍恨憤怒,大軍來到縣城屠城三個月,以此發洩憤怒,據史料記載大順軍離開縣城的時候沒有帶走李自成。就埋在了九宮山,但是沒有人知道埋在什麼地方,後來也沒找到,一直是個迷。


徐家福記


李自成的歸宿?

李自成,以明帝國驛卒出身,相當於今日郵政局郵遞員,因明帝國財力不逮,裁撤驛卒而造反,“闖王”橫行天下,攻進北京,大明帝國崇禎皇帝自縊煤山,把明帝國埋葬,但一介農夫的侷限性,未能把握時局,政治、戰略的錯誤,而不敵滿清,江山拱手滿清,皇位未溫,狼狽慘逃出京。

民間說法,多種多樣,如題主列出的出家大和尚之說,不一而足,但無確鑿證據,只能一笑而過。

而且,近年來,花樣翻新,題主的李家譜說,好象遠在甘肅,而且,隆重推出,祭祀活動頻仍,怎麼說呢,聊當戲說!

歷史上,比較可靠的、公認的說法,還是李自成敗逃中,身邊武裝力量微弱,人困馬乏,強弩之末,於湖北省通城縣九宮山遭遇地主武裝襲擊身亡。



z山海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d6dc4340972c30d4a6f248ee7edc1f1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