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班主任讲坛丨为了共生:唤醒生命的自觉(姚国艳)

全国优秀班主任讲坛丨为了共生:唤醒生命的自觉(姚国艳)

全国优秀班主任讲坛丨为了共生:唤醒生命的自觉(姚国艳)

全国优秀班主任讲坛

(本栏目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与 《班主任》杂志联合主办)

姚国艳,江苏省海安市实验小学教师、班主任。

姚老师多年来致力于班级德育研究,是德育理论影视课程的倡导者,共生班队的践行者。她努力践行“生命自觉”理念,认为培养未来公民的生命自觉,是班级建设的核心目标。她竭尽所能帮助孩子们做到三“明”,即“明自我”“明他人”“明环境”,让德性得到更好的滋养和生长,让未来社会的共生理想成为孩子们心灵深处的一种生命自觉。

姚老师是江苏省南通市师德标兵、德育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姚国艳德育工作室”领衔人,海安市首届十佳班主任,在各类刊物发表文章三十多篇,并获江苏省“教海探航”论文比赛一等奖。

为了共生:唤醒生命的自觉

陕西勉县的武侯祠里有一棵千年古柏,苍翠虬劲,在这稍显沉寂的葱郁里却开满了红色的花朵,煞是好看。古柏怎么会开出如此鲜艳的花朵?仔细看,却是缠绕其间的凌霄盛开的鲜花。凌霄离开依傍是无法生存的,古柏随处可见,而这一株却在给了别人依仗的同时,获得如此独一无二的奇观。两种植物相依相存,彼此变得更加美好的生物现象称之为“共生”。

每一种生命之间,每一个人自身之间,每一个人与周围的一切之间,都可以努力形成共生、共赢、共长的态势,这种教育理想就是海安县实验小学的“共生”理想,而“共生园”里的每一个“共生小家”就是发现、启迪、激发每一个儿童生命自觉的磁场。我,是这磁场中的一个。

“生命自觉”是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最早提出来的。她说:“时代呼唤生命自觉,生命自觉是‘新基础教育’追求的核心价值观。”李政涛教授指出有“生命自觉”之人,至少具有三大特征:一是拥有对自我生命的自觉,即“明自我”;二是拥有对他人生命的自觉,即“明他人”;三是拥有对外在环境的自觉,即“明环境”。

培养未来公民的生命自觉,是学校的文化使命,也是班级建设的核心目标。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竭尽所能帮助孩子们做到上述三“明”,让德性得到更好的滋养和生长,让未来社会的共生理想成为孩子们心灵深处的一种生命自觉。

明自我:以班书启迪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班级是儿童在学校的小家,班级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会对孩子有所折射,都会或多或少地对孩子的现在或是未来形成影响。我从班级生活入手,开启儿童对自我的认知、了解、自省和提升,让学生在放大每一天的过程中遇见更好的自己,这是明自我、爱自己的最好表达。

真实的班级生活充斥着大小事件,充满了情趣意韵,但大部分时候,如果不加以注视和聚焦,日子便会毫无痕迹地溜走,只留下日复一日的贫乏。我们的班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从循环周记开始,再到班报,最后到班书,一路行来。

把儿童的目光聚集到自己的生活当下,去发现和感悟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去品味和获得成长中的波折和拔节,在内省自我、外观他人的日常中,自觉或是被卷入式地去观照自己的行动、素养,从而获得德性的滋养。

1

写循环周记

循环周记写什么?

一写班级中的热点事件。班级总会有一些热点事件发生,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影响了孩子们的生活。这样的热点事件既是孩子们周记的热点,也是班级德育的热点,更是儿童生长的发酵点。

刚开学,班上转来了一个韩国学生小赵。在小赵来之前,我们先开始了讨论:“如何迎接新同学?”学生设身处地地设想了很多细节,然后在循环周记中用文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文字梳理的过程中,在分享前一个人的想法中思考自己的想法和可能的行动,从而获得认知:如何大方交往,如何恰当表达热情,如何在细节处改进。无需班主任的唠叨,他们便实现了自我教育的过程。

二写班级中的突发事件。班级中的每一次突发事件都是很好的德育资源,但班主任不同的处理方式会使事件向着不一样的方向发展、衍生。某周五下午,学校突然停水,下课时有人洗手发现没水,忘了关水龙头。周六早晨来水了,自来水哗哗地流了一整天才被发现,教室甚至楼下教室早已都浸泡在水中,学生无法上课。

