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elerator超級對撞¹º—小米時代藝術科技大展」在京盛大開幕

展覽名稱:Xcelerator超級對撞¹º |小米•時代藝術科技大展

北京時代美術館十週年特展

展覽時間:2018年8月12日——2018年10月14日

展覽地址: 華熙LIVE·五棵松 北京時代美術館

海淀區復興路69號華熙LIVE·五棵松東北角

2018年8月12日,“Xcelerator超級對撞¹º——小米•時代藝術科技大展”在北京時代美術館盛大開幕。涵蓋裝置藝術、聲音藝術、數字交互、影像劇場等多類藝術作品首次亮相中國,來自全球8個國家的10組先鋒藝術家及團隊的一系列作品,在北京時代美術館十週年之際聯合小米公司共同呈現推出集最具先鋒與藝術性為一體的全新展覽,“沉浸式體驗”將讓觀眾置身其中的每個瞬間都沉浸在科技與美學的夢幻當中。

讓我們想象這樣一個場景:週日下午,陽光溫暖,在海邊的沙灘前行。左邊藍色的波浪在綿綢的沙灘上一次次消逝,右邊的紅樹林枝葉隨海風似有似無規律的移動。漸漸,烏雲密佈,趕走了陽光,海水,空氣和天空融為一體,極速旋轉,消逝在遠方。千萬年來,人類在不停嘗試從大爆炸後形成的宇宙萬物中尋找自身意義的投影。浪花散去的方向,枝葉飄搖的走勢還有風雲的變幻,是自在自為的發生著並觸動著我們的意識,還是人類的意識與感知和他們同時被編寫好後注入進去的呢?我們所感覺到的是客觀物質本身還是自身感覺的迴路?

本次展覽“超級對撞10次方”借高能物理中粒子加速器的概念,通過新媒體藝術模擬大爆炸之後宇宙萬物的形成和衍生,賦予了展覽空間中10件作品一個相當重要的使命即:使藝術與科技平等刺激的對撞。藝術家和科學家長久以來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構建和解釋這個世界,甚至試圖壟斷他。10件作品像十個不同的平行能量體,又像是十個共存的粒子,在北京時代美術館十週年的時刻相乘10次致使藝術與科學間融合取捨的熵值不斷增加。入場的每位觀眾同時扮演著帶有能量的電子,為場館充能,對撞一觸即發。

展覽主題的另一方面是對當下新媒體藝術的一次試驗。提到它,人們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聲光電。當代社會,無論是說藝術凸顯了科技,亦或科技成就了藝術,都是在營造有落差感的兩極分化,而缺少兩者直接聯結的媒介。“超級對撞10次方”旨在強調當下觀眾,美術館,策展人和藝術家一起在每一瞬間迸發出的的動態效應。而藝術與科技的媒介正是觀眾的參與本身,多元化的觀展交流是無限隨機的腦洞體驗的映射。沒有能量的加速器也就缺失了空間和時間的概念而變的死寂。同時“超級對撞10次方”也試圖將觀眾,美術館,策展人和藝術家用一種類比試驗的新方式聯繫起來,實驗可能導致對撞系統過載,生成黑洞,重新洗牌。每一次對撞產生的問題會成為下次對撞的新問題,又或許是答案?在“海邊”尋找自我感知的意義,是否可以在“超級對撞機制”裡找到呢?或許沒有機制,而需要我們去創造他。

關於展覽空間

展覽空間,或者說“對撞加速器實驗室”,由四個空間組成。1-4號廳分別代表了對撞,正極,催化和負極。首先與觀眾邂逅的是3號展廳,我們的 “充能催化室”。三組不同國籍和年齡的藝術家團隊以最新的互動方式在作品中為觀眾闡釋能量的轉換。催化室具有不穩定性,能量轉換會同時產生平衡和過載,觀眾的互動介入是完成充能拼圖至關重要的最後一片。催化完成後後觀眾可以自由選擇進入“加速器”的兩個端口:正極和負極。兩極並非對立,而是互相傳遞融合信號。觀眾的選擇會帶來多重的敘事性和觀展體驗。無論邂逅了4號負極感性魔幻的氛圍,還是直面2號正極理性多維的傳導,最終觀眾都會傳輸到1號廳。在這裡,觀眾將觀賞一次遠古與未來,人類與機器間的神秘儀式:兩股力量忽遠忽近,每個瞬間若即若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