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的百年校史根本就是「戰五渣」:缺的是歷史,還是制度?

成為百年大學的道路各不相同,目的不過都是“利”字。科研經費撥款看院校等級,國家挑重點高校看歷史,學生報考看積澱,高校的虛報年齡風在經濟利益和虛榮雙重驅動下愈演愈烈。

亮出“百年曆史”的金字招牌,大學好像就自帶歷史悠久、指點江山的豪邁buff。

這不,在過去不久的中秋節,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為了慶祝節日,就把“哈佛大學:大明崇禎九年建校”寫在了師生的T恤上。

掐指一算,大明崇禎九年,即1636年,這時的明朝內憂外患,奄奄一息。而在大洋彼岸的哈佛大學,一切才剛剛開始。把中外歷史課文一橫向聯繫,怎麼想都覺得魔幻。

中國大學的百年校史根本就是“戰五渣”:缺的是歷史,還是制度?


漢學家宋怡明Michael Szonyi(左)和漢學家歐立德Mark Elliott(右)。圖/Fairbank Center

不過,哈佛這歷史可不算是最資深的。

“世界大學之母”——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早在1088年就建立了,那時,正值北宋元祐八年。

相隔不到十年,號稱“世界上現存第二古老的高等教育機構”的英國牛津大學在北宋紹聖三年(1096)成立。

1134年,南宋將領岳飛大敗金軍,西班牙薩拉曼卡大學在同年建立。

元朝至元二十七年(1290),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學在伊比利亞半島上冉冉升起……

這麼一比,美國大學的歷史並無什麼優勢可言。

中國大學的百年校史根本就是“戰五渣”:缺的是歷史,還是制度?


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大學。圖/拍信

在數說歷史方面,中國的大學也完全不甘落後,總想盡各種招數用兩倍速快進校史,明明只有18歲,卻恨不得往80歲寫。

如假似真的百年校史,除了成為寫在校慶喜報上的得體數字,還能讓人期待些什麼?

“百年名校”的身份羅生門

中國最古老的大學是哪一所,一直以來眾說紛紜。

1594年由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在澳門創辦的聖保祿學院據說是我國第一所西式大學,早在十八世紀中期就被葡萄牙國王下令取消。

中國近代的第一所大學,則是1891年創建於上海的聖約翰大學。該校創辦了亞洲首個新聞專業,曾被譽為“東方哈佛”,但在1952年院系調整後被拆分到同濟、復旦等高校,如今的校址歸華東政法學院所有,輝煌早已不再。

中國大學的百年校史根本就是“戰五渣”:缺的是歷史,還是制度?


國內真正稱得上百年名校的高校屈指可數。圖/百度百科

在歷史的無情碾壓下堅持辦學,如今能名正言順掛起“百年名校”金字招牌的大學不過幾所:創立於1895年的北洋大學堂(現天津大學)、1896年的南洋公學(現五所交通大學)和1898年的京師大學堂(現北京大學)。

還有一說,根據1902年清政府頒佈的文件,能稱為大學堂的僅有北洋、京師和山西(現山西大學)。除此之外,大都是這幾年才湊夠數的“擦邊百年大學”,更有甚者,只是硬湊歷史拼出來的“野雞百年大學”。

為了成為百年大學,中國的大學們可以說是很拼了。據新華網2012年12月5日的報道,目前被普遍認為最古老的武漢大學,1983年還在慶祝70週年校慶(以1913年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設立為始),1993年突然宣佈慶祝百年校慶,將歷史往前拽到1893年張之洞設立自強學堂之時。

跨度之大,連友校天津大學都憋不住,上書國家教委表示該做法“實在令人迷惑不解和無法接受”。

中國大學的百年校史根本就是“戰五渣”:缺的是歷史,還是制度?


武漢大學老校長劉道玉自己也批判武漢大學“百年名校”的招牌名不符實。圖/觀察者網

2002年,江南大學剛合併組建一年,就和毅然與前身為江南高等實業學堂切割的東南大學一起,與前身為三江師範學堂的南京大學樂呵呵地聯合舉辦“百年校慶”,硬生生把校史往前推。

湖南大學更是妙手出奇招,以976年嶽麓書院為起點,一下躍升為“千年學府”,全國高校望塵莫及。

成為百年大學的道路各不相同,目的不過都是“利”字。科研經費撥款看院校等級,國家挑重點高校看歷史,學生報考看積澱,高校的虛報年齡風在經濟利益和虛榮雙重驅動下愈演愈烈。

精彩紛呈的校慶活動中,削尖腦袋篡改校史的行政和不明就裡的師生們都在自嗨,享受“百年名校”光環帶來的優越感。

百年校史,世界名校的入場券?

南宋時期的1167年,中國民族混戰,兵荒馬亂。

英格蘭國王和法蘭西國王鬧掰,所有在法國寄讀的英國學者被迫回國,聚集在牛津小鎮開展研究,牛津大學逐漸建成。幾十年後,牛津學者在不遠處建立起劍橋大學。

中國大學的百年校史根本就是“戰五渣”:缺的是歷史,還是制度?


