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阿里離職的員工對其評價相差甚遠?

酒釀櫻桃啊


在外人眼裡,阿里巴巴絕對是個非常完美的工作單位,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句話並不太適合阿里巴巴的員工,因為,只有身處其中,才瞭解其中的情況。那麼,為何阿里離職的員工對其評價相差甚遠?



1、阿里的企業文化。

大家都知道馬雲是個演講狂人,在很多地方都進行過演講。當然,他在普通人眼中是個非常成功的人,大家想要從他身上吸取一些成功的經驗也是理所當然。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喜歡馬雲這樣的“洗腦式”上司,對於一些不適應阿里企業文化的人來說,不能接受也是可以理解。



2、阿里公司太大,不適應。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那麼多的團隊、部門、上司,每個員工遭遇的可能完全不一樣。在一個好部門獎金多多,領導很好,同事相處得像朋友,肯定和在一個勾心鬥角的團隊中的體驗完全不同。而這樣的事,公司越大越可能發生。盲人摸象,說的,都只是自己的感受。的確是真的,但不夠全面,對聽者來說,自然是差距多多。

3、離職人員過多。

據不完全統計,在阿里上市前,每日就有數十名員工離職,而且其中大多數為中層員工。究其原因,隨著阿里巴巴走向國際化,高層的人才選拔更傾向於從其他大企業空降高管,如此一來一定程度上切斷了老員工的上升渠道。由此以來,阿里的離職人員也就越來越多。



對此,你是怎麼看待的?更多問題歡迎關注交流,成長路上我們一起前行!


許悠然


很正常。都已經離職了,難道不應該說點真話?“站在城外想進來、城裡的人想出去”,這就是中國的現實啊,“老人為什麼退休後說真話”,都是一個道理啊。

還在阿里工作,阿里巴巴的強勢文化和企業價值觀,誰敢說真話?文化就是個包裝,為了生存,掙錢買車買房,在職的時候、誰敢說真心話大冒險?

敢說真話的員工,洗腦不成功,不認同唯結果論的員工(不問手段是否正確,唯一的考核就是拿出結果),不是無法轉正,就是3:25,考評結果不好,要麼轉崗,要麼自動走人。

員工一進入阿里巴巴就是培訓,各種洗腦教育,培訓的老師都是偏執狂,專治各種不服。但凡有獨立思考和思想能力的,也只好把真實的自我藏起來,和其他人一樣,裝作被洗腦成功。

其實,進入阿里巴巴工作一段時間,也會發現它和其它企業沒有什麼不同,一樣有光明與黑暗,一樣有職場潛規則。高層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中層一樣需要站隊。一旦事業部或者條線老大換人,人事上一樣會有大清洗。

為了養家餬口,到阿里的年輕人絕大部分都是大學畢業,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畢業不久,手裡除了一張文憑外,其他的什麼都沒有。

唯一的本錢就是年輕、身體健康,可以長時間熬夜,無休止的加班,忍受上級下達的一天比一天重的KPI。

誰讓你想在北上廣深買車買房,誰讓你把孩子送到國際學校,誰讓你想財務自由早日退休、那就接受這家公司的苛刻要求吧,那就接受“拿命換錢”的現實考驗吧。

等你在公司打拼了八年十年,車房都有了,你也該離開阿里巴巴了。新一波的年輕人,剛畢業的大學生,比你的身體好,更能夠熬夜加班,已經排隊等著上崗了。

人到中年,公司殘酷無情的競爭和淘汰,你滿身傷痕累累,疲憊不堪,心理壓力太大,情緒波動情緒低落,長期睡眠不足,身體虛胖,頭髮凋零🥀,脖子頸椎病都有了,你也該離開公司了。

也就是離職後,你才能夠說的真話呀。各個領域不是一樣嗎?


探照燈


離職主要有兩種,一種因為不滿而離職,一種因為家庭、結婚等客觀原因離職,但大多數都是不滿離職。用阿里巴巴主席馬雲自己的話說,離職就兩條原因:一是錢給少了,二是心委屈了。你自己想一想,這兩個原因都會心生怨恨,對東家評價不好也是情理之中。所以,這個道理,用在阿里巴巴自己身上也是適用的。

離職的員工怨恨和詛罵東家雖然很正常,但並不是說東家就不好,因為立場不同,評價自然不同。同樣一個公司,有的員工感恩,有的員工怨恨。離職之後,沒有了顧忌,罵罵老東家也是情理之中。從阿里離職的人,對阿里評價不高,也非常正常啊,但未必說明阿里就不是一個好公司。

