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樹生物首席醫學官蔡微菁:從醫者到行者,爲腫瘤患者創造價值

桐樹生物首席醫學官蔡微菁:從醫者到行者,為腫瘤患者創造價值

創新創業之路本就坎坷不平、異常艱難,結合臨床需求的創新尤為不易。在這方面,有著豐富臨床經驗的臨床醫生有著獨特的優勢和巨大的價值。堅守著希波克拉底誓言的職責,正是那一句“健康所繫,性命相托”,讓這些臨床醫生創業者們有著非同一般的信念與仁心。

最近,測序中國專訪了桐樹生物首席醫學官蔡微菁博士。作為一名同時擁有婦產科和腫瘤科臨床經驗的醫生,蔡微菁博士從一名醫生的角度,分享了其兩次重要轉型的思想歷程,並詳細介紹了桐樹生物多檢測技術平臺協同發展的佈局,以及“為腫瘤患者創造價值”的願景。

科研與臨床結合,助醫學之完美

懷著“除人類之悲痛,助醫學之完美”的誓言與初心,蔡微菁進入醫院成為了一名婦產科臨床醫生。8年後,已經擁有豐富臨床經驗的蔡微菁毅然選擇辭職,重新進入學校攻讀腫瘤學碩士和博士學位,並在跨度如此大的兩個專業間實現了完美轉換,成功進入腫瘤精準醫療的研究領域。

為什麼在開始選擇婦產科而不是腫瘤科?

對此,蔡微菁表示,剛剛畢業時對醫學的認知還比較片面,之所以選擇婦產科,僅僅是因為實習時輪轉過的所有內科,其出院小結上對於患者病情轉歸的記錄都是“好轉”,而不是“治癒”。即使是擁有國家級頂級科室的醫院也是如此。對於年輕的她來說,不能徹底治癒一位患者,似乎醫療的價值好像就沒有被完全體現,即使是由於醫療技術發展的客觀限制也讓她無法完全接受。而恰好外科醫生手中的手術刀卻可以滿足她對醫學最初的設定和憧憬。

但隨著臨床工作經驗的逐步積累,此時的蔡微菁逐漸發現,手術刀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尤其是遇到惡性腫瘤患者。為儘可能延長病人的生命,減輕他們的痛苦,蔡微菁開始查閱癌症相關資料。蔡微菁笑言:“腫瘤研究對我來說完全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很多前沿的科研成果刷新了我對於醫學的認知。隨著對腫瘤認識的逐步加深,我開始重新理解醫學和腫瘤研究。為了系統地學習腫瘤學領域的知識,幫助更多的患者,我選擇了從三甲醫院辭職,重新進入學校攻讀腫瘤學碩士和博士,併成為一名腫瘤科臨床醫生。”

蔡微菁重新進入醫學院學習的時期,正是肺癌分子基因研究和個體化治療開始蓬勃發展的時期。面對專業領域上的徹底轉型,蔡微菁毅然決然地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從基礎研究的根基開始學起,並有幸師從中國肺癌界的領軍人物——周彩存教授。她表示:“周教授給予我的專業指導,使我受益終身。周教授讓我有了很高的學習起點,並有機會接觸到全世界最前沿的肺癌理論知識和研究進展。他指導我走上了一條科研與臨床相結合道路,使我能夠有能力為肺癌研究的發展儘自己一點小小的力量。”蔡微菁總是把她在求學階段取得的一系列傑出的研究成果都歸功於其“站得高,看得遠”。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總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然而,不是每個已過而立之年的人都有毅然走出自己的舒適區,一切從頭開始的勇氣,但倘若沒有這份勇氣,也就不會遇見這份幸運。

隨著對肺癌研究的不斷深入,蔡微菁發現,即便再好的靶向藥物,也會不可避免地發生耐藥。腫瘤總是能夠不斷地逃避人類設定的打擊方法,反覆耐藥,最終置患者於死地。為此,蔡微菁不再只是靜止地、片面地去看待腫瘤,而是把腫瘤當成了不斷在動態改變的,甚至擁有進化能力的“物種”來深入研究,最終通過對腫瘤驅動基因瘤內異質性現象的證實,進一步在肺癌中印證了腫瘤克隆進化假說

。她的這一突破性的研究發表在國際頂級的腫瘤學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該雜誌對蔡微菁的這篇論文進行了封面推薦,並當期配發了有腫瘤進化研究領域第一人之稱的Charles Swanton教授對這篇論文的專題評述。可見蔡微菁的這項研究在當時的國際腫瘤研究領域所造成的影響。

蔡微菁一切從頭學起的決心不只體現在科研學術方面,當科研工作一路順風順水,科研成果在肺癌研究領域不斷被認可之時,她又一頭扎進了肺癌診療的臨床工作中,再次從零開始學習。從CT閱片的影像學基礎學起,從肺穿刺、氣管鏡、EBUS等臨床操作開始學起,從規範的肺癌診療過程開始學起。周彩存教授帶領的腫瘤科是以對臨床醫生的高標準、高要求、高效率而在全國聞名的。而蔡微菁也再次證實了自己從頭學起的決心和能力。她在短短半年之內,完成了從肺癌研究者到肺癌臨床醫生的轉型。她的臨床操作、診療思路以及對待患者的仁心仁術獲得了周教授和院內外同道以及專家們的一致肯定。此時的她,不僅成為了同濟大學醫學院的碩士生導師,能帶領科研團隊進行學術研究,也能在臨床上獨當一面,並作為組長單位的Sub-Investigator負責多項國際多中心的III期臨床研究的入組和開展。

