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诗人李商隐,一身为情所累,抑郁而终

李商隐的感情生活如同他的情诗一样,凄婉缠绵。其中有三个桥段最为著名,甚至影响到后世对他的评价,觉得他太过多情,又太容易移情别恋,终究是缘来情浅,所有的真情假意,统统在现实的浪潮里搁浅。

多情诗人李商隐,一身为情所累,抑郁而终

李商隐

李商隐和柳宗元一样,八岁时死了父亲,作为长子,十岁时不得不为别人抄书贴补家用。他的先辈曾经是唐朝的王室贵胄,到了他这一代,与唐王室的血缘关系已经非常疏远,而且像他这样沦落到民间的皇室后裔太多了,除了他自已在潜意识里还有贵族情节,别人已经很少提起了。

1、

柳枝是洛阳一个富商的女儿,生的眉清目秀,却有着男孩子的性格,敢爱敢恨。柳枝与李商隐的堂兄李让山是邻居,偶然间看到了李商隐的《燕台诗》,便心生爱慕,粉笺传情,素锦寄书,表达爱意。李商隐也半推半就。从一开始他就知道,以他们的地位身份,这种爱,肯定不会有结果的,但他并不拒绝送上门来的艳遇。几次约见,李商隐欣然赴约,慢慢地熟悉了也就厌倦了,最后一 次约见,李商隐借口自己的行李被朋友拿走,连面也没见就消失了。咱们的李公子自恃出身高贵,同族人又都是儒家经学学者,面对地位低微的商人妇,从骨子里是瞧不起的。姑娘的暗送秋波,投怀送抱,从一开始,就不对等,爱淡情薄,一旦分别,连相思也不可得。两个不同阶级的人,终究不是天造地设,柳枝姑娘纵然再痴情,也趟不过世俗这条河,两人从此相忘于江湖。

多情诗人李商隐,一身为情所累,抑郁而终

她贪的是他的学识,他贪图的是她的美貌,所有的浓情软语都在世俗的狂欢里沉沦。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所有的温情,终究只是红尘一梦。

2、

如果说与柳枝分别,是屈从于家族和地位,那么,与宋华阳的分开,则是因为他们行为挑战了皇家的威严。

宋华阳是公主的侍婢,陪公主在玉阳山修道,住在西山的清都观,李商隐住东山的灵都观。

多情诗人李商隐,一身为情所累,抑郁而终

一日李义山骑马下山,为道观里采买生活用品,在山脚下的路口,恰巧遇上坐轿回西山的公主 ,侍婢宋华阳随轿跟随。一个美公子,一个俏佳人,眼神相碰的一瞬间,心底的爱便再也藏不住了,不需要言语交流,就在心底许下了天长地久。爱情,有时就那么简单,仅仅一个眼神,或者一个微笑,如此而已。爱情一旦拉开了序幕,这场缠绵悱恻的剧情,便再也停不下来了。

他开始寻找机会去见她,她开始望穿秋水来等他。他一袭素衣满腹才学,她身披着轻纱剔透婀娜。

好在两观遥遥相对,相距几百米,经常有机会一起做道场,一起参加活动 ,这给他们创造了不少见面的机会。七月十五中元节,李商隐参加西山清都观的道事,两个魂牵梦绕的年轻人又相遇了。他们避过众人的眼睛,偷偷跑进观外的松林里。清澈的河水从脚边流过,似梦在纠缠,似风在依恋,他抚摸着她蓬乱的青丝,许她一个倾世之诺,她回他一个浅浅的微笑,许他一池春心荡漾。

多情诗人李商隐,一身为情所累,抑郁而终

云情雨意,缱绻多时干柴烈火,不可遏止。未体验过的新鲜与刺激,从未有过的巨大欢愉,令他们疯狂。一旦相恋的浪潮风声水起,任由八匹马也拉不回来了。时间一长,李商隐不满足于这种见不得阳光的约会,他希望宋华阳能跟他下山,做长久的夫妻。

李商隐轻轻抚摸着宋华阳鬓边的白燕钗,深情款款:

“等着我,我们一起走!”宋华阳笑而不答。有泪在心里滴落。

宋华阳终究只是公主身边的婢女,她没有能力左右自己的命运。她不敢还俗,更不敢私自下山,直到——宋华阳怀孕了。

公主在宋华阳身上看出了端倪,他们私通的事情败露。李义山被逐出道观,宋华阳不知所踪。

多情诗人李商隐,一身为情所累,抑郁而终

情愿你我今生从不相遇,你仍做你才华横溢的李义山,我让仍做我声色俱空的宋华阳。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爱情丢了,李义山还是希望自己的一生,能够永远对着水晶盘一样皎洁的月中嫦娥。

3、

说起来,李商隐生活坎坷,心底里一直有强烈的求取功名的欲望。只是这种欲望,因为没有后盾支持,便失了根基,也常常被贵族们所蔑视。后来,李商隐凭借两篇优秀的古文:《才论》、《圣论》,引起了同样是古文高手的令狐楚的注意。也许是惺惺相惜,他很快就接见了他,并聘他为自己的幕僚,才算离仕途之路近了一些。

多情诗人李商隐,一身为情所累,抑郁而终

文宗开成二年,李商隐进士及第。一次参加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家宴,见到艳丽秀美的王家小女儿,不能自持,遂托人说媒,当年便娶王氏为妻。

能够和权贵攀上亲戚,李商隐在心里那座用自尊构筑的玲珑塔愈加坚固。他终于成功地将自己攀附进豪门,做了官家的夫婿。

然而成婚后,为了生计和功名,他多次离家,夫妻二人聚少离多,十二年里在一起生活的日子还不到三年。李商隐擅抚琴,王氏擅弹瑟,琴瑟和鸣,感情甚笃。李商隐辗转桂州,循州,洞庭,长安,最后溯江至巴蜀。万般柔情化作了无尽的思念,“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王氏薄命,没等他回来,便故去了。

多情诗人李商隐,一身为情所累,抑郁而终

锦瑟

有些人共同生活一辈子,平淡无奇,枯槁乏味,身相近心相远;有些人只需刹那间的对视,不管红尘多少浮花浪蕊,便成为今生的知己。

夫人死后,他无牵无挂,一路向西,来到四川梓州柳仲郢幕府。府主柳仲郢想给李商隐做媒,将营中歌女张懿仙赏赐给他,替他料理家务,缝补衣服 ,李义山婉言谢绝。

他这一辈子注定没有完整的爱情,他开始相信宿命。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那个夜晚,孑然一身的他,独上西楼。睹物思人,往事如烟。于是,挥笔泼墨,写下了这首《锦瑟》,来纪念他生命中的三个女人。

第二年,李商隐忧郁中死去,年仅四十五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