員工與公司,本身就是一個互相選擇的,公司可以選擇員工,也可以辭退不合適的員工;員工可以選擇公司,也可以“炒了”公司。員工對公司來言,不滿意是很正常的,就像婚姻一樣,愛恨交織。員工在職時候,就算不滿意也要壓抑,私下同事之間也會發發牢騷。但離職之後,聰明的人,一般是抓緊重新開始,對老東家即使怨恨也不表態了。也有不在乎的人,離職就罵東家。

從阿里離職的員工也是凡人,當然也會有以上這樣的表現。阿里像任何公司一樣,其實都是圍城,裡面的人想出來,外面的人想進去。滿心歡喜進入,氣急敗壞離職。馬雲說的離職原因就兩條也不圓滿,其實,還有兩條原因:一是員工自己不適應公司,二是沒有事業平臺。但是,離職的人一般責怪老東家的多。這種情況非常正常。

當然了,離職原因,除去員工自己不適應之外,主要責任還是在於公司。要麼是錢不到位,要麼是職位不到位,要麼是歸屬感不到位,多數還是公司的原因。如果離職率比較低,公司可以不在乎。如果離職率比較高,離職之後抱怨的人比較多,公司就要反思自己了,是不是薪酬機制、人才成長機制、績效考核機制或者人文關懷機制不好。培養人才不容易,留住用好人才,才是企業經營管理的核心。


職場火鍋


這是必然,

記得錢鍾書曾經寫過一本小說,叫做《圍城》。其中提到一種心態,城裡面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這大概就是城內外人共有的圍城心態。

而那些已經進了城的人,往往會自視高人一等,對剛剛進城的人和沒有進城的人採取一種鄙夷的態度。

許多創業者,其實就是走阿里出走的,比如說程維。雖然說滴滴有很多毛病,但我想,程維當年咬牙含淚在阿里乾的時候,也是希望自己能夠像馬雲的18羅漢一樣,能夠在阿里如魚得水。但“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這樣的好事並沒有輪到他,於是憤而出走,直到在滴滴打出了一片事業。雖然說滴滴也有很多毛病,但對於程維來說,這至少對於阿里時期的程維自己,是一個成功。

回想當年,即使是馬雲在創業初期,也被手下的很多人視為瘋子。

那些手下人離開了。畢竟,正常情況下,阿里巴巴是會倒閉的,但馬雲不僅有企業家應有的素質,而且天時地利人也和,所以才有了今天的阿里巴巴,可以說這一切都是偶然。雖然很多商業評論家認為阿里巴巴的崛起,有它的必然性,但這必然性也可以輪到阿王巴巴,阿劉巴巴,未必一定要是阿里巴巴。

而作為一個已經做成巨頭的企業,再加上比騰訊更佳嚴苛的公司統治秩序,就會造成部分員工對阿里的評價不高。


鎂客網


沒有一個人能夠做到讓所有人都喜愛,就像一千個人心目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麼一間企業也是同樣如此。阿里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除了雙十一的瘋狂還有優越的辦公環境和高於同行業的福利待遇。當然,馬爸爸作為富可敵國的超級大商人,人格魅力也是毋庸置疑的。所以相信大多數應屆生,都因為被招入阿里而感到自豪。可是進入職場,才發現現實與期望值的差距。學習中,你可能會因為一點點的小聰明而考取高額分,但是職場沒有偶然,付出和回報永遠都是成正比的。你想要優厚的福利待遇,就要受得了高強度的工作和無休止的加班。你想要享受好的環境,就要承受住巨大的壓力。在這種高強度高壓力的工作中,員工也會產生不同的心理。一部分員工會非常感激阿里,因為他們在這裡的工作,讓他們得到了提升,有了進步。當有一天他們離開阿里的時候,會有一個更高的平臺和更廣闊的環境。個人能力是一個方面,阿里的品牌效應是另一個方面。因為老闆們相信從阿里出來的人,總不會差到哪裡去。當然還有另一部分員工,沒有那麼強的抗壓能力,會開始抱怨,抱怨無休止的開會,無休止的加班。會抱怨新老員工資源的不均衡。會抱怨管理層的不明智。他們在抱怨中積聚了大量的負能量,離職的時候,自然不會有半句好話。我想不光光是阿里,每個企業,員工離職的時候,都會有截然不同的評價。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精英菌點個贊哦~點擊右上角關注

無憂精英頭條號,瞭解更多職場支招!