正當每個人都認為蔡微菁會在這條臨床科研學者的坦途上,追隨自己導師的腳步,繼續大步流星地走下去的時候,她卻又一次出人意料地選擇了轉型,依然是那麼決絕和徹底。蔡微菁坦言:“隨著我對腫瘤研究的不斷加深,我越來越覺得,

更全面而深入地瞭解腫瘤是所有腫瘤診療發展的前提。想要打破宿命,必先了解對手。而基因檢測技術的發展使我們有可能實現這個前提。”在醫院臨床工作的時間越長,就越覺得自己個人的能力十分有限,只能幫助很少的癌症患者,而且對於治療費用等方面的很多現實問題更是束手無策。蔡微菁一直相信科學技術的發展能夠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作為醫者個人,再高強度的工作,能夠服務的患者人數也是很有限的,但如果能在腫瘤的基因檢測技術方面有所革新和突破,就能使不計其數的腫瘤患者獲益。正是懷著這樣的信念,蔡微菁再次毅然辭去了醫院的所有職務,以聯合創始人的身份加入桐樹生物,幫助桐樹生物打造多基因檢測技術協同發展的平臺,投身到創新性的腫瘤基因檢測產品的研發中。明確的目標、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紮實的科研知識積累和對研究前沿的把控,都成為了蔡微菁在腫瘤研究和基因檢測產品研發中的重要助力。

從醫者到行者,助力腫瘤基因檢測臨床應用的普及

科技水平的發展能夠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但先進技術必須變得簡單易推廣,才能惠及更多的普通大眾,實現其價值。基因檢測技術的進步,使腫瘤精準治療成為了可能,但在大眾眼裡基因檢測一直都是高大上的技術,普通人根本無法接觸到。

蔡微菁表示,自己之所以加入桐樹生物,正是因為桐樹生物與自己的初衷不謀而合。桐樹生物專注腫瘤基因檢測技術的臨床應用,堅持自主研發貼近臨床需求的創新產品,在滿足廣大癌症患者的實際臨床需求以及解決臨床問題的同時,每一款產品的核心技術都是圍繞著實現檢測產品的更易操作、更好判讀、更低花費的臨床應用級訴求進行創新,進而形成桐樹生物的核心競爭力。

蔡微菁向測序中國介紹到,桐樹生物目前的佈局主要是多臨床應用平臺協同發展。每種檢測平臺都有適合自己的應用場景和應用領域,不同檢測平臺各有優缺點。桐樹生物不止著眼於高大上的二代測序(NGS)平臺的發展,同時關注如何充分發揮qPCR和一代測序平臺的速度優勢、準確度優勢和價格優勢,這樣才能真正把腫瘤基因檢測的臨床應用普及到三、四線城市。

目前市面上的qPCR基因檢測產品在弱陽性判讀方面仍存在主觀性太強的問題,這會直接影響臨床醫生的用藥和治療方案的制定。為解決這一問題,桐樹生物在已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引物設計和體系優化等途徑,實現了qPCR結果判讀的革新,徹底解決了弱陽性樣本結果難以判讀的問題,方便臨床醫生診治患者,提高治療的有效率。

同時,桐樹生物還佈局了基於一代測序聯合毛細管電泳基因檢測平臺的產品。蔡微菁表示:“提到一代測序,可能很多企業、機構認為一代測序通量太低,基本已經放棄使用。但每種平臺自有其應用價值和適用的領域。”目前桐樹生物主要利用一代測序平臺聯合毛細管電泳法檢測腫瘤組織的微衛星不穩定狀態。正是利用了一代測序平臺測序的高準確性,創新性地優化了整個檢測體系,使得檢測靈敏度在發生最少2bp的位移時即可被檢出。這一產品特性在同類產品中的優勢不言而喻。由於微衛星不穩定在基因序列上的特殊性,在這方面,NGS既無法發揮其高通量的優勢,又充分暴露了其分析方面的劣勢。而一代測序結合毛細管電泳的檢測方法則是檢測微衛星不穩定的金標準,不僅檢測速度更快、更準確,成本也更低。為加速產品的臨床應用普及,桐樹生物始終專注於革新產品技術及性能,改進檢測技術的判讀方法,使用戶能夠更加客觀簡便地使用產品和判讀結果,無需進行專門的培訓。把一款產品化繁為簡,對現有的技術進行革新,使廣大用戶都能獲益,使臨床應用能夠普及,這一切的背後是需要付出卓越的努力的,這也正是桐樹生物始終在堅持做的事。

