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打架让“舞蹈”火热,但艺术本身才能“风暴”出圈

大荧幕上,胡小蝶的纵身一跃,开启了《少年的你》的故事篇章;小荧屏上,她的扮演者张艺凡用一个芭蕾的大跳,也让新的记忆以相似的方式被重新创造。

生于互联网时代的优势,强悍的信息搜索与筛选能力,让曲高和寡的小众艺术品类也能够闻风而动,破墙而生。

神仙打架让“舞蹈”火热,但艺术本身才能“风暴”出圈


去年,凭借着36名长腿欧巴成功出圈的《声入人心》,在美男之外,完成了一次美声的逆袭。见猎心喜,承接着“神仙综艺”系列的名号,出现在2019年的《舞蹈风暴》所背负的亦是生僻艺术的“破圈”重任。

才艺双绝的青年舞蹈家们,希望借以综艺节目的形式打破外界对他们的片面看法,让阳春白雪的严肃艺术逐渐向着下里巴人而迈进,以此唤起更多普通观众的青睐。

愿望美好,《舞蹈风暴》也的确有实力。四期节目过后,口碑不降反升,收视率飙升至同时段第一名,而挑剔的豆瓣鹅们慷慨的打出了8.9分的高分评价。

神仙打架让“舞蹈”火热,但艺术本身才能“风暴”出圈


当然,热度也意味着争议。在对各路“神仙”的感叹之外,关于综艺节目中生僻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再度被搬上舆论舞台。

“舞蹈”与“风暴”

“看着这些‘神仙’跳舞,几乎要以为跳台到了CCTV音乐频道的舞剧欣赏。”

不同去年《声入人心》的厚积而发,《舞蹈风暴》火了,火的猝不及防。从初播时的一鸣惊人,到对神仙打架的感叹,恰如其名的“风暴”,即便未曾关注节目,但每个人朋友圈大概也会刷上一两张舞者们的飘逸身姿。

神仙打架让“舞蹈”火热,但艺术本身才能“风暴”出圈

热度并非空穴来风。天时地利人和一一有之,但细分后分析,《舞蹈风暴》的看点大概可以归结为三方面。

一在于舞种的“集邮”。

从大概念上讲,舞蹈相比于美声而言,似乎并不能称得上小众。但现实是,除了阿姨们每天准时准点的广场舞,能被普罗大众理解、能走进人们生活的舞蹈实际上是少之又少的。《这就是!街舞》虽然尝试着让街舞文化重新回归,成为爆款综艺催生下的亚文化新贵。但从更纯粹的角度来讲,在高雅艺术逐渐复活的过程中,这一圈层的空白仍然是没有被填补的。

从这一方面来讲,《舞蹈风暴》集结了观众曾经耳闻却未能一睹其真正姿态的各类物种,街舞、芭蕾、古典舞、现代舞、拉丁舞等各类舞种同台竞技,没有标准的比赛规则,更执着于舞台的展示,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给予了观众对美的另一重定义。

神仙打架让“舞蹈”火热,但艺术本身才能“风暴”出圈

二在于对于技术的执着展现。

一直以来,“圈外人入圈、圈内人破圈”都是小众艺术所面临一大难题。《舞蹈风暴》节目创新的“Punchline”,即“风暴时刻”,采用360度全景相机系统和时空凝结技术,定格舞者的高光瞬间。

简单粗暴的技术性展示,对于舞者来说,或许并非是服务于舞者表演的利器。但通过技术难点让普通观众越过舞蹈鉴赏的层层门槛能get到舞者的魅力,的确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最佳路径。

神仙打架让“舞蹈”火热,但艺术本身才能“风暴”出圈

与舞者们的动人身姿相映成趣的,还有评委层面专业性与娱乐性等不同观点碰撞后所泛起的涟漪。

与《声入人心》的三位专业评委不同,《舞蹈风暴》则以三类评委分别对应着三类受众群体。

担任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创意策划和《画卷》篇编导的编舞家沈伟、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系主任的“学院派代表”沈培艺,两位舞蹈家的专业化点评,服务的是舞台上舞者。

