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主持人,“神仙”打架:打架背后,我看到快速成长的方法论

挑战主持人,“神仙”打架:打架背后,我看到快速成长的方法论

01

最近央视一档综艺节目:《主持人大赛》火了,一天上了五条微博热搜,网友评论一边倒称赞。

“神仙打架。”

“开口就是满分作文。”

“节目无拖沓,上来就是刚。”

……

难得见综艺节目如此好评,带着些许好奇,我看了第一期对决。果然高手如云,12位选手都是各领域精英,评审团里央视主持界的扛把子到场不少,董卿,康辉,撒贝宁,朱迅,高博……还有央视幕后重要领导。

看节目的过程,我几次激动到哽咽:我的天,怎会有如此厉害之人董卿和康辉的评价太点睛。

节目过程干净利落,每位选手3min自我展示,90s即兴发挥,零时间准备。主持人倒数计时结束,我大脑依然空白,选手却已出口成章,表达逻辑严谨,语速适中,且观点,角度,内容都契合主题。更重要的,大部分选手90s时间拿捏恰到好处,不多不少。

挑战主持人,“神仙”打架:打架背后,我看到快速成长的方法论

这般表现已经把我惊呆,但康辉和董卿的点评,进一步让我惊叹。他们在90s梳理选手观点,迅速反馈,给予点评,把观点和角度拔高一筹。我只觉心中似有千言万语,但又言之无物。只能一句:大神!

节目过后许久,我沉下心来开始思考,看完节目,除了选手和点评主持的神仙表现,我还能学到什么?这些人是如何炼成的?

我慢慢忆起节目中的两个细节。

第一个细节:李莎旻子在比赛结束后,董卿评价:完美,很有对象感!我知道你一定在台下,一遍又一遍准备,下功夫了。

第二个细节:每次康辉和董卿点评结束,镜头切回候场选手时,他们对老师反馈表示惊叹:哇!原来还能这样思考

通过这两个细节,我看到一种快速成长的范式:刻意练习,加上高质量反馈。

挑战主持人,“神仙”打架:打架背后,我看到快速成长的方法论

02

我最近在读成甲老师新书《好好思考》, 在推荐序部分,有混沌学院李善友教授的一句话:一个人能快速习得能力,关键在于刻意练习中能够持续获得高质量的反馈。

这两周我参加一个学习训练营,真切体会到这句话的价值。我跟着在目标管理领域深耕10年的易仁永澄老师,学习目标管理。

永澄老师设计课程的理念,就是刻意练习加上高质量反馈。每天不限于听课,他会设置常规思维练习题,需要学员按照标准话术的方式,套用模板,刻意练习思考问题的习惯。

第一天训练过程,对学员来说很痛苦。有明确的话术和模板,我依然不知如何使用,无法准确描述答案。老师说,一切学习过程,开始都是笨拙。这是必经阶段,慢慢来,持续做。我也欣然接受这个过程。

挑战主持人,“神仙”打架:打架背后,我看到快速成长的方法论

练习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反馈。如果我们不知自己思考方式是否正确,过程是否合理,很容易跑偏,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盲区。没有反馈,就没有改进。

易仁永澄老师是专家,深知反馈重要性。所以课程中设置答疑环节,一对一解答学员问题,并点评反馈。学习中我深感老师的专业魅力,你能想象到,永澄老师能从学员一句话中,看到其内心的潜意识想法么?

事实是,永澄老师真的可以。多年的专业训练,他已经具备语言识人的能力。因为我们语言模式背后,都藏着自己的思维信念。永澄老师根据只言片语,识别学员思维错误。这个反馈,让我们获益匪浅。

所以训练营进行到第10天,我已经看到自己肉眼可见的进步,也感受到这份变化带给自己成长的惊喜。

记得《财务自由之路》中有句话:人生中一定要找一个好导师,因为他会让你少走许多弯路。

挑战主持人,“神仙”打架:打架背后,我看到快速成长的方法论

03

可能很多人看过《刻意练习》这本书,知道刻意练习的重要性,但没有意识到反馈的价值,这段时间看书,学习,我深刻意识到:更高质量的成长方式,是找该领域厉害的人学习,刻意练习,寻求反馈

或许有人会说,如何找厉害的人,如何寻求反馈?我们不一定有机会或有能力近距离见到高手。

在我看来,接近高手最好的方式,加入他的学习型社群,替他做事。要么愿意花钱,要么愿意出力。

我认识一位朋友,她特别喜欢一位自媒体牛人,报名参加这位导师的所有付费课程,线下活动也积极参与,通过不断增加曝光率,被导师注意到,于是慢慢的成为很好的师徒关系。

此外,还可以选择为导师做事。要知道,人与人交往,最重要的因素在于价值置换,如果不能提供金钱价值,那就通过时间价值。导师的时间宝贵,我们可以在其能力范围内替其做事,这样自然也能近距离接近导师。

挑战主持人,“神仙”打架:打架背后,我看到快速成长的方法论

第二种方式,对标导师,寻找差距,自我纠偏。

在《好好思考》这本书里,有一个案例。成甲老师发现他的老师见到任何陌生人,都有话题可聊,且聊的很开心。现实生活中,我们多数人见到陌生人要么尬聊,要么相坐无言。

然后他开始观察,发现老师每次聊到无话可说时,都会引入新的话题:

原来您是XX方面的专家。

这位老师通过问对方擅长的话题,一方面让对方有成就感,一方面让聊天得以持续。这种以别人为中心聊天方式,让成甲老师受益匪浅。这就是一种对标反馈法。

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做到对标“导师”,自我纠正。

我们公司有一位领导,被大家称为“整理专家”,许多人都想“偷”他的移动硬盘。他在整理方面确实专业,平日里我们需要的任何资料,多数人没有,他一定有。而且他的资料库,内容详实,分类清晰。

为了学习,我观察他如何做,后来发现他有这样的习惯:及时收集。公司维修群讨论的案例,共享的资料,第一时间下载下来,然后整理,形成资源库。我在办公室见到他,如果有时间,就会整理自己的资料。

专家力,就是这样的小习惯,但绝大多数人没有。我发现这个“秘密”,也开始资料整理,现在慢慢成为公司第二个整理达人。

挑战主持人,“神仙”打架:打架背后,我看到快速成长的方法论

总之,成为高手的绝招:找到可以高质量反馈的导师,持续刻意练习,寻求反馈。一个人闭门造车效率太慢,借助资源才是加速成长的法宝。


阿杰,一枚仪器行业售后工程师,具有理工科思维的写作者,思考关于习惯,情绪,认知的终身学习者。一手写作,一手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