無憂精英網


一朋友做獵頭公司的,說最後受不了拉黑的唯一客戶就是阿里巴巴。

原因是:

1.阿里巴巴開出的工資比同行低,要挖別人過來,通常是工資高出30%,最不濟也得持平吧?但沒有,它家總是比同行低,所以挖人難。

2.挖到人後,大多會在半年內離職。這就悲劇了,因為結算方式都是幫你獵頭成功半年內再全額付清佣金。這下好了,沒半年就走人,只能義務再幫阿里巴巴挖個新的。

3.因此,結算週期不停拉長。

做過獵頭行業的人,一定懂這生意是不是沒法做了。同時,一個讓員工體驗好的公司,一個好僱主絕不是這樣的。


禾小白的茶室


不知不覺,離開阿里已經7年了。時常會想起當年在中供鐵軍的日子。

有人說阿里好,也有人說阿里壞。在我看來,阿里像一罈老酒,愛酒之人覺得淳美,不喝酒的人覺得心辣無比。用了7年時間做到VP,在此分享一下阿里給予的“財富”

阿里給予我最大的財富是:夢想+情懷、執行力、格局、胸懷。

夢想和情懷,使得我們努力工作不僅僅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而是附加了很多社會價值、使命的擔當。

執行力,使得我們用最低的成本、最快速的完成工作內容,優化工作每一個細節的效率

格局,格-人格、局-眼光。上一個臺階看問題,下一個臺階做事情。把更多的思考放在行業領域,放在未來可能產生的變革上。

胸懷,有容乃大,用委屈把自己的胸懷撐大。其實無論工作還是生活中的困難、委屈,放在時間和空間的維度裡,都不是事。99%的煩惱來自於自我。

阿里巴巴為社會培養出了一批有著道德底線、價值觀的群體,而這幫在新的公司又將這種正能量傳承下去。誰能曾想,當年這幫土鱉們正在用自己的行動實實在在的推動著多個行業的前進。他們也許不是最有才華的,但確鑿是最有情懷的。

7年來,從沒回家(阿里)看過,確時常夢見當年那支鐵軍,無所不在(大街小巷、工業園、寫字樓)、無所不能(跟客戶上侃天文、下侃地理,能聊外貿、還能搬貨,躲得過狼狗、跑得過公交)

7年裡回味過過去的成功、失敗;收穫和教訓。人總會走錯路,但不要一直走錯路。吸取教訓,堅守自己的價值觀,朝著使命願景前行!

望能常回家的戰友們,回去的時候,親吻一下阿里園區,說一句:我們都無悔青春!不忘初心!阿里第23255名員工


改名行為體驗真差


校招進的阿里,在支付寶待了幾個月,早已經離職。在支付寶供職的這幾個月月天是我這輩子最黑暗,最抑鬱的,下面說說抑鬱的原因:

1、人員變動大,內部鬥爭激烈,美其名曰擁抱變化,實際是內部派系壓榨。

剛入職的時候任職商戶事業部,結果任職兩個月不到面試我的運營總監和事業部總經理被金融事業部總經理樊XX鬥倒,運營總監離職,事業部總經理(老阿里人)被靠邊站,直到最後被迫離職,試用期還沒過面試我的人反而都走了。

2、內部專業人士少,很難聽進員工意見。

在商戶事業部的時候我提出支付寶是最有資格最適合做全網商品搜索的,因為對用戶來說,用戶的痛點是願意去小網站接受更低的價格,但是不願意介紹小網站購買的風險(網站不發貨,貨品有問題等),而小網站苦於沒有推廣渠道,推廣成本高,也很難做大,而支付寶當時提供的擔保交易功能可以完美解決雙方的痛點,總經理和運營總監也對這個方案很感興趣,但最後做這個的是淘寶出來的一淘,砸了十幾個億去做廣告,就是不肯上支付寶的擔保交易(我不知道這中間有什麼內幕),結果現在做的怎麼樣大家都知道了,如果不是背靠淘寶,早倒閉二十次了。

3、不適應企業文化,時常遭排擠。

團隊接近二十個人,明裡暗裡各種排擠我,比如做事不配合,暗地裡冷嘲熱諷,各種打小報告,故意表現出他們的團結來孤立我等等,有一個同事居然因為我在靠窗的位子她想跟我換我沒換結果從此不跟我說話,還到處說我違反了阿里的六脈神劍企業文化,不願意團隊合作。

4、團隊相當不專業,沒辦法正常做事,天天浪費在各種內部鬥爭中。

我後面去的部門,團隊二十個人,一年預算才100萬人民幣,你告訴我,一個這麼大的公司,一個這麼大的市場部門,100萬人民幣預算能做什麼??市場部門團隊工資一年估計都上千萬了,這就是我說的專業人士少,完全沒有做事的流程,於是每天各種蹭臉去找合作伙伴拿資源,各種不花錢的媒體挖掘,什麼新媒體推廣,什麼視頻推廣,什麼微博APP,總之只要不要錢的我們都去嘗試過,不管效果如何,然後突然去央視砸了個電視廣告(我至今不知道支付寶投電視廣告的目的和原因是什麼),花了2000萬人民幣,據說是高層領導提出要做,所以錢不是問題,一次就花了我們20年預算。

