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公共场合不会“说话”?家长善用怀柔政策,收获能说会道娃

在英国有一个四岁小男孩在圣诞节的时候接受了一个综艺节目采访的时候,记者只是随机问了他一个问题结果这个小孩用了九分钟来描述那些关于圣诞节的故事,后来还讲了很多和主题并不相符东西,后来讲的时间太多了采访的工作人员干脆把麦克风直接递给小孩孩让他自己接着说,而采访员自己就走到旁边休息去了。

像上面的那个小男孩一样 ,相信不少家长都遇到过,整天哔哩吧啦的讲个不停,一开口就沉迷于自我无法自拔的说。这种小朋友天性活泼乐于表达自我,对待家里面的话痨形行为很多家长都不认为这是什么坏的事情。

孩子是父母的另一面镜子,很多时候家长会发现自己其实自己的孩子除了和自己容貌相像以外,他们的一些行为轨迹都和父母日常的行为如出一辙。

孩子受父母生活习惯影响也很深。如果父母能一直把平常的日子过得很精致,比如没事的时候,泡个茶啊,养个花啊,那么孩子也会跟着模仿,将来也很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像首诗一样。如果父母是那种一下班回家就开始躺在床上玩手机,甚至懒到点外卖的类型,那么孩子长时间受到父母的这种生活习惯影响,也会变成这样随意的样子。曾经有学者指出:一个人在三岁以前就已经决定了他的智商去到哪个程度,这个程度和父母的日常行为有关的。

孩子公共场合不会“说话”?家长善用怀柔政策,收获能说会道娃

为什么你把孩子培养成了“哑巴”,别人的孩子却总是说个不停呢?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最基础的生存条件。有一次小雅带着两岁多的儿子去上海出差,在车上一直哔哩吧啦的讲个不停,他和你说话讲的头头是道。

一般来说同龄的只要讲出几个句子作为父母就已经很安慰了,他还能主动的找你聊天,一个小话痨一样的在你耳边一直说个不停,这小嘴还甜的漏油一般,看着就让人特别喜欢。

这个时候旁边有个家长就掺和进来问“为什么你们家小孩那么多话讲的啊,你看我们家个这个总是一声不吭的”小雅只是笑笑的话“没特别教过的,只是多陪陪她看看书”。

发生这么强烈的对比其实都和父母的态度有关,很多时候家长总是不愿意抽出时间去陪伴孩子。这里说的陪伴不是和孩子待在同一个空间,孩子玩孩子的你玩你的。

而是两个人之间有交流的陪伴,不要太过在意孩子究竟能不能你得懂你讲的话,关键是作为家长有没有为此做出行动。孩子不懂是孩子的事情,家长不做那就是家长的态度问题,很多东西家长不教孩子怎么会懂的呢?

就像上面那个家长一样,说自己的孩子总是一声不吭,难道他们就应该天生就懂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孩子能懂多少取决于作为家长的你愿意对孩子付出多少。家长在陪伴孩子的付出和孩子的智力发展是呈现正比例出现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孩子公共场合不会“说话”?家长善用怀柔政策,收获能说会道娃

怎么才能有效的提高孩子的智商思维能力呢?

家长不放考虑从以下几点入手:

1.父母应该增强和孩子之间的互动

多一点和孩子讲话,不要只是停留在知识听孩子讲话,而不对孩子进行互动,倾听孩子讲话只是其中一个过程,作为家长我们更应该要说话,而且要有技巧的说话,尽量简洁能够用他们的方法进行理解。

比如“宝宝今天第一次上体育课好不好玩啊”“宝宝今天看的动画片都讲了些什么啊”等等。先从一些简单的短句开始讲起,然后等孩子的词汇量有了一定程度了再慢慢过渡,这样长期下来,你总会发现孩子在讲话方面技巧增长不少的。

在两个人聊天的时候面对孩子讲到一些他比较激动,自以为比较自豪的事情的时候,作为父母除了倾听还要给出相应的情绪回应,可以的话最好配合上肢体语言,这样更加生动化。比如孩子说“我今天在幼儿园自己吃了一碗饭”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可以回答“宝宝好棒耶,现在可以自己吃饭了”。家长的赞美除了能够让孩子开心,在以后做这件事情上也有所动力。