我國曆史延續的教育制度註定了百年名校誕生的艱難。圖/搜狗百科

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來自英國的一百多名清教徒在馬薩諸塞州查爾斯河畔建立起後來的哈佛大學,比美國建國早近140年。

掐指一算,世界頂級大學校史一二百年是門檻,三四百年不罕見,八九百年才算是人中龍鳳。中國高校把手都伸抽筋了,也不過是夠著門框邊。

在中國,以四書五經為核心的書院制度支撐起傳統教育的整片天空,千百年來在區別於重視科學研究的現代大學的另一條軌道行駛。朝代更迭和民族浩劫更讓書院傳統的傳承七零八落,難成氣候。

現代大學教育制度在中國的發軔始於晚清,至今不過百年,和國外名校拼歷史傳承,怎麼都不像有勝算。

悠久校史是好東西,但不是必需品。“成績不夠,歷史來湊”這種曲線救國沒有實際意義。抓著歷史不放,反而會產生黔驢技窮的侷促感。沒有歷史,應該創造歷史,而不是創作歷史。

中國大學的百年校史根本就是“戰五渣”:缺的是歷史,還是制度?


把校史看作最大競爭資本的人,是將傳統教育的“情”和現代教育重視的“理”混為一談了。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1981年成立,就在2014-2015年摘得QS全球頂尖年輕高校榜首,2017-2018年更進一步,成為QS亞洲大學排名第一位。1991年創立的香港科技大學還沒到而立之年,已經榮膺2011-2013年QS亞洲大學排名榜首、2018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年輕大學第一名。年齡不是問題,過硬的教學和科研成果,才是立足世界高校之林的法寶。

同樣來自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很深的東(南)亞地區,缺乏“百年校史”卻沒有成為這些卓越高校的牢籠。

新高校擁有年輕的教學團隊和新鮮的科研課題,對新科技心態往往更開放。年輕,正意味著另一種生產力。

缺的是歷史,還是制度?

多年來,國內教育界熱衷反覆探討QS和泰晤士大學排名,為清北躋身世界一流出謀劃策。這幾年排名終於逐漸提高,固然可喜可賀。

中國大學的百年校史根本就是“戰五渣”:缺的是歷史,還是制度?


2018年清華和北大泰晤士大學排名。

從排名報告可以看出,北大的機構和科研經費都高於劍橋,教學聲譽、研究聲譽和論文引用率這幾項權重最大的指標中卻遠遠落後。

這意味著在最重要的教學和科研質量這一塊,國內頂級與國際頂級相比,遠不是一個量級。

這些差距,不是靠延長校史就可以填補的。科研傳統上幾百年的落後已成定局,中國大學要用力去填的,與其說是時間的坑,不如說是制度的坑。

中國大學的百年校史根本就是“戰五渣”:缺的是歷史,還是制度?


根據泰晤士大學排名的統計,2018年世界前列的高校中,耶魯的師生比是4.3,哥倫比亞是6.1。師生比與教學質量不一定成正比,但比率低,師生的接觸才可能深入,歐美的導師制“強迫”師生每週必有小班會面,頻繁的交流機會能夠養成學生交換意見、及時反饋的習慣。

北大2017年的師生比高達16.56,國內本科動輒1vs100的水課、用百度淘寶幫忙寫論文的學術亂象也不難解釋。

選擇困難症也是名校學生專屬的甜蜜煩惱。哈佛學生可以跨學院自由選擇絕大部分課程,甚至可以坐兩站地鐵到麻省理工上課。極大的自由除了是對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信任,其實也是在維護積極的學術環境:一池由自主學習攪動的活水,總比一個靠水泵強制運轉的魚缸來得健康。

中國大學的百年校史根本就是“戰五渣”:缺的是歷史,還是制度?


名校學生極大的學習自由是基於對他們自主管理能力的信任。圖/pexels

近年來,慧眼獨到的國內大學紛紛從最容易提升排名的指標入手:提升國際化程度。歐美頂級大學的外國老師和交換生比例高達三分之一甚至一半,可中國的“國際化”,弄出待遇不公、區別對待的么蛾子多如牛毛。

倒貼而來的國際化,和改祖換族強行延長校史一樣,都不過是旁人看在眼裡、罵在心裡的自欺欺人之舉。

七年前,南方科技大學宣稱要以學分制、導師制、書院製為基礎,打造一所去行政化的世界一流高校。

現在,當初不屑與普通高校並肩而論的他們也開始將招生宣傳點定為“錄取分數持平985”,正式向標準化招生低頭,“書院制”也淪為分宿舍的優雅代名詞。面臨本科招生素質參差不齊的困境,雄心勃勃的南科大發展危機四伏。

中國大學的百年校史根本就是“戰五渣”:缺的是歷史,還是制度?


百年名校,真真假假。圖/pexels

和同行相比,新建學府要薅歷史的羊毛就不太容易了。要抓住百年老校這根救命稻草,南科大還得老老實實等上93年。

至於那些真真假假的百年名校,奉勸一句,制度陳舊、行政凌駕學術的大問題,不是搬出百年校史就可以掩人耳目的。

今日作者

阿錢

排版 | 阿梓

封面圖 | unsplash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