5、加班多,實際沒事做,但就是要加班來體現你適應企業文化,很少有自己私人時間。

前面說了,可做的事情少,按道理應該很清閒吧,不對,每天早上9點多來,晚上9點多走,沒有加班工資,說這就是阿里的企業文化,支付寶大樓從早到晚都是燈火通明,加班原則就是要比總監來的早,要比總監走的晚,否則你就是不適應企業文化。

6、你的直接老闆,而不是你的績效表現和做事的能力決定了你的生死。

在支付寶工作,你的表現怎麼樣完全是由你的直屬領導一個人說了算,我在第二個部門的時候,半年總監都沒給我到過績效打分,按道理績效是要一個月評一次的,結果年底直接給我個3.25,沒有其他理由,你是新人,還不會巴結領導,和領導搞關係,你不做3.25誰做3.25,至於你做的事情怎麼樣,who cares?

天天加班,被同事排擠,被領導輕視,沒事情幹也要天天待在公司十幾個小時,內部各種鬥爭,換你你能不抑鬱嗎?在支付寶的這段時間,每天我都不開心,但是表面上還是要各種和同事笑臉相迎,但實際上我知道我有多鬱悶。

至今我做惡夢都經常會夢到又回去支付寶工作了,至今,我仍然無法釋懷這一段經歷,我經常在反思自己,我到底哪裡做錯了,為什麼我只想著把事情做好,最後確要被同事領導各種排擠?大家真的都是同一個目標嗎?


黑猩猩將軍


你見過哪個離職員工對原公司滿意的?


老闆和員工的核心矛盾在於:


員工希望,錢多事少離家近。


老闆希望員工,多幹活,少拿錢,最好只幹活,不拿錢。


據相關人士統計,阿里巴巴成立的19年以來,一共累計有6萬人離職。

阿里巴巴員工離職的原因:


第一:擁有技術,想要自主創業


第二:中層管理者沒有能力繼續上升,只能跳槽來得到更好的崗位。


第三:工作壓力


第四:跟不上阿里巴巴的發展,被淘汰。


從某種角度來看,多數人對阿里的吐槽是一種“真愛”,不管是前員工、現員工還是圍觀的非員工。對阿里產品的批評,對領導風格的反對,對錶裡不一的指責,其實就是一句話:“我那麼看好你,你為什麼沒有做到?”很多批評非常具有建設性,甚至連產品的交互圖都幫忙畫好了,這不是真愛是什麼?


相比別的互聯網企業,阿里巴巴的員工更喜歡分享自己的觀點,這是阿里文化的獨特之處,開放透明,沒有什麼是不能說的。據說,阿里的內網叫“暢所欲言”,裡面帖子的火爆程度讓人瞠目,連馬雲的發言都會被反對者扣分。這曾經讓這幫員工似乎發現了一片民主自由的“烏托邦”,是阿里巴巴把他們塑造成了一個理想主義者,他們的眼裡容不下一粒沙子,他們離職之後站在旁觀者的角度,能看到更多的問題,他們著急卻使不上勁。


但商業終歸是商業,商人也不是聖人,問題總會出現,大話容易說多,理想也會背棄。做起了“餓死也不會做”的遊戲,跟“老死不相往來”的周鴻禕合作,拿走支付寶稀釋小股東(主要是離職員工)手上的股票,這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小事,都做得不明不白。而這幫人總是毫無變通不離不棄一腔熱血的噴來“真愛”。一開始多數人都能理解這是愛不是恨,但終於在這種摩擦之下玩出了火,老闆不爽了,然後“一小撮不明真相”的老闆粉開始一致對外,這就把裡外雙方都惹上了火。


阿里培養了一批理想主義者而自己又會背棄理想才招來這麼多憤怒。


其實,阿里系成長到現在這個量級,已經不是任何個人意志能夠完全駕馭,操控的了的。它儼然成為無數個體意志和利益訴求的聚合怪獸,前進的每一步都具有巨大的能量和慣性。


話說戀愛男女分手後都少有不惡言相向的,更何況只有利益交換而沒有感情投入的員工和企業呢?


雲掌財經


我2007年進阿里,2011年離開。

算是一樓的前輩了吧!

我想問你,你捫心自問。你離開阿里後在你的簡歷裡支付寶的經歷有沒有讓你再找工作時加很多分?

你大概屬於兔子這類人,加班沒事做?我相信總有人找的到事情做,即便跟其他同學聊一下對接下來事情的暢想也是好的。

你通過校招踏入中國最頂尖的幾家公司,自己不珍惜機會,反而都是抱怨。你該不該反思下?你以為世界都是電視劇裡拍的?

離開阿里6年想念阿里的文化氛圍!坦白說很少有人走出阿里沒有受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