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特色民間樂器馬頭琴 如泣如訴大漠之歌

馬頭琴是蒙古族拉絃樂器,因琴桿上端雕有馬頭而得名。它由唐宋時期奚琴發展演變而來,元朝時期已流傳民間,明清時期用於宮廷樂隊。現已成為蒙古族最具特色的民間樂器之一。主要流傳於內蒙古、新疆、青海、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區。在我省主要分佈於杜爾伯特、肇源、泰來等地。

據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工作人員王大鵬介紹,在我市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馬頭琴音樂得到了較好的普及和推廣,在該縣的蒙古族實驗小學,開設了馬頭琴音樂培訓班,已培養千餘名傳承人。王大鵬說,在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馬頭琴音樂代表性傳承人包洪生(蒙古名阿斯汗)曾於2014年12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成功舉辦個人原創馬頭琴曲音樂發佈會,在業界取得較大反響。

馬頭琴右手弓法有長弓、半弓、短弓、跳弓、連弓、碎弓和抖弓等。左手指法有彈音、挑音、顫音、揉弦和泛音等技巧,許多裝飾音均由小指奏出。其演奏特點是以指甲從弦側觸弦發音,音色清晰、明亮,宜於奏出豐富的泛音,具有鮮明的藝術風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