孩子公共场合不会“说话”?家长善用怀柔政策,收获能说会道娃

2.父母多陪伴孩子阅读图书

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这句话说的一点都没错的。很多时候父母只是会选择不断的给孩子买书,对于书的种类、内容合适程度都全然不顾,买回来了孩子也就头几天会翻几翻,但是孩子的认知程度有限,自己又不认识字压根就看不懂。

如果只是有图画类型的图书,内容有时候并没有匹配到合适的年龄去看,文字看不懂,图片不吸引,最多看两次就不会再看了。作为父母我们有义务去陪伴我们的孩子成长,读书是很重要的,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句话是非常正确的。

我们应该多点陪伴在孩子身边多点读书,读好书,培养孩子爱读书的习惯,从而增长孩子的见识,有利于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社会价值观。

孩子公共场合不会“说话”?家长善用怀柔政策,收获能说会道娃

3.不要对着孩子吼,拒绝一些负面情绪在孩子面前

从前太阳和大风在比赛他们在比谁能够让路人把外衣脱掉,大风一开始就使劲的吹路人非但没有把外衣脱掉反而穿了更多的衣服。后来太阳出来的时候只要往路人那边晒晒,他们就把衣服脱掉了。

其实教育小朋友的道理是一样的,很多时候你越恼火事情就会变得越糟糕,久而久之你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就变得是一个恐怖的人,不愿意接近你,对你心生畏惧就更不要说互动聊天了。

相反的,如果父母在孩子教育方面实行怀柔政策,什么事情都温和处理,多宠宠小孩,这样不仅有利于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乐观自信的人还可以让事情起到重要的作用。孩子是家长的第二面镜子,如果家长引导有方,那么对他的智力发展也是有起到非常好的的效果。

孩子公共场合不会“说话”?家长善用怀柔政策,收获能说会道娃

4.怎么提高让孩子主动和你沟通

相信不少家长都会遇到一个难题,很难和小朋友沟通没觉得和他们好像没有共同话题,休息的时候宁愿去看手机也不想多陪陪孩子,如果这时候小朋友带着问题去找爸爸妈妈,不少爸爸妈妈都是拒绝回答,没耐心的让小朋友自己一边玩去,别来烦着他们。

在这里我们重要讲一下,小朋友不是不愿意找你们玩,而是很多时候因为被作为“爸爸妈妈”的家长拒绝,才导致这样的问题。很多时候小朋友在一开始就已经走出了第一步,是 家长们自己把门关上了,把他们挡在了门外不给他们进来那怎么能沟通呢?关于这个我们可以像上面的太阳一样,给小朋友多一点温暖,积极的配合小朋友的合理需求,那么在沟通方面就已经起到了非常好的的作用了。

孩子公共场合不会“说话”?家长善用怀柔政策,收获能说会道娃

怎么才能有效应用怀柔政策呢?

1.面对孩子适当的服软

在小朋友和家长之间的交流上,尽量用平等温和的态度来讲,面对小朋友一些不合理的请求先不要急着说“不”改用商量 的口吻弱化一下自己的语气,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积极的和小朋友沟通。

2.多给自己充充值,别被孩子问倒了

和小朋友之间的有效的沟通,语言的魅力是很重要,尤其是到了两岁以后小朋友开始讲的话 就多了,就变得像个问题把宝宝一样,对待未知的事物总是充满着好奇心,总是问你这个问你那个,如果你不会回答冷场了,这样就尴尬了。当然父母也可以引导小朋友自己多多去探讨问题,面对大家都不会的问题一起去寻找答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亲子关系,还能提高孩子的自学能力一箭双雕的。

孩子公共场合不会“说话”?家长善用怀柔政策,收获能说会道娃

3.拒绝一切电子设备入侵亲子世界

现在很多人的手上都离不开手机,除了工作以外回到家还是玩手机。这样会让一个家里失去 沟通的声音。小朋友的童年只有短短几年,等到几年过后你想和孩子亲近他们也未必愿意和你在一起。

所以家长们,请放下你们的手机,在能陪孩子的这几年多点陪陪孩子玩耍,这样既能增进两个人的亲子关系又能帮助小朋友提高语言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孩子公共场合不会“说话”?家长善用怀柔政策,收获能说会道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