作为非专业评委的刘宪华与彭昱畅,无疑是普通观众的最佳代言人。看热闹的外行们,除了惊叹之外的任务,就是给予每一位舞者同样的高度评价,负责的是透过荧幕与观众的跨次元互动。

神仙打架让“舞蹈”火热,但艺术本身才能“风暴”出圈

而身为资深舞蹈电视节目制作人的扬扬,则是平衡了大众审美和专业性桥梁。三角关系的建立,串联起整个节目的平衡,共同谱写了《舞蹈风暴》的这一次“热度风暴”。

话题的关注,艺术的走低

但在热闹之余,《舞蹈风暴》也在同样面临着艺术性与话题性取舍矛盾的问题。

不同于嘻哈、街舞、乐队等诞生于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产物,天然的属性让美声、舞蹈这类生僻的小众艺术相比于先锋文化而言,缺少了那么些潮流性,有着更高一层的鉴赏门槛。

而针对这道门槛,不论是《声入人心》还是《舞蹈风暴》,所套用的都是“人和”的同一套公式——用大众化的美颜推广小众化的美声。

去年,《声入人心》以高颜值、高学历、高身高的“三高”名头成功出圈,其中双云CP、仝卓、高天鹤等高人气选手更是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神仙打架让“舞蹈”火热,但艺术本身才能“风暴”出圈

今年,《舞蹈风暴》更是由各大院校、艺术团的舞者,以及李子璇、王晨艺等在近年来的选秀节目的高人气成员共同组成。

“重新定义青年偶像”,是《舞蹈风暴》的另一表达目标。风暴见证官扬扬在节目中这样说道:“你们的偶像名单里,从此要有舞者的名字”。符合“偶像”标准的三高人群的再次出现,本应让圈外的观众得到满足,但从目前的播放数据和网友评论来看,事实并非如此。

“王晨艺晋级减一星。”

“第四集开始就套路了,我几乎都能猜到谁被留下来。”

“前面弄个导师2V2,后面观众就选有热度有流量更有观赏性的。”

更加专业的技能点评,跨越对于选手的颜值崇拜,回归到艺本身的层面中来。如果说《声入人心》第一季的惊艳亮相,让彼时“艺术细胞”尚处于发育阶段的观众们更多的将目光放在高颜值选手的表现之上,那么《声入人心2》以及《舞蹈风暴》的播出,则已经让观众们对于此类生僻艺术的存在不再陌生。

神仙打架让“舞蹈”火热,但艺术本身才能“风暴”出圈

这也就导致了,当剪辑重点出现偏差,“只要流量”的质疑也随之而来。

换而言之,审美消费升级以及土壤成分的质变,给予了这些生僻艺术品类们更加广阔、更加本质的生存空间,也提高了艺术本身对于观众的吸引力。

《声入人心》从第一季的“神仙打架”到第二季“默默无闻”,也不过短短半年时间的距离。同理,如今的生僻艺术类综艺,纵然在持续的挖掘着更多的可能性,但当猎奇散去,这些迎合观众的“时代产物”似乎也就此失去了其所存在的魅力。

服务于话题,拜倒于流量。像是内容消费领域的“快销品”,综艺如同食品领域的麦当劳、肯德基一样,味道不能说最好,但更普适、能保证大多数人在短时间内填饱肚子。

神仙打架让“舞蹈”火热,但艺术本身才能“风暴”出圈

没有什么一成不变,也没有什么一蹴而就。若生僻艺术的综艺化现象浮于表面,那么转化为收视率和利益流入资本的口袋后,想想综艺化留给大众的,或许除了一时的热闹,就再难留下什么。

如果从流量和收视率的角度看,《舞蹈风暴》的确是成功的。但从其可以深度挖掘与发展的空间来看,它距离完美,的确仍有一定的距离。

而这,需要的或许不是短时间内的流量热度吸引,而是在反馈中的摸索与前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