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私有到共享

从私有到共享

氏族社会,是早期原始的共产主义社会。以人们以血缘为纽带,在技术工具简陋的时代里,报团应对残酷的自然竞争。每一个氏族成员都必须为了生存全力以赴的共享自己的力量,而所有获得的生存资源也都归氏族集体所有,按具体需要分配个每个成员。虽然那时因为生产力的低下,物产没有那么丰富,但早期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依然可以带给每个氏族成员温暖的呵护。

随着技术工具的进化和人类掌握知识的增加,生产力的提高让社会的物质财富有了越来越多的富余。多余出来的物质财富,很合理的会分配给对氏族贡献更大的人,富余出来的物质财富就变成了私有财产。私有财产的出现,打破了早期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基础。而多劳多得的机制,在激发了人们占有欲的同时,也刺激了生产力更加快速的发展。人们绞尽脑汁的提升工具的技术性能,以便制造出各种改善生活水平的消费品。

接下来的几千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我们都很熟悉了。围绕着知识积累和技术的生产力转化,人类产生了一代代不同的经济、政治组合。但无论经济、政治的组合如何进化,在私有的基础上都有一个无法逃避的魔咒,这个魔咒就是贫富分化。

人的能力总有差别,个人能够创造和积累的财富就会有多有少。一个人所拥有的财富越多,就可以获得更有优势的生产资源,反过来创造和积累更多的财富。久而久之,社会的财富和优质生产资源就会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古语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社会生产资源的逐渐垄断,会造成越来越多的人因为缺少生产资源而陷入到越来越贫困的恶性循环中。当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看不到希望中时,不满和愤怒的情绪就会聚集,逐渐形成一股可以翻天覆地的浪潮。

纵观三千年历史,人类社会一直在这种重新分配生产资源——逐渐垄断生产资源——再重新分配生产资源的魔咒里循环。每次魔咒循环都伴随有改朝换代的战乱和生灵涂炭。而产生这一魔咒的根本原因,就是“私有”。

没有人愿意看到人类文明被囚禁在这个魔咒里。马克思以自己毕生的研究,以“共产主义”的概念给出了人类摆脱魔咒的方向。只是,几千年来,绝大部分习惯了私有的人们第一次听到“共产”概念,感到的不是高兴,而是恐惧。毕竟,丧失了原始共产主义的社会基础后,个人、家庭的生存都有赖于包含生产资料在内的私有财产来保障。不要说富豪,即便对于小有家底,日子过得还不错的人,完全有悖于私有的“共产”思想几乎等同于“邪恶异端”。

在共产主义成为一部分人眼里的“邪恶异端”,或者另一部分人心目中高不可攀的至高理想时,人类文明到了信息时代。当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给了人们创造全新的经济模式机会,一次次颠覆传统经济,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后,“共享”这个崭新的概念被创造出来。

伴随着几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飞速提升,各种价廉物美的工业产品已经让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在中国,绝大部分人都不用再为生存而担心,人们的欲望上升到了追求更有品质的生活上。而在物质已经不是稀缺品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年轻人,则更看重的是自由个性的精神生活追求。曾经满足人们占有欲,带给人们生活安全感的私有财产,转化成禁锢个人自由的累赘。放在那里占地方,还要操心维护,扔了又可惜。

有了方便的共享单车,何必要拥有一辆属于自己,时刻操心停放和安全的单车呢?有了共享汽车,何必还要费心保养的私家车呢?而共享房屋的发展,更是让我们看到在任意城市或地区切换生活的可能。随着5G、AI、区块链技术的成熟与应用,人们可以从枯燥的逻辑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投入到更擅长的创造性工作中。也就意味着人类从几千年来围绕固定的土地、机器、办公室、店铺的生产活动中彻底解放,可以更好的享受空间和时间上的自由。“共享”概念打开了全新的经济模式,非常贴切的满足了人们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在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下,国家的经济主体是国有企业。社会经济发展创造的附加值利益不会像私有制国家那样,越来越集中在少数私人手里。只要能清除贪腐毒瘤,让国家手里的财富真正惠及人民。共产主义所描述的美好生活,很快就可以实现了。

发一段摘自百度百科的话: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社会的人本身全面发展的、社会的物质生产极大丰富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在现实中发生,在现实中进行,在现实中实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