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難養的豬」到底應該怎麼養?難壞了養殖戶

斷奶仔豬被養豬界譽為“最難養的豬”,因為處於斷奶時期的仔豬,死亡率最高,因而斷奶仔豬就被戴上了這樣一頂帽子。那麼究竟為什麼斷奶時期的仔豬這麼容易就掛掉了呢?當然是大家都聽說過的一個原因——應激。斷奶的仔豬,面臨的應激主要來自於以下三方面:環境上的、心理上的、飼料上的。這幾道難關可謂是關關致命,養殖戶們稍有不慎、照顧不當,那麼自己的損失可就大了。

“最難養的豬”到底應該怎麼養?難壞了養殖戶

環境應激

仔豬出生後,身體的各項機能還沒有完全發育好,調節能力差、抵抗能力弱,對溫度的變化不能夠立馬適應。我們都知道,仔豬腹瀉很容易造成脫水死亡,造成仔豬腹瀉的原因有很多,溫度就是其中一方面因素。研究表明,在寒冷的季節,如果讓室內溫度能夠增加2攝氏度,那麼仔豬出現腹瀉的情況就會明顯減少。

“最難養的豬”到底應該怎麼養?難壞了養殖戶

心理應激

斷奶仔豬與母豬分離,這也會產生應激,就像咱們人的嬰兒離開媽媽的懷抱後,總會啼哭不止一樣。仔豬與母豬分離後,短時期內心理上不能適應這一舉措,因而出現影響食慾、情緒不佳等諸多現象。與此同時,重新被劃分為不同群的仔豬,想要重新建立自己的秩序,難免出現打鬥情況,那些弱小的仔豬面對這種情況,不免少不了吃虧,心理上也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最難養的豬”到底應該怎麼養?難壞了養殖戶

飼料應激

如果貿然給斷奶後的仔豬投餵固體飼料,仔豬是難以對它進行消化吸收的,因為這裡面含有澱粉和纖維素等物質,斷奶仔豬很難適應。因而目前仔豬斷奶廣泛採用液態飼料,如果安裝上液態飼餵系統,那麼對這些保育豬的成長更為有利。仔豬斷奶後,我們給仔豬提供的蛋白質卻屬於植物蛋白,這也不利於仔豬吸收,畢竟母乳中的蛋白質屬於動物蛋白,因此在這時仔豬的腹瀉率也會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