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逆轉聯

淺談逆轉聯

朱廣志

“逆轉”是我國古代漢語中常用的一種修辭手法,它是一種特殊的文體,其特點是通過添字、減字、調序、斷句、對句和續句等巧妙方式,使原來表達的意思向其反面轉化,產生相反的結果。此法應用於對聯之中,可收到言在此而意在彼,虛實相生、含蓄詼諧、耐人尋味之效果,實為對聯百花園中的一枝奇葩。

據史料記載,明朝末期大臣洪承疇,官至高位,常以忠節自命,曾在廳堂門框上親筆撰寫一副對聯:“皇恩深似海,臣節重如山。”嗣後,洪承疇奉旨率軍赴松山作戰,兵敗被俘,經不住威脅利誘,屈膝降清。時人鄙而譏之,便在其自撰聯後添了兩個字,逐成新聯:“皇恩深似海矣!臣節重如山乎? ”此聯僅加二字,一嘆一問,內容逆轉,成為洪承疇的“自供狀”,意味深長,堪稱妙絕。這是添字逆轉。

相傳古時候有一人家,目不識丁,兒子娶媳婦,請人寫婚聯,因招待不周,寫聯人竟為其寫了一副喪氣聯:“流水夕陽千古恨,春露秋霜百年愁。”對聯貼出,親戚們看了都搖頭。新娘款步下橋,猛見此聯,好生煩惱。走到門邊,靈機一動將對聯的兩個尾字撕去,變成:“流水夕陽千古,春露秋霜百年。”兩字一減,“千古”“百年”,喜氣洋洋,巧絕!這是減字逆轉。

黃埔軍校原是國共合作創辦的,培養過不少英才。當時學校的大門聯是:“ 升官發財,請走別路;貪生怕死,莫入此門。”可是蔣介石1927年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篡奪了領導權,學校變質。有人巧妙地改聯嘲諷:“升官發財,莫走別路;貪生怕死,請入此門。”只是把原上、下聯的第五個字一交換,就聯意大變,耐人尋味。這是調字逆轉。

相傳清代戲曲家李漁,曾給某酒坊老闆寫過一副春聯: “釀酒缸缸好做醋罈壇酸;養豬頭頭大老鼠只只瘟。”老闆念道:“釀酒缸缸好做醋,壇壇酸;養豬頭頭大老鼠,只只瘟。”不由氣得渾身發抖。他叫來李漁,嚴厲指斥他的不是。李漁卻不慌不忙,他有板有眼、頓挫有致地念道:“釀酒缸缸好,做醋罈壇酸;養豬頭頭大,老鼠只只瘟。”老闆聽了哈哈大笑。這樣一字未易,一經標點頓時化抑為揚了。這是斷句逆轉。

據傳,宋朝文人方若虛寫了篇文章,通過蘇東坡向蘇小妹求婚。才氣傲人的蘇小妹看後批道:“ 筆底才華少;胸中韜略無。 ”蘇東坡怕方若虛下不了臺,就模仿小妹筆跡在批聯上加了兩個字,聯語變成:“

筆底才華少有;胸中韜略無窮。 加上兩字,聯意就由貶而褒。

明朝“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有一天與祝枝山遊顴鵲樓。年過花甲、身肥體胖的祝枝山剛爬上二層,就氣喘吁吁不想向上爬了。唐伯虎遊興正濃,也想鼓勵好友活動一下筋骨,就高聲朗誦臺柱上唐代大詩人王之渙《登顴鵲樓》的名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祝枝山加上兩個字,改成:“到此已窮千里目;何必更上一層樓!”唐伯虎對於祝枝山不好好活動還找藉口搪塞,甚為不滿,再改動二字:“到此已窮千里目;誰知才上一層樓!”祝枝山心悅誠服,也為好友關心自己感到快慰,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爬上到頂層。

相傳宋代文豪蘇東坡少年時天資聰慧,得意之餘,曾在自家門口貼一對聯:“ 識遍天下字;讀盡世間書。” 有點狂妄自大的這副對聯,引來一位皓首老翁持書求教。蘇東坡一看書中之字,很多都不認識,羞得面紅耳赤。老翁走後,他便在對聯每句句首加了兩個字:“ 發憤識遍天下字;決心讀盡世間書。

” 由自負轉而謙虛,聯意大變。後經努力,蘇東坡成了名垂千古的大文學家。

作者單位:杞縣縣委群眾信訪工作部

電話:0371-22797301,137811844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