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讀史之大唐(113):名將就不犯錯嗎?一個失誤,上萬人丟掉性命

第一篇 創始團隊:最初的神明(113)

唐軍的作戰會上,大家一致認為應該直搗南京。主帥李孝恭已經初步表態同意:‘孝恭將從其議。’這時,一個人站出來反對——李靖。

我們都知道:‘二李組合’中,李靖是具體負責指揮的那個。今天不知道怎麼回事,他還沒發言,李孝恭先定調了。這會開得不嚴謹吶!

李靖有什麼意見呢?他說:“敵軍主力雖然聚集此地,但輔公祏身邊,也還有不少精兵。這裡幾個城柵都打不下來,防守堅固的石頭城,就那麼好打?我們如果直奔南京,十天半個月攻不下來,就會陷入腹背受敵的危險境地。眼前馮惠亮這幫人,都身經百戰、習慣於野戰拼殺。只因為輔公祏定計叫他們守、拖延疲憊我軍,所以才不出戰。我們只要大張旗鼓地進攻,挑起他們的鬥志,還怕他不出來?安排得當,可以一舉擊破敵人!”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名將發起言來,有兩個共同的特點:一是先說敵情。敵人怎麼怎麼樣,哪強哪弱,搞得清清楚楚。二是攻心為上。敵人主將在想什麼、底下大頭兵在想什麼,怎麼幹擾怎麼誘導,說得明明白白。大家以後就按這個套路辦,自然也會有名將的風采!

李靖反對“蛙跳戰術”,最主要的理由是雙方力量對比——唐軍的力量,沒有把握在短時間內解決南京的敵人。

二十一年後,公元六四五年,李世民親征高句麗,失敗而還。他想破頭也想不通:當年那麼多高手,我打他們易如反掌。怎麼會栽到一個小小的敵人手裡?

李世民自己就是一流名將了,他都想不明白,還能問誰呢?他去向李靖請教。李靖此前因老病無法前往,但一直關注著前線戰事。李靖沒有正面回答他,而是說:“這個事李道宗知道。”

上謂李靖曰:“吾以天下之眾困於小夷,何也?”靖曰:“此道宗所解。”

怎麼回事呢?當初唐軍跨過遼河,一路向南攻擊,在安市(遼寧海城)這個地方和高句麗主力決戰。江夏王李道宗曾建議:敵軍主力前來,後方空虛。給我五千精兵,直取平壤,可建奇功。李世民當時沒吭聲,這事就過去了。後來又有人提這個建議,長孫無忌反對,說皇上親征,咱們不能幹沒把握的事,必須是萬全之策。於是這事就黃了。

李靖拿李道宗出來作擋箭牌,大概是不願意得罪長孫無忌吧。但他的態度是很明顯的——應該採用李道宗的‘蛙跳戰術’。

打輔公祏他不同意這麼幹,打高句麗他又覺得沒幹是錯失良機。這既不是前後矛盾,也不是事後諸葛亮,恰恰體現出高手那種獵犬般的敏銳。林彪的部下曾評價說:“林總的眼光真毒啊!”也是歎服其異常敏銳的戰場嗅覺。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名將之所以成其名將,就體現在這些地方。胡三省給《資治通鑑》作評註,到這裡也禁不住感嘆:‘然李靖決勝而太宗無功,此用兵之所以難也!

不過李世民也用不著懊惱,在這個事上犯錯的高手多了去了。蒙哥馬利和艾森豪威爾算名將吧,這兩位大佬在二戰末期,聯手搞了一個人類戰爭史上,最大規模的空中蛙跳作戰——“市場花園行動”。搞了一萬多架飛機、空降三萬五千人(包括大名鼎鼎的第101空降師)到德軍背後,去佔領萊茵河上的橋樑。結果呢?被兵力佔優勢的德軍圍起來吊打,10天內傷亡過半(逾1.7萬),德軍才損失區區3300人,行動以慘敗而告終。可能是有了心理陰影,到二戰結束,美國佬在歐洲戰場都沒有再實施空降行動。

蒙哥馬利一個失誤,上萬盟軍丟掉性命。而李靖的一個正確判斷,一舉奠定唐軍勝局。

李靖在會上分析完形勢,李孝恭反正總是聽他的。於是派出老弱挑戰誘敵,埋伏在後的主力大破馮惠亮軍。李靖輕裝前進,急行軍趕到南京城下。輔公祏見大勢已去,奪路而逃。逃到武康(浙江德清)這個地方,被捉住斬首。

輕鬆讀史之大唐(113):名將就不犯錯嗎?一個失誤,上萬人丟掉性命

柏楊《白話資治通鑑》

輔公祏完蛋,其他小的勢力也翻不起什麼大浪,於是‘江南皆平。’李孝恭被任命為揚州大都督,從湖北襄陽搬進了大城市南京。李靖也從兩廣偏遠之地,調任大都督府秘書長(長史)。二李這個黃金搭檔,又聚到了一塊。李淵還專門發了個文件,表揚李靖的功勞,說:“李靖同志,是蕭銑、輔公祏的剋星。即使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這些古代名將,也比不上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