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你有多久没有和孩子好好说话了?

想一想,你有多久没有和孩子好好说话了?

想一想,你有多久没有和孩子好好说话了?
想一想,你有多久没有和孩子好好说话了?

想一想,

你有多久没有和孩子好好说话了?

先说一下“好好说话”的标准,

就是四个字----平等沟通。

没有难度?!

嗯...那我们就举些例子,欢迎对号入座。

01

明明是在争分夺秒般的玩手机,打游戏,刷朋友圈,

还一本正经的告诉孩子---其是你是在工作?

明明心不在焉,

还告诉孩子在听他讲话,

你以为孩子真的就那么好骗呀?

孩子也需要倾诉,

而你,

就是那个让ta首选的倾诉对象,

千万不要辜负ta的信任呀。

好好说话,从尊重沟通开始。

想一想,你有多久没有和孩子好好说话了?

有时候,

孩子需要的是我们能与他们产生共情。

当孩子给你说一件事的时候,

放下手机,离开电视,停下家务,认真听,

用全神贯注的倾听来代替心不在焉。

只有让孩子知道,

你在真正的听他说,

他才会更愿意把自己的困难、感受告诉你。

想一想,你有多久没有和孩子好好说话了?

02

孩子给你讲话时,

你是在耐心的等待他说完?

还是刚讲到一半,

你就以家长身份的优越感,和自以为是的经验,

去质问、责怪孩子?

更重要的是,

你的这种行为已经打乱了孩子的思路,

却还不以为然,

依旧以训斥的口吻为一件事盖棺定论,

严重的打击孩子想要与你沟通的积极性。

好好说话,从平等沟通开始。

想一想,你有多久没有和孩子好好说话了?

以关心的态度,

使用“哦......”“嗯......”“是这样啊......”这样简单的话来回应孩子,

做到只参与,不干涉,

先让孩子说完。

一方面表示了你的关心,

另一方面不打断孩子的话,

让孩子在叙述的过程中,

自己整理思路和感受,

从而有可能自己找到解决的办法。

这对培养和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呢。

想一想,你有多久没有和孩子好好说话了?

03

当孩子难过时,你会说:“别难过了”,

当孩子大哭时,你还是只会说:“别哭了”,

当孩子紧张时,你仍旧只是不停的说:“别紧张”.......

奇怪的是,

不管我们的态度多好,孩子仍然是越来越难过,

而ta们的这种行为,却又在我们的眼里,

演变成了一种无理取闹,结果不欢而散。

好好说话,从共情沟通开始。

想一想,你有多久没有和孩子好好说话了?

别否定孩子的感受,

而是说出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的感受。

当ta听到自己的感受被父母理解,

ta的心思从你的口中说了出来时,

心里会非常欣慰和感激的。

想一想,你有多久没有和孩子好好说话了?

04

当孩子想要一样我们没有的东西时,

我们往往擅长的是,

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给ta解释为什么没有。

但常常是我们越解释,

孩子越不听,或是可能还听不懂。

然后和孩子间的对话,

就变成了一种:

你说你的,他坚持他的,无间歇循环状态,

最终以谁的体力不支,作为失败者退出而结束。

好好说话,从不发怒沟通开始。

想一想,你有多久没有和孩子好好说话了?

不解释,试一试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有时候,

孩子对某种东西的渴望心情一旦得到了理解,

他们就能比较容易的接受现实。

想一想,你有多久没有和孩子好好说话了?

05

其实,想要和孩子好好说话,

关键点是我们的态度,

而影响态度的至关因素,

就是我们的信念和看法。

我再举个例子,来解释这句话。

“我的孩子不努力读书,我觉得很愤怒。”

从这件事看,

因为孩子不努力读书,导致了我很愤努的结果。

但你有没有想过,

在因和果之间,你可能忽略了一样东西?

这就是你的信念和看法。

你发怒的原因,

并不是因为孩子不努力读书直接导致的,

而是因为在你的信念和看法中,

认为孩子不努力读书,将来可能升不到好的大学,将来的路可能会很难走......

这些才是导致你愤怒的真正原因,

而并不是孩子不努力读书这件事情。

对孩子大吼大叫是根本不解决问题的,

即使解决,也只是表面的问题,

你愤怒原因,

是因为你认为所有孩子都应该努力读书这个概念。

这个概念当然没有错,

但如果你能够改变一下你思考事情的角度,

尝试去找一下ta不努力读书的原因,

结果会非常不一样。

是否最近学校有很多考试?

是否最近学业压力太大?

孩子最近是否和朋友们的关系恶化?

在社交上发生一些问题?

ta们是否在处理男女关系方面显得手足无措?

......

当孩子想要和我们沟通时,

一定要明白,

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不要让本该和孩子的好好说话,

变成一次次焦头烂额的对话。

先从尝试着改变自己的信念和看法开始,

主动去寻找和孩子能真正好好说话的方式。

会有点难,

因为需要我们去改变一些固化了几十年的说话方式和思考方式,

但为了孩子,值得。

记住,发怒,是最笨的一种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