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課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

第8課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瞭解資產階級革命團體的名稱,建立時間及建立者,中國同盟會成立的概況,利用有效的課程資源,培養觀察和想象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理解同盟會的政治綱領和三民主義,通過探究活動,培養獨立思考和學會蒐集資料並能從有關資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三民主義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較完整的資產階級革命綱領;革命派倡導的民主革命是順應歷史潮流,符合民族利益的。

【教學重點】

中國同盟會的建立及其綱領。

【教學難點】

三民主義。

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

國民黨尊稱孫中山為“國父”;毛澤東稱他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江澤民讚譽他為“20世紀走在時代前列的第一個偉人”。孫中山何以贏得如此至高讚譽?導入“革命先行者孫中山”。

自主學習 梳理知識

一、孫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動

1.1894年,孫中山北上天津,上書李鴻章,提出變法自強等多項改革建議,遭到拒絕。失望之餘,他開始認識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專制統治,才能拯救中國。

2.11月,孫中山在檀香山聯合華僑,成立興中會,提出“振興中華”的宗旨,號召“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

3.1895年10月,廣州起義消息洩露,陸皓東等人被捕犧牲,起義失敗。

4.廣州起義失敗後,孫中山流亡海外,先後在日、美、英等國考察社會實際,發展革命組織,為繼續革命作準備。

二、同盟會與三民主義

1.《辛丑條約》簽訂後,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國內革命情緒日趨高漲。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得到迅速傳播。出現了章炳麟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鄒容的《革命軍》、陳天華的《猛回頭》和《警世鐘》等宣傳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這些著作號召人們起來推翻清政府的統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影響較大的革命團體有華興會和光復會。

2.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統一的革命組織,1905年8月,孫中山聯合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的成員,在日本東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

3.在同盟會成立大會上,確定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政治綱領,選舉孫中山為同盟會總理,建立領導機構,決定創辦《民報》,作為同盟會的機關報。

4.中國同盟會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它的成立,使全國資產階級革命派有了一個統一的領導和明確的奮鬥目標,大大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

5.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將同盟會的政治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三民主義成為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20世紀初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內容,廣泛傳播原因及其傳播產生的影響是什麼?

結論:核心內容: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滿清貴族的封建專制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原因:(1)戊戌變法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2)20世紀初,不少中國留學生到國外接受了資產階級革命思想,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革命知識分子的隊伍迅速擴大。民族危機使革命知識分子把西方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等學說,作為革命鬥爭的思想武器,宣傳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影響:極大地推動了革命形勢的發展和資產階級革命團體的建立,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礎。

【探究二】“三民主義”是從同盟會綱領闡發而來的,兩者之間有哪些相同?有哪些變化?

結論:兩者沒有實質上的不同,三民主義是孫中山對原來同盟會的綱領加以闡述和完善而已。這樣的革命綱領適應當時的歷史潮流,符合人民的要求,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擁護,已經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成了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後來,就是在三民主義的鼓舞下發生了武昌起義,並取得初步的勝利。

板書提綱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孫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動

成立興中會

發動廣州起義

同盟會的成立

三民主義

第8課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