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家譜誰來寫合理?

解焱


農村家譜到底誰來寫合理呢?

就所瞭解的一些皮毛暫且回答回答題主的問題吧。

現在不只是農村,就是在一些城市裡面,也流行起重修修家譜、族譜的事情來,也應該算是一種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吧。

本來,國家有史,《二十四史》;地方有志,省志、市志、縣誌;同族有族譜家族有家譜,對歷史的遵循和繼承,這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民間修譜肇始於宋朝,千百年來已經成為我國的一個重要文化傳統。以小見大,有學者雲“史不絕,則國存;譜有續,則家傳。”

直到“文革”浩劫,族譜、家譜被最為封建糟粕,列為“四舊”,多數的家譜、族譜被毀壞已盡。現在修族譜、修家譜只能說是重修了。之所以說是重修,就是這個原因。


過去修譜,是有宗族長老、家族大佬負責,傾全家族之力,其他人既沒這個權利也沒這個資金。

現在呢?現在既沒有宗族長老,也沒有家族大佬,有的只是一部分熱心的同族之人。他們中間多是一些有文化的人,因為修譜沒有文化可不行;另外還要有一顆熱心腸,不然誰願意東奔西跑呢?


有一位張姓老友,為退休教師,憑藉自己的威望,他召集一幫同樣熱心的年歲較大的人,從前年開始,用了三個春秋,方將同族的家庭跑了個遍。現幾個人正在閉門撰寫呢!偶爾約他出來聊聊,他總是說很累很累。但又說,累,還是快樂的!


一株吊蘭1


我們中華民族是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傳承的一個偉大民族。自古以來,人們就崇尚孝道,講究追根溯源,祭奠紀念先祖。

因為人們要追根溯源,所以記錄一個家族發展史的家譜就應運而生。就象國家有史記,地方有縣誌一樣,很多家族都有自己的家譜。特別是一些名門望族,家譜延續了幾十代,跨越幾百上千年。祖上有什麼人做過大官,家族何時出過什麼大事全都記錄在冊。而且以前起名都是按照族譜裡的字輩嚴格按輩份取名。時至今日,同姓的陌生人還能根據輩分確定誰是叔誰是爺。

可見,家譜在以前確實還是很重要的。所以家族裡的族譜過些年又要按照生老病死娶妻生子興旺發達來續譜。


那麼,農村裡的家譜都是誰來寫呢?

通常修家譜都是由家族裡有一定影響力或德高望重的老者牽頭,組織幾個人合作完成。

這裡面必須有年齡大明事理頭腦活的老人。因為家族最近幾十甚至近百年發生的大事和一些人事他們都親歷過成聽前人說起。所以他們就是家族裡的一部活歷史,修家譜自然離不開他們。

其次,現存輩分高,威望高的老者也是需要的。家族裡的一些不平事成有爭議的人該不該寫進家譜,以什麼身份什麼方式寫進去是需要他們來定奪的。


再者,當然也需要家族裡文化較高的人了。這個自不必說,編撰修改,歌功頌德,激勵後人需要他們。

當然,還需要一些見過世面,精力充沛的年輕人。族裡的很多人很多事都需要去核實落實。包括某人何時在何地出生,何時亡故於何地,墳塋修在何處都是要一一落實的。有的大家族分支多,經過歷史遷徙(比如湖廣填四川)後分布較廣,這些事要真實詳細記錄的話是需要這些人去到處跑的。

還有一種人不得不說,那就是族裡的有錢人。修家譜是全家族的事,有的集資眾籌,有的做好成本價賣給族人,但也有一些經濟實力雄厚的人主動承擔費用。所以家族裡還是歡迎這些人的!


隨著時閩環境的變遷,現在家族裡的很多觀念越來越淡漠了,很多人起名也不按輩分起了。其實在某一方面來看,這還真不怎麼好。

好在農村還是有很多人在繼續傳承這些祖先留下來的東西。


嶺上走馬


家譜如何編寫由誰來寫,這些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正常來說也就是隻有老一輩人才知道,現在的年輕人其實對家譜,大多數都是隻聽見這個東西但是根本沒見過,根本不知道里面記載的內容,而現在真正能保存家譜的大多數都是在農村,在城市裡面家族的概念都很模糊了,就更不用說家譜這個東西了,而真正的家譜保存大量都集中在南方,北方由於過去常年戰亂基本上家族都很少存在,家譜存在的數量就更少了。