这一突发事件,班主任如果只是一言堂批评是根本无法让每个人从中明白责任的意义的。于是,我在早读课先组织解决问题,打扫楼上、楼下教室,去帮楼下学生换教室;再在晨会课进行事件讨论,“这一场水灾让我想到了什么”“这件事后我做了什么,这件事发生前我可以做什么”;晚上又让学生在周记中梳理自己想说的话,循环交流中续写观点并为班集体其他事务漏洞群策群力,如此安静却深刻的对话中,突发事件成为成就儿童生长的台阶。

三写班级的敏感事件。例如男女生相互喜欢的问题,冷处理和过度关注都不妥,不如以安静的聊天方式开启师生个别或群体的对话,让学生以循环日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交流彼此的困惑,班主任再进行有的放矢的疏导,让敏感事件走向正确的方向。

四写班级中的小美好。希望儿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班主任首先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某天讲台上多了一盆花、一包纸巾,某一天发现那个安静的小孩子笑得特别灿烂、那个沉默的孩子悄悄去倒了垃圾,这些班级中的小美好,由我的眼到我的口,从我的口到孩子们的笔下,相信不只是停留在他们的笔端,他们的心灵也在跟上,久了,多了,行动也会跟上,渐渐地,他们会从这些小美好里找到并绽放属于自己的芬芳。

这一系列的书写,引导着儿童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对生活变得敏感,对与人交往变得敏感,对集体变得敏感,试着主动去与生活对话,和伙伴对话,和自己的内心对话,和这个世界对话,在安静的、自由的、包容的言论环境里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频繁的互动,心平气和的交流。

在一天天的滋养里,学生在班级生活中获得生活的快乐,懂得是非,明白事理,欣赏别人,形成“主动生长、共生共长”的态势,从而逐渐遇见更好的自己,班级德育也真正地、生动地活起来了!

2

从班报到班书

一篇篇情真意切、犀利真实的周记记录了孩子们的成长心路,也是这个集体独一无二的生活脉络,就这么放下,有点可惜。经过商量,孩子们提出了出班报的想法。怎么做?做成什么样?我带着孩子们开始了新的活动:

1.选周记。选择那些班级中发生的热点事件、争议事件、正能量事件……它们是班级生活中的浓墨重彩;选择那些文笔犀利、引发大家共鸣的,它们是班级生活中的成长脉络;选择那些小美好、小定格,它们会留存住班级生活中的温馨,彰显出生活的情怀。

2.当主编。每个人都有机会当主编,那么务必要形成一些约定,形成一套机制,直至所有人达成共识。比如,每周六中午12点前务必要把电子稿发送给主编,主编要在家长的指导下校对稿子,设计版面,排版文章。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要有责任意识,才能把主编当好。

3.出班报。班报名称、报头、版式、尺寸、打印要求、费用等问题都需要共同体合作完成,家长参与其中,班主任指导细节。合作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在收获。

4.用班报。当漂亮的班报带到班级中来的时候,孩子们欢腾了,他们一起把班报贴在教室门前的走廊上,不仅课间围着看,只要走过,总是会驻足不前。一学期下来,门前的班报成了班级最独特的文化长廊。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班级成员都参与了。班报成为班级每一个人的事,一周一到两张班报出刊,把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卷入其中,写周记,循环传递、筛选、出报,班级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参与的权利,合作的意愿,集体的凝聚力逐渐形成,孩子们之间的合作、协商、做事能力稳步提高,他们乐此不疲。而我,静静地陪伴,慢慢地放手,参与并欣赏,赞赏并激励,让儿童成为创造幸福生活的主人,遇见越来越优秀的自己。

出书是在大家提议之下,家长义工投票表决之后进行的。我们以项目学习的方式,列出工作表,用一个月的时间铺开,从书名的征集到封面、封底的设计,再到邀请校长为我们的班书写卷首语,最后拍一张漂亮的班级合影放在书的扉页。

所有这一切,都源自孩子们自己的创意。他们群策群力,乐在其中。那种感觉就像在酿一坛好酒,他们在思考、合作、实施、修改的过程中,越来越从容,越来越冷静,生命的自觉在这样的点滴里发醇,然后生发成新的素养滋养儿童的生命。

拿到书的时间一般都在学期末准备放假的时候。大部分时候暑假后就面临着分班,此时,捧着沉甸甸的班书,意义非凡。对于集体而言,它就像是一种历史般的班级演义,独一无二的定格,集体虽然不复存在,但是班书使这个带着他们生命生长气息的集体定格为永恒。

