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亮相全国舞蹈展演,这位云南舞者就把聂耳演“活”了!

舞蹈是脚步的诗歌。台前,他们的舞姿在艺术范畴中彰显着极致的表现力,深邃,灵动,且毫不乖张……当帷幕遮掩住灯眸,掌声回响半空,下一个故事又将在此刻讲述。

云南青年舞蹈家的“聂耳缘”

与袁志平的第一次见面,缘于3个月前在昆明落地启幕的第十二届全国舞蹈展演。《聂耳》,作为云南本土题材节目且首次公开亮相舞台而备受外界关注。赛前,我们如期见到了正在排练舞蹈的袁志平,一个面相清秀,且常带微笑的舞者。

首次亮相全国舞蹈展演,这位云南舞者就把聂耳演“活”了!

他,随着音律起伏,由静而动,步调沉淀中带着一丝轻盈……在一个类似鼓风机的大型铁质框架道具上做着由上而下的反复练习。风起,裙摆中依稀可见右膝盖上血迹渗出的斑驳纱布,那是他前些日子训练时刚受的新伤。

正是在那个凹凸不平的铁质框架上,袁志平每天要坚持练舞6-7小时,且每一个动作都要求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提速。我曾尝试着在铁网上进行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随即而来的挤压感让人疼痛难忍,十余秒过后,只得暂停尝试。

首次亮相全国舞蹈展演,这位云南舞者就把聂耳演“活”了!

“《聂耳》的重塑,需要经过大量排练,解读人物性格及遭遇,才能在仅有的5分半的时间里用肢体语言向观众诠释出最真美的人物形象。”袁志平说着,微微调整了膝盖的纱布,在他坚定的眼眸中很难看出伤痛的影子,“只要能塑造好这份角色,一切都是值得的!”

说起聂耳,袁志平第一句话是“缘分”。1997年1月19日,袁志平出生于玉溪市华宁县,5岁半时,在一次机缘巧合下接触到舞蹈,并受到当时舞蹈老师的极大赞誉,或许是孩子天生的荣誉感激励着他一直在这条孤独的路上坚持向前。6岁,袁志平完成了第一支聂耳童舞,至今那个穿背带裤的男孩身影依然挥之不去。12岁时,他学习中国舞(古典舞和民间舞范畴)。到了大学,便开始专修现代舞编排。而人生的第一桶金也是在聂耳音乐周开幕式上那曲《少年聂耳》……冥冥之中都有联系,在袁志平眼里,这就是缘分。

首次亮相全国舞蹈展演,这位云南舞者就把聂耳演“活”了!

然而,这一路并不平坦。“让我记忆最为深刻的就是高考(艺考)。因为自身条件在艺术这个圈子里并不占优势,艺考的路上布满了艰辛和失落,我一度准备改行,想重新拿起书本补文化知识。”袁志平回忆着,“但我也幸运。回到老家后,一位同学告诉我就是在这里(云南省歌舞剧院与上海戏剧学院形成了一个为云南文化人才培养的委培班)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当天晚上,我就从老家赶到了昆明参加考试,一连两天,最终以云南省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那是2013年。”

重塑聂耳,给观众存有一份留白

排练现场,为数不多的几盏舞台灯光“全神贯注”的追摄在袁志平移动的身影上。衣裙每一次摆动划过的细响在这个舞台都显得格外明亮……正前方,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性身影一直注视着舞台,时而挥手示意,时而随乐而舞。她,就是《聂耳》编导,袁志平的亲密师友——张馥羽。

首次亮相全国舞蹈展演,这位云南舞者就把聂耳演“活”了!

“手再向外翻一些……这段的步调再快……停两秒别放……”

在舞蹈《聂耳》的创作糅合中,张馥羽一直扮演着大姐姐的角色。每一环动作的设计都要经过上百遍的编排,枯燥乏味却不失激情。挫折是每一次创作必经的环节,他们没想过放弃,反而在舞蹈中触碰到聂耳最动人的一面,改变,糅合,再改变……与其说这是一段独舞,不如说这是两人日复一日相互敦促才有的聂耳人生。

首次亮相全国舞蹈展演,这位云南舞者就把聂耳演“活”了!

间休时,袁志平和张馥羽并排而坐,两人谈笑风生,要说不紧张那是假的,但从二人的交流中我们也只能看到彼此的激励与期待。袁志平说:“去年,我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回到云南,听到第十二届全国舞蹈展演落地云南时,起初想以教员身份在幕后做些工作,但张馥羽老师对我说‘对于舞蹈演员,能在舞台上多停留一天,多展示一些,都是难能可贵的机会,别错过!’也正是因为这样一句话,我们一拍即合,从3月份便开始全身心创作这段舞蹈。”

首次亮相全国舞蹈展演,这位云南舞者就把聂耳演“活”了!

在聂耳形象的艺术重塑上,《聂耳》以“复活”开启了人们对他全新的认识,中段时,肢体语言的节奏逐渐加快,诠释着聂耳在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时的那份迷茫与探索,最后爱国激情化成了雄壮、激昂、不朽的旋律,一条红色的绸带从天而降,寓意着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伴随着他的音乐一直延续……

袁志平介绍说:“以往人们对聂耳的印象都是中山装或背带裤,而我们的服装则冲破了这种观念束缚,衣服上绣有各类音符,包括开场时的大红绸也是想给观众存有一种留白,让他们在音乐中想象,聂耳是否复活?还是来到了另外一个空间?”

首次亮相全国舞蹈展演,这位云南舞者就把聂耳演“活”了!

张馥羽补充着:“其实这个作品最初的名字并不叫《聂耳》,我们将它取名为《塑》,是想以一种单纯的现代舞方式表现出一尊雕塑从复活到挣扎再到破碎的过程。而后几个月,行业内的老师及专家都向我们给予了宝贵的经验和建议,我们也在舞蹈中探索,感知……最后,才形成了今天的《聂耳》。但即使是这样,我们的作品也还在不停地改变。”

首次亮相全国舞蹈展演,这位云南舞者就把聂耳演“活”了!

再过几日,万众瞩目的第十二届全国舞蹈展演就要在这座城市拉开帷幕。“人生第一次站在如此高级别的平台,与全国最优秀的舞者同台竞艺,紧张且也期待。我们会尽全力,在这个舞台上少留一些遗憾。”这是袁志平和张馥羽相互鼓励中最常见的一句话,质朴,有力。

7月16日,灯光渐亮,独舞《聂耳》在云南艺术学院实验剧场起舞绽放。5分半钟的时间里,我并不知道袁志平和张馥羽内心的波动,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成功了……

首次亮相全国舞蹈展演,这位云南舞者就把聂耳演“活”了!

“大学里,恩师董洁给我灌输一个概念:只有热爱,坚持,你才能出彩,哪怕有更多的平台,只要脱离了舞蹈,就不再是一个舞者。所以,我还是想纯粹一点,舞蹈就是我事业的全部。”这是采访中袁志平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