家譜又稱為族譜宗譜,是專門用來記載 家族血脈繁衍以及重要人物的重要事蹟,一般情況下都是用表普的形式,其實家譜也是一種特殊的文獻,是以家族血脈繁衍和重要家族人物事蹟記載的古籍,也屬於記載部分特定群體的一本史書,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我們民族對宗族血脈關係這些是非常看重的,族譜是古代宗法制度的產物。

現在存在的絕大多數家譜其實都是明清時期開始編寫流傳下來的,在明清以前由於時間以及戰亂的原因,導致了絕大多數的古籍消失,現在超過明清時期的一些族譜是非常少的,大多數都是明清後開始編寫,當然明清時期還出現了一個特殊的群體,就是專門幫人偽造編寫族譜的人,現在流傳的許多族譜有不少都是出自明清時期的這群人手中。



家譜其實就是姓氏文化的組成部分之一,是以父系血脈為主的家族事蹟和人物為中心,裡面記載著家族來源,以及遷途的事蹟,還有家族繁衍生息的過程,其中包括婚嫁,族規文化和家約等,家譜屬於中國三大文獻之一,一個是國史也就是古代官方記載的歷史,第二個是地誌,就是地方歷史的一些重要事件的文獻記載,第三個就是家譜族譜了。


家譜不只是記載著血脈和姓氏傳承,還記載著家族的來源的遷移軌跡,更有記載著輩分傳承,還有記載著家族重大人物事蹟,這種記載事蹟的叫做家傳,家傳分為列傳,內傳以及外傳,列傳是記載族內有功跡男子的事蹟,內傳是記載家族中有品行的女子的事蹟,外傳是記載家族中外嫁的有品行的女子事蹟。

家譜怎麼寫呢由誰來寫呢,其實家譜在過去都是由家族裡面的直系親來寫和保管,這種是在傳統宗法構架內的,長子長孫有特殊的優先權和特殊的地位,而家譜其實不可以說替換,只能說修訂,也就是說一定的年限修改一次,目的就是為了把這個時間段家族新增的人添加到族譜裡面,這種工作一般都是在家族中最重要的幾個德高望重的人監督下完成的,由族內文化水平高的人代寫入。



至於多久修正一次,這個每個宗族都不一樣,普通的有二十年三十年一次,大族的有的是十年一次,人丁單薄的有可能會是六十年一次,族譜由直系長子長孫保管,當然現在的宗族譜不一樣了,變成了小規模化,長子長孫已經沒有優先權,能人成為了族裡面的地位重要的人物,所以現在的家譜都是以自己三四代以內為主,很多都是重疊的,跟過去的族譜有很大的區別。


無法超越的足跡


家譜是一個家族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家族史,二零一三年我參加了並主筆撰寫了家譜,裡面內容太多而且複雜,特別是原來的老譜老字體,但大多數還是認識的,帶上新華字典一目瞭然,無傳無序不成譜,人際關係要搞清楚,不掉戶不漏人,包括去逝的人也要記載,家譜一般分兩種版本,第一是歐陽版本,第二是瓜藤式版本,多數家族用歐陽式版本,每面從上到下要系五代,到第六代就另開頭系,俗稱五代六抬頭,必須銜接準,面格則方必須要交代清楚,即某某公支孫下世系,不然就亂套不便於查找。修家譜只要把輩份銜接好就清楚了一部分,但寫傳序的確要有一定水準,字數不要多,又要簡明扼要的把要寫內容寫出來,一般都是德高望重又對家族有重大貢獻的人,才夠資格寫入傳和序。必須交代一下:寫已故的人為傳,在世的人為序,這是有講究的。另外家譜有許多目錄,比如:名人文人錄,他是記載家族中有人在某某年當官特別是高官,某某人考上狀員(大學生在某某高校畢業)商人即富人出資為家鄉修建祠堂公路橋類公益性設施等等。總之修家譜是一個系統工程,耗時耗人力費錢的事,人員分工走訪是最費時費錢的,特別是校對要精準,司賬管錢各項開支能減就減,還有不理觧的人,扯皮拉勾,不願出錢等等,人上一百各種各色。修譜是叫做賣力不討好的差事,但想想總得有人做,只要自已走的正,問心無愧就行。


歷史刻錄


寫家譜是大事,也是非常複雜、要求很高的事。要動員整個家族的力量,選最優秀的人才來完成。

山東日照丁氏家譜最近一次續修是十年以前的事情。我參與了一些工作,瞭解其中的過程。以此為例說說這事吧。

一是整個日照市的丁姓人成立了類似領導小組的組織,由丁姓擔任過市級領導的、在各行各業出類拔萃的人任組長、副組長、委員。這個組織的任務是制定規劃,拿出總的思路,統一家譜的格式、體例,招募優秀人才,籌集活動經費,協調對上對下關係。

