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你有多久沒有和孩子好好說話了?

想一想,你有多久没有和孩子好好说话了?

想一想,你有多久没有和孩子好好说话了?
想一想,你有多久没有和孩子好好说话了?

想一想,

你有多久沒有和孩子好好說話了?

先說一下“好好說話”的標準,

就是四個字----平等溝通。

沒有難度?!

嗯...那我們就舉些例子,歡迎對號入座。

01

明明是在爭分奪秒般的玩手機,打遊戲,刷朋友圈,

還一本正經的告訴孩子---其是你是在工作?

明明心不在焉,

還告訴孩子在聽他講話,

你以為孩子真的就那麼好騙呀?

孩子也需要傾訴,

而你,

就是那個讓ta首選的傾訴對象,

千萬不要辜負ta的信任呀。

好好說話,從尊重溝通開始。

想一想,你有多久没有和孩子好好说话了?

有時候,

孩子需要的是我們能與他們產生共情。

當孩子給你說一件事的時候,

放下手機,離開電視,停下家務,認真聽,

用全神貫注的傾聽來代替心不在焉。

只有讓孩子知道,

你在真正的聽他說,

他才會更願意把自己的困難、感受告訴你。

想一想,你有多久没有和孩子好好说话了?

02

孩子給你講話時,

你是在耐心的等待他說完?

還是剛講到一半,

你就以家長身份的優越感,和自以為是的經驗,

去質問、責怪孩子?

更重要的是,

你的這種行為已經打亂了孩子的思路,

卻還不以為然,

依舊以訓斥的口吻為一件事蓋棺定論,

嚴重的打擊孩子想要與你溝通的積極性。

好好說話,從平等溝通開始。

想一想,你有多久没有和孩子好好说话了?

以關心的態度,

使用“哦......”“嗯......”“是這樣啊......”這樣簡單的話來回應孩子,

做到只參與,不干涉,

先讓孩子說完。

一方面表示了你的關心,

另一方面不打斷孩子的話,

讓孩子在敘述的過程中,

自己整理思路和感受,

從而有可能自己找到解決的辦法。

這對培養和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有很大的幫助呢。

想一想,你有多久没有和孩子好好说话了?

03

當孩子難過時,你會說:“別難過了”,

當孩子大哭時,你還是隻會說:“別哭了”,

當孩子緊張時,你仍舊只是不停的說:“別緊張”.......

奇怪的是,

不管我們的態度多好,孩子仍然是越來越難過,

而ta們的這種行為,卻又在我們的眼裡,

演變成了一種無理取鬧,結果不歡而散。

好好說話,從共情溝通開始。

想一想,你有多久没有和孩子好好说话了?

別否定孩子的感受,

而是說出孩子的感受、接納孩子的感受。

當ta聽到自己的感受被父母理解,

ta的心思從你的口中說了出來時,

心裡會非常欣慰和感激的。

想一想,你有多久没有和孩子好好说话了?

04

當孩子想要一樣我們沒有的東西時,

我們往往擅長的是,

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給ta解釋為什麼沒有。

但常常是我們越解釋,

孩子越不聽,或是可能還聽不懂。

然後和孩子間的對話,

就變成了一種:

你說你的,他堅持他的,無間歇循環狀態,

最終以誰的體力不支,作為失敗者退出而結束。

好好說話,從不發怒溝通開始。

想一想,你有多久没有和孩子好好说话了?

不解釋,試一試用幻想的方式,實現他們的願望。

有時候,

孩子對某種東西的渴望心情一旦得到了理解,

他們就能比較容易的接受現實。

想一想,你有多久没有和孩子好好说话了?

05

其實,想要和孩子好好說話,

關鍵點是我們的態度,

而影響態度的至關因素,

就是我們的信念和看法。

我再舉個例子,來解釋這句話。

“我的孩子不努力讀書,我覺得很憤怒。”

從這件事看,

因為孩子不努力讀書,導致了我很憤努的結果。

但你有沒有想過,

在因和果之間,你可能忽略了一樣東西?

這就是你的信念和看法。

你發怒的原因,

並不是因為孩子不努力讀書直接導致的,

而是因為在你的信念和看法中,

認為孩子不努力讀書,將來可能升不到好的大學,將來的路可能會很難走......

這些才是導致你憤怒的真正原因,

而並不是孩子不努力讀書這件事情。

對孩子大吼大叫是根本不解決問題的,

即使解決,也只是表面的問題,

你憤怒原因,

是因為你認為所有孩子都應該努力讀書這個概念。

這個概念當然沒有錯,

但如果你能夠改變一下你思考事情的角度,

嘗試去找一下ta不努力讀書的原因,

結果會非常不一樣。

是否最近學校有很多考試?

是否最近學業壓力太大?

孩子最近是否和朋友們的關係惡化?

在社交上發生一些問題?

ta們是否在處理男女關係方面顯得手足無措?

......

當孩子想要和我們溝通時,

一定要明白,

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

不要讓本該和孩子的好好說話,

變成一次次焦頭爛額的對話。

先從嘗試著改變自己的信念和看法開始,

主動去尋找和孩子能真正好好說話的方式。

會有點難,

因為需要我們去改變一些固化了幾十年的說話方式和思考方式,

但為了孩子,值得。

記住,發怒,是最笨的一種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