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趙匡胤死後傳位給兒子趙德芳,宋朝還會繼續「重文抑武」嗎?

SFNBN


趙德芳,可能是整個大宋朝在民間第二重要的人物了,當然第一個首推包公。

民間文藝明星趙德芳

陳道明在《寇老西兒》《少年包青天》等劇中飾演八王爺

得益於《龍圖公案》《三俠五義》等小說的流傳,包公成了青天大老爺,在包公光環之下,有展昭、歐陽春、大五義、小五義等江湖人物,還有廟堂之上的八王千歲趙德芳了。

按照這些民間文藝作品的表述,趙德芳原來是法定的皇位繼承人,但是因為趙光義“斧聲燭影”害死了趙匡胤,篡奪了皇位,然後感覺心裡有愧,就封賜趙德芳為八王,又稱八大王、八賢王,還手持金簡一把,上打昏君下打佞臣,上朝也不用跪拜,特權大大的。這種不趕盡殺絕的皇權之爭,可能也就存在於宋朝。

因為這層便利,他跟包公遙相呼應,對朝堂之上的奸臣群體形成了有效的震懾,並且能夠在關鍵時刻幫助包公等人。一般解讀八王就是一個單獨的王位,但是單田芳在《白眉大俠》中有了創造性的發揮,認為是一下子封了趙德芳八個王位,一個人吃八個王爺的俸祿:

“這趙德芳一個人吃八個王子的俸祿:一天王,二地王,三才王,四喜王,五德王,六進王,七賢王,八大王。他一個人等於八個王子,這是受了太祖的皇封,代代世襲,見官大三級,國家二號天子,除了皇帝仁宗之外,就得屬八王千歲。”

這種爵位的設置,單田芳在《隋唐演義》裡面也做過,就是靠山王楊林,吃著三個王爺的俸祿。

《包青天》中的八王爺,龍隆飾演

龐吉、晉王等人蠱惑仁宗,包公等人倚賴八王,必要的時候八王還可以再仁宗面前抖威風,話語權極大。

以至於在《白眉大俠》中趙德芳成為重要人物,為了給白雲瑞洗冤,微服私訪,結果被下三門扣作人質,引出了一段八王擂的激烈廝殺。

不過,根據《包公案》《三俠五義》《楊家將》等不同故事的演義,八王有趙德芳、趙元儼、趙德昭等多個人選,要麼是太祖的兒子要麼是太宗的兒子,反正都差不多。

歷史上真正的趙德芳怎麼樣呢

根據《宋史》的記載,趙匡胤有四個兒子,分別是長子滕王德秀、次子燕懿王德昭、三子舒王德林、四子秦康惠王德芳。一三早夭,本來二四都是有可能的繼承人。但是沒想到半路殺出來趙光義,然後趙德昭、趙德芳雖然沒被第一時間幹掉,但是在一路坎坷之後,也都離奇死亡。

《開封府》中王仁君飾演八賢王,這位八王謀逆造反,編劇導演的腦洞也夠奇葩的

趙德芳開寶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開始做官,可惜當年趙匡胤被幹掉,叔叔趙光義繼位以後,先後讓他做了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幾個不溫不火的官,982年就突然暴斃,年僅23歲,留下三個兒子惟敘、惟憲、惟能。這個死,充滿蹊蹺,可能是趙光義為了掃清路障下的重手吧。

他做皇帝會如何

回到題主的問題,趙德芳做了皇帝的話,會不會一改“重文抑武”的統治風格,提振雄風,平契丹、滅西夏,成就一個歷史霸業。但歷史不容假設,即使假設了也不好改變什麼。

我們可以看一下“重文抑武”政策的出發點,根據尚鉞先生的《中國歷史綱要》,宋在建國初期進行了強化的中央集權,對軍權、政權、司法權都進行了強力的集中,克服了唐朝以來形成的各種積弊,尤其是地方權力過大、擁兵自重的局面。但是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比如強化文官政治,

“由於過度不信任武人,不信任地方力量,使“兵不知將,將不知兵”,“兵無常帥,帥無常師”;再加作為正規軍的禁兵和廂兵絕對多數又是由招募組成的職業化軍隊,終身當兵,最易驕惰。這些都使軍隊的戰鬥力大大削弱。”

雷劇《神探包青天》中,

趙匡胤為了推行這些政策,進行了強有力的改革措施,基本上已經不能改革,“杯酒釋兵權”徹底肅清了潛在的武官威脅。遵循祖宗之法不可變的情況下,第二位皇帝仍然要繼續強力推進規劃,夯實統治基礎,這個時候趙德芳即便能夠繼位,也是不敢有所改變的。

所以,題主,放棄吧。


何殊我


重文抑武是時代的產物,那個大分裂的時期人人自立為王,篡位者前仆後繼,最能代表性的話是“何為諸侯,兵強馬壯者為之”。篡位者是不能容忍有人走他走過的路,杯酒釋兵權就是趙匡胤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