當然,桐樹生物作為一家腫瘤基因檢測領域的高科技企業,NGS平臺上的腫瘤基因檢測產品也是桐樹生物的研發方向之一。

桐樹生物已成功研發了NGS文庫構建試劑盒,實現了低樣本量情況下的成功建庫。蔡微菁談到:“考慮到臨床上獲取腫瘤組織的困難性,部分臨床檢測樣本不僅量少,還十分珍貴,所以我們已經將建庫試劑盒的樣本量要求降低到1ng,以滿足臨床檢測的實際需求。”

正是依靠這種多平臺多維度的協同發展,堅持從臨床需求出發,自主研發創新基因檢測產品,桐樹生物在國內眾多臨床基因檢測公司中逐漸嶄露頭角,佔有了一席之地。幫助腫瘤患者快速、準確、低價格地完成基因檢測,加速創新檢測技術的臨床應用和普及,讓更多的患者受益,始終是桐樹生物堅持在做的事。

液體活檢方興未艾,早篩早診仍需改進

腫瘤防治是防在前治在後,腫瘤預防,尤其是遺傳性腫瘤的早期篩查在腫瘤治療中至關重要,不僅可以減少醫療投入,最重要的是可以減輕患者的痛苦。除了臨床腫瘤基因檢測服務,桐樹生物還提供癌症基因易感性檢測。

提到腫瘤早篩,就不得不提熱門的液體活檢。蔡微菁表示:“對於液體活檢中的ctDNA檢測,我做臨床醫生時就開始關注。從一個臨床醫生的角度考慮,ctDNA檢測的應用主要分為兩部分:

一個是腫瘤早篩早檢。但就目前該領域的技術發展來看,基於ctDNA的早篩早診技術離臨床應用級產品尚有一定差距。”首先ctDNA檢測還存在一些技術上的限制,包括檢測的準確性、背景噪音的去除、檢測樣本的保存條件、判定標準等問題。ctDNA檢測目的是提早發現腫瘤細胞,然後定位病灶,但這一篩查方式是不是就一定比已有的篩查技術更好呢?以肺癌篩查為例,針對肺癌的CT篩查方法已經發展成熟,定期的CT篩查能顯著降低死亡率。ctDNA的早篩早診如果做不到比現有的成熟的篩查方法更優,其在臨床應用方面的價值就大打折扣了。其次,目前大多臨床醫生還不能很好地為患者解讀ctDNA的檢測報告,檢測機構、臨床醫生和患者之間往往溝通不足。此外,目前的醫保尚未覆蓋ctDNA檢測等篩查方式。盲目的篩查只會增加醫保負擔,增加患者的精神壓力,而多數常規有效的篩查手段,如CT篩查,都已經被醫保覆蓋。在這種情況下,基於ctDNA的早篩早診必須突破現有的技術限制,在敏感性和特異性方面都超越常規的篩查手段,才有臨床應用層面的價值。

而ctDNA檢測在臨床的另一個應用就是耐藥性和術後復發的檢測

。蔡微菁認為,相較於早篩早診,液體活檢技術在耐藥性和術後復發監測中的應用更為重要。除可在早期發現耐藥和復發跡象外,其無創、獲取樣本方便等優點更有助於提高患者的依從性,使患者能夠堅持定期複查。

當然,桐樹生物在液體活檢方面,也在研發相應的檢測產品。不僅要解決血液樣本中低含量ctDNA的收集、建庫、數據分析等難題,還要降低背景噪音,以提高靈敏度和特異性,減少檢測誤差。目前桐樹生物在這一應用層面的液體活檢產品已經研發成型了,後續會進入到CFDA III類證的報證流程中。蔡微菁談到:“在當前技術水平下談液體活檢早篩早診的臨床應用為時尚早。因為對於初診患者,即使ctDNA檢測後發現疑似腫瘤,也需要通過穿刺等手段獲取腫瘤組織來最終進行病理學確診。但我們希望通過檢測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能夠真正做到依據血液中的分子信息診斷腫瘤,這也將是全人類的福音。”

不忘初心,堅持自主創新,讓患者獲益

產品是企業的生命線。桐樹生物自創立之初就堅持研發創新型腫瘤基因檢測產品,開發具有核心價值的臨床應用級產品。蔡微菁向測序中國透露:“

從過去到現在乃至未來,桐樹生物都將貫徹多檢測平臺多維度共同發展的產品研發思路。利用多種不同檢測技術開發產品,充分利用各技術平臺的優勢,在不同臨床應用場景中,使多平臺產品形成協同效應,共同解決臨床問題,進而推動整個腫瘤檢測行業的發展,最終使患者獲益。”

目前,桐樹生物主要為各大醫院提供臨床檢測服務,並幫助醫院充分利用已有基因檢測平臺,也會根據醫院實際需求,為其搭建基因測序平臺,並藉助桐樹生物已獲批的產品服務於臨床。對於產生的檢測數據及其分析工作也基本可在醫院進行,桐樹生物將會幫助醫院完成一系列的標準操作。最主要目的是幫助更多的小型醫院搭建測序平臺,讓更多的患者能夠在家門口的醫院裡就能進行常規的腫瘤基因檢測,並從基因檢測中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