明他人:以家校合作鼓励孩子用心爱他人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路上非常重要的支点,但大部分时候家长参与教育的形式是参加家长会、学校活动日,或是接到班主任打来的解决孩子问题的电话,家长的参与体验很被动。

如何让家长变被动地参与为主动、积极地投入呢?如何让家庭教育和学校德育形成合力,更好地促进儿童对父母的了解、理解和尊重?我通过“家长讲坛”和“义工行动”,让更多的家长以不一样的姿态走进班级中来。

1

家长讲坛

小周,新学期转来的一个学生,他总是在课堂上毫无顾忌地想说话就说话,自己玩得开心了,冷不丁还会放肆大笑,排队时也是随意地和别人交流,在原本和谐守纪的集体中显得格格不入。

多次谈话、批评、教育之后,虽有效果,却没能让他从思想上真正转变。冥思中,我想到了他的父亲——一位远在福建的军人,军人铁的纪律于小周而言是多么的需要啊!

我开始了和他父亲的沟通,交流了孩子的现状,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如何让军队铁的纪律来影响小周的行为?可不可以请家长到班级中现身说法,让小周和其他孩子感知铁的纪律的重要性?小周的父亲特别支持,决定在国庆探亲时来班级做讲座。

当周爸爸着一身戎装来到班级的时候,孩子们沸腾了!周爸爸在同学们好奇的等待中作了“纪律,部队之魂”讲座,围绕“铁的纪律为什么很重要”这一话题展开,用一个个小故事、视频、图片来串联。

视频中部队阅兵式上整齐的步伐及背后日日艰辛且枯燥的练习,让孩子们感受到只有每一个人都遵守部队纪律,才能有这样钢铁长城般的形象;小周爸爸现场演示、讲解部队宿舍的杯子如何放、毛巾如何挂、被子如何叠,引导孩子们联系实际思考自己的生活态度……

短短的一节课,小周和班上那些纪律意识薄弱的“小周们”听得眼睛发亮,纹丝不动。

以后,小周悄悄发生了变化,当课堂上的他逐渐像“一位遵守纪律的小战士”一样端端正正地坐好,目不转睛地盯着我上课时,我被打动了,他的言行告诉我,他想像爸爸一样做一个拥有“铁”的纪律的人!而小周父亲,也在这样的一次活动中,亲身感受到儿子真实的课堂生活、校园生活,能亲自为儿子授课,感到特别自豪。

如何让更多的家长参与班级德育对话?反思此案例的成功之处,我开始对班级所有家长的职业及专业特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罗列班级学生的问题,思考与之对接的入口,从生活的广角继续探求,以“家长讲坛”为平台,成功地挖掘出一条班级德育的特别路径。

家长讲坛的成功之处在于三点:

1.距离产生美。当父母站在讲台上的时候,孩子和他之间的距离产生了不一样的美感,当别人用羡慕的眼光看着父母时,他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时他也会以父母的形象为榜样,这将成为孩子主动改变的动力。

2.改善了亲子关系。

不只是距离产生了亲子之间的美,还因为要讲课,孩子需要成为父母的助手,比如小周与父亲之间,电话内容从之前只谈作业变得生动丰富起来,他成为班级和父亲之间交往的纽带,亲子之间形成了新的交往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逐步建构。

3.学习内容更新鲜、更实用。家长讲坛区别于一般的课堂,内容更新,形式更新,上课的人也是新的,不同的家长根据自己的特长、专业、职业来到我们的课堂,比如预防近视、走近消防、营养早餐、创意扭扭棒、水果发电……

五花八门的主题,丰富的教育资源,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使儿童对学习、对生活、对父母有了更加积极的态度和期待,家长也在这样的过程中变为主动,成为创建共生班级幸福生活的一份子。

2

家长义工

我们根据家长的自主愿望、工作时间、个人专长等实际情况建立家长义工档案,同时以家长推荐、自荐的方式建立家长义工委员会,在每月一次的家委会成员会议上落实需要协助班主任进行的工作,并安排一学期的义工活动计划。

比如,刚入校时,给孩子们量尺寸做校服,帮学生的凳子缠上物品绳,参与学生午餐值班管理,端午节包粽子,元宵节吃汤圆,组织学生义卖,编辑班报,出版班书,周末以小组形式组织各种公益活动……

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一个家长都可以参与到孩子的班级生活中来,在进行义工活动的同时,比较并反观到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的差距,与其他家长之间形成相互影响、互相学习的积极态势。而我在班级工作中,多了许多助手,工作更加轻松。

