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日軍明明有子彈,爲什麼還和我軍拼刺刀?

要說到拼刺刀白刃戰,其實在這種情況一般是我軍彈盡糧絕之時,不過日軍的戰略物資充足,一般來說日軍槍中是有子彈的,不過小日本一聽到我軍的衝鋒號,就會得知要白刃戰,此時的小日本往往不會繼續裝填子彈了,而是退掉槍膛內的子彈進行“爺們兒”式的戰鬥。

抗戰時期日軍明明有子彈,為什麼還和我軍拼刺刀?

相信大大家經常看到抗日劇,裡面會有白刃戰的鏡頭,事實中,在日本的確也存在白刃戰時退掉子彈的指令,大家千萬不要覺得日本人很有風度的和我們白刃戰,也不是日本人崇拜武士道的精神,正好相反的是,此事更體現了日本人的卑劣。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進入我國戰鬥的軍隊多數是常勝的軍團,裡面的士兵,幾乎各個都有非常高的軍事素質,裡面的士兵從小都一直訓練,每天都會接受拼刺的訓練。

抗戰時期日軍明明有子彈,為什麼還和我軍拼刺刀?

日本的軍校曾經也有不少我國國軍的高官去接受過教育,像是蔣介石還有閻錫山等等,不過顯然日軍的拼刺訓練對國軍並未造成什麼影響,黃埔軍校建立之時,擺在首位的是政治,著重培養的是忠誠,至於培養軍官的戰術之時,都不如北洋系保定的軍官學校。

在我國和德國合作後,國軍才剛剛受到了德國的軍事影響,這才把步兵的射擊速度還有火力重視起來,但是白刃戰的話一般也是極少使用,巷戰和戰壕突擊戰之時才偶爾使用白刃戰。

那時白刃戰還不過是以匕首跟工兵鏟等作戰,因為那時,國軍的裝備還有彈藥和射擊等等全都比德軍落後,模仿德軍卻不重視白刃戰,導致抗戰之時傷亡慘重。所以說,當時的日軍與國民黨的軍隊進行白刃戰之時,還是在心理上非常佔據優勢的。

抗戰時期日軍明明有子彈,為什麼還和我軍拼刺刀?

雖說紅軍經常使用白刃戰,不過也是迫於無奈,前期抗戰之時工農紅非常落後,他們是依靠冷兵器解決問題的。

甚至於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剛創建的時候,竟然還有梭鏢營,500多個人的營卻只有六十個步槍。

抗戰時期日軍明明有子彈,為什麼還和我軍拼刺刀?

後來雖然裝備提升了,但是刺刀的缺乏,導致當時士兵們大多使用的還是大刀與長矛而已。

子彈用盡的時候,進行白刃戰也是必不可免的,不過那麼多的士兵,不可能都那麼巧合沒有子彈。當時的日軍不到逼不得已也是不會進行白刃戰。

抗戰時期日軍明明有子彈,為什麼還和我軍拼刺刀?

我軍頂著槍林彈雨殺到小日本面前,他們也是不得不進行近距離的格鬥。抗戰之時日軍常用的步槍是三八大蓋,彈容量只有五發,想裝填子彈不可能來得及,只好應戰。

日本的軍隊在拼刺刀時有自己的套路,拼刺的時候,一隻手拿槍托,另一隻手要握住前面的護木,但是他們這樣有個缺點,想要握緊槍就要扣在扳機上,槍支在磕碰的時候非常容易走火,還有子彈在近距離之時,威力極大,在打倒敵方的時候非常容易誤傷自己人。

所以說,抗戰之時,對方一旦上刺刀,那另一方根本來不及更換子彈,所以不得不拼刺刀,不過槍裡有子彈的話,他們還是會開槍,子彈打光之時就開始近距離戰鬥了,近距離格鬥之時,不開槍也是怕傷到自己人而已。像是有些人所說的紳士風度和武士道精神根本不存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