二是丁姓人比較集中的每個鎮、村,丁姓人流動比較多的外地(像東北、臺灣),都要成立相應的組織,完成更下一級的工作。

三是確定一批基層的資料收集員,經過培訓開始蒐集資料,填寫每一位丁姓人的資料。

四是由高層次文化人,對基礎資料進行修改、完善、編輯,拿出家譜的初稿。

五是找大學的專家學者、史志辦的專業人員對家譜初稿進行修改、論證。

最後成書,印刷,分發。





懂得36699


農村家譜的編寫大致可分三塊:組織領導,編寫採訪,後勤保障。

一、組織領導

由族長或族內德高望重的長者牽頭,組成籌委會,通知各房各支代表集會,商定各項修譜事誼,並組成修譜的領導班子,確定編修和後勤的主管人員。

二、編寫採訪

主編人員不但要具有高度的責任心,更要有一定的文化水準和編寫水平,才能編修出高水平的家譜。

採訪是編修的基礎,所以採訪人員一定要細心認真,最好由各支熟悉情況的人選擔任,把修譜所需要的各種信息一一不漏的統計上來,才能保證修譜的順利完成。

三、後勤保障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後勤是修好家譜的保障。或集資,或募捐,量出為入,保障各種物資供應的及時到位。後勤主管要廉潔負責勤快,多與族長和編寫聯繫,不浪費不欠缺,做好修譜的保障。





王兆林0309


家譜作為記載家族世系繁衍以及一個家族內重要人物事蹟的一種特殊的圖書體裁,其實是與國史、地方誌相併列的,屬於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遺產。對於研究歷史學、民俗學、人口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等,有其著不可替代的獨特功能和作用。家譜可以比較真實地反映歷史面貌、時代精神、社會風尚,所以近幾年社會上又興起了續修家譜的熱潮。那農村家譜續修由誰來寫比較合理呢?

一般來說,一個家族想要重修家譜,必然要預先成立“家譜修編委員會”,主要有族內有名望的人士以及有文化的人士組成。他們要整理家族世系,組織文字資料,挨家挨戶落實人丁姓名,出生日期及相關經歷等等,以便上譜。

這家譜的修編是需要經費的,所以這經費的籌集也算是修編家譜的一件大事。一般來說,在過去續修家譜的經費來源主要是族產的收入等,然而到了現今社會,一些族產已經不復存在,所以經費來源主要是靠宗親贊助。像族內一些搞企業的成功人士,他們會捐款贊助續修家譜。當然,也有的採取集資形式,由族內人以戶出資方式收取資金,完成家譜修編工作。

一般來說,家譜由四個部分組成。有譜序、凡例、家族世系、家族文獻等,譜序主要是記載闡明本次修譜起因和目的、以及修譜的經過、釋清家族的歷史淵源、遷徙過程及譜學理論等,其目的就是宣揚祖先功德,使子孫敬祖向善。而凡例是本家族思想的概括性表述,用以說明本家譜的編修內容和基本原則,是家譜編修的綱領性文字。家族世系是一本家譜的核心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為家族世系不僅記載了上至高祖,下至玄孫等支系的繁衍,更能從中看出一個人的五服排行及上承支系等個人信息。家族文獻則是收錄記載了本族的家訓、族規、田產契約、祠堂墳塋,以及先人的詩文傳記等一併收錄在內。這就是家譜的幾個組成部分,當然有的家譜最後也有捐獻榜,記載了續修家譜族內人士捐款的詳細情況等。

當前期的調查、籌集經費、蒐集材料等工作完成之後,便會由修譜委員會選出家族內文字功底較好之人執筆,修編家譜,等完稿後由編委會統一校對,以免出現遺漏或是差錯,確認無誤之後,才會組織印刷。


建行漸遠


在我老家族譜都是有家族德高望重有文化的長輩保管包括修譜,現在我是第17代掌譜人😂我還是個00後啊





寶樹振家聲


這種提問真是個傻逼問題,家譜還分農村和城市?就憑這也沒必要談寫於不寫的事了,恐怕你都不知道你還會有祖先


迴歸105106196


家譜是記錄一個家族的發展史,做這項工作首先必須是熱愛家族事情,再就是能夠收集更多家族發展的資料,有了這些資料才能寫家譜,至於家譜誰來寫,要找一些家族德高望重的人參入大家研究,這樣寫出的家譜真實可靠。我現在就在我家族委員會做會長,正在收集資料寫我們的家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