同时,在服务过程中,家长对我有了同理心,我和家长们的关系越来越融洽,沟通越来越顺畅。最受益的就是孩子们了,我们的班级生活形态更加丰富,亲子之间也更加融洽,尤其是学生近距离感受并体悟了公益活动,成为心念别人的人。

学期结束,我们评选出“我最喜欢的义工活动”“最让我感动的家长义工”,并让孩子们以书信的方式表达对家长义工辛勤付出的感恩。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人,都能体验到个体生命的独特,感受到爱父母爱他人的快乐,而这些,不就是德育要抵达的目的地吗?

明世界:以影视课程引领孩子悦纳世界

共生小家想要给孩子们一种幸福而充满张力的班级生活,让他们对内学会爱自己,悦纳自己,对外学会爱父母、爱他人,以及悦纳这个世界,也就是之前提到的“明环境”。

怎样才能让孩子们理解并欣赏,悦纳并创造这个多元的世界呢?我寻找到了影视这个德育资源,建构了班级的特色课程。

以微电影《另一只鞋》为例,这是一个至善至美的小故事:

全国优秀班主任讲坛丨为了共生:唤醒生命的自觉(姚国艳)

小火车站附近,小男孩穿的拖鞋又坏了,他想努力把它修好,但因太破旧了,终究徒劳。沮丧中抬眼时,却看到了一双崭新铮亮的漂亮皮鞋,它的主人不停地擦试着。但上火车时,这双新鞋子却被挤掉了一只,坐在街角对着自己的破鞋无计可施的小男孩,捧起了这只漂亮鞋子,炽热的目光聚焦在这一只漂亮的鞋子上许久,但最终他奔跑着去追赶徐徐开动的火车。当火车越来越远,他再也追不上时,他拼尽全力,把鞋扔了出去,但鞋子擦着火车窗户掉落在地上了。火车上的小男孩满脸遗憾之后,突然弯下腰,脱下脚上的另一只新鞋,用力扔向火车后遥望的小男孩。

全国优秀班主任讲坛丨为了共生:唤醒生命的自觉(姚国艳)

电影放完之后,孩子们长久地安静回味,以聊天的方式来交流,他们会说到善良。如何深入?我放大几个镜头,来关注人物的眼神、动作,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引导孩子们发现穿拖鞋孩子眼神里的沮丧和对新鞋子的羡慕。

在这样的铺垫之下,他后来的扔鞋子才更加难能可贵,他的扔不只是一种本能的善,还有一种竭尽所能的给。真正的善良是愿意放下自己的遗憾去成全别人。我推荐给他们一首小诗,以及林清玄的书《所有的遗憾都是成全》。

在这样的微电影中,你虽然听到的话很少,但是可以感受到孩子们那含着泪的微笑,那震颤的心灵。德性的滋养便是这样的悄无声息,却又生命力盎然。

影视德育不只是观看,有时动起来更有趣。我还尝试以项目学习的方式,让孩子们对影视作品产生全新的体验,通过头脑风暴聚焦研究项目、分工合作形成剧本定稿、筹划展示呈现学习成果、比对样本总结学习经验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动起来,成为活动的主导者和决策者,教师则退居幕后,助推学生的体验活动向更深处前行。

同时,家长、专家、各种社会资源,与班级生活形成交互,形成共生的学习场,而素养、生命的自觉恰恰就在他们自行选择学习方向、自行克服学习困难、尝试建构利于问题解决的学习共同体、寻求各种经验和信息支持的过程中悄然形成。优秀的影视作品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一种有温度、有营养、有方向的土壤。

不负芳华循初心,无问西东踏歌行。回顾共生班队的实践历程,有无数的酸甜苦辣,也有无数的感动至极。历经其中的我、每一位家长、每一个孩子、每一个日子,因这样的丰富而遇见更多的美好,因这样的起舞而感受到生命的蓬勃和精彩。

而我,在共生园里,在教育的绿野中,怀揣一颗热忱的心,努力做一棵孩子们心目中的大树:努力向下,让根扎得更深;努力向上,为每一片树叶的葱翠奉献所有!我想,拥有这样教育情怀的生命,甚好!

全国优秀班主任讲坛丨为了共生:唤醒生命的自觉(姚国艳)
全国优秀班主任讲坛丨为了共生:唤醒生命的自觉(姚国艳)

栏目:全国优秀班主